村长办事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就带着几个村干部,敲着锣挨家挨户地把林国栋要请全村吃年夜饭的消息传遍了小山村的每个角落。消息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和欢呼。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人们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和激动。
统计工作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不到太阳落山,村长就拿着一个小本本回到了林家,脸上笑开了花:“国栋娃子,统计好了!全村一百二十八户,在家的老老少少加起来,估摸着得有五百多口人!鸡,能出栏的有七十三只;鸭,五十八只;猪,肥猪十二头,半大的还有九头;鱼塘里能捞的草鱼、鲢鱼,加起来大概两百来斤;各家的白菜、萝卜、蒜苗、冬豆角……零零总总加起来,够堆成小山了!”
林国栋接过本子仔细看了看,心里有了底。晚饭后,他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跟着村长,后面还跟着好奇又兴奋的王建军、王建国以及弟弟狗娃,开始挨家挨户地“收购”和预付定金。
他们先去了几家养了肥猪的大户。林国栋直接按照比市价高出两成的价格计算,点出厚厚一沓“大团结”,塞到还有些懵懂的主人手里:“叔,这头猪过年那天一早杀,钱先拿着!”
主人家看着手里那远超预期的钱,手都有些抖:“国栋……这,这太多了!”
“不多,叔,您把猪养得这么好,值这个价!”林国栋笑着,又掏出准备好的香烟和水果硬糖,“来,叔,抽烟,吃糖!过年沾沾喜气!”
接着是养鸡鸭的人家,买鱼的人家……林国栋一路走,一路付钱,一路发烟发糖。收到钱的村民无不喜笑颜开,这可是笔不小的意外之财,足够给家里添置不少年货了。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当走到那些只有些蔬菜可卖的人家时,林国栋刚要掏钱,村民们却纷纷摆手推辞。
“国栋娃子!你这又是请吃饭,又是高价收东西,我们这心里都过意不去了!”
“就是!几颗白菜萝卜,自家地里长的,不值几个钱!拿去吃!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对!这钱我们不能要!不然村里人该戳我们脊梁骨了!”
“大家都出点力,这年饭吃着才香嘛!”
村民们七嘴八舌,态度坚决。林国栋见状,也不再强求,只是把烟和糖塞得更足了,真诚地说道:“谢谢各位叔伯婶娘!那这菜就算大家伙儿凑份子了!到时候都来,敞开了吃,管够!”
“一定去!一定去!”村民们热情地回应着,脸上都乐呵呵的。这种全村参与、其乐融融的氛围,比单纯拿钱更让人心里暖和。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山林间还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林国栋、王建军、王建国以及精神抖擞的狗娃就已经收拾利索,准备出发去镇上了。他们每人背上都背着一个硕大的空背篓,手里还拿着结实的麻绳和扁担。
“哥,咱们真能背回来那么多东西吗?”狗娃看着哥哥,既兴奋又有点担心。
林国栋拍了拍弟弟的肩膀,笑道:“怕啥?咱们四个大男人,还怕这点东西?再说了,不是还有建军和建国吗?他俩力气大着呢!”
王建国嘿嘿一笑,拍了拍胸脯:“放心吧,狗娃,保证不让你空手回来!”
王建军也点了点头,检查了一下背篓的带子是否结实。
四人告别家人,踏着露水,走上了崎岖的山路。山路难行,时而需要攀爬陡坡,时而需要踩着石头过溪涧。但四人都是身手矫健之辈,尤其是林国栋和王氏兄弟,走这种山路如履平地。狗娃年轻,体力也好,紧紧跟在后面。
一路上,几人天南海北地聊着。
“林大哥,你们这山里空气真好,比我们北方干冷舒服多了。”王建国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说道。
“就是虫子多了点,早上起来差点踩到一条蛇。”王建军补充了一句,他观察得更细。
“山里都这样,习惯了就好。”林国栋笑道,“等到了夏天,带你们去山涧里摸鱼,那才叫舒服。”
狗娃则兴奋地给两位“王大哥”介绍着沿途的花草树木,哪个果子能吃,哪个地方有野猪窝。欢声笑语在山谷间回荡,冲淡了跋涉的辛苦。
走了将近三个小时,终于看到了镇子的轮廓。一进镇,喧嚣的人声和各种各样的气味扑面而来。临近春节,镇上格外热闹,赶集的人摩肩接踵。
“走,先填饱肚子!”林国栋熟门熟路地带着三人来到一家看起来人气很旺的面馆,“老板,四大碗牛肉面,多加肉!”
热乎乎、香喷喷的牛肉面下肚,驱散了所有的寒意和疲惫。
吃完面,采购正式开始。林国栋目标明确,先是去了最大的杂货铺。
“瓜子,这种炒香的,来五十斤!”
“花生,带壳的,来八十斤!”
“各种水果硬糖、奶糖,混着装,来六十斤!”
“香烟,‘大前门’、‘牡丹’这些,各样先来五条!”
杂货铺老板看着这大手笔,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招呼伙计称重、打包。王建军和王建国则负责把买好的东西一样样小心翼翼地装进背篓里。
接着,林国栋又带着他们去了酒坊。
“老板,米酒,最醇的那种,来一百斤!”
四个巨大的酒坛被搬了出来,用麻绳仔细捆扎好,两人合抬一坛。
最后,林国栋还买了一些镇上特有的糕点、蜜饯,把每个人的背篓都塞得满满当当,连扁担上都挂满了东西。
看看时间已近中午,林国栋大手一挥:“走,吃饭去!今天辛苦了,我请客,咱们下馆子!”
四人找了个还算干净的小饭馆,点了几个硬菜:红烧肉、辣子鸡、清蒸鱼、炒时蔬,外加一个排骨汤。奔波了一上午,大家都饿了,吃得格外香甜。
“林大哥,你这……也太破费了。”王建国一边啃着鸡腿一边说。
“这算什么破费,大家辛苦了,应该的。”林国栋笑了笑,给每人倒了杯茶,“你们先吃着,我出去打个电话,有点事。”
他起身走到饭馆柜台,借用了那里的电话,按照陈志远给的号码拨了过去。电话接通后,他言简意赅:“是我,林国栋。王建军、王建国两兄弟,身份清白,身手过硬,家庭成分贫农,无复杂社会关系,意志坚定,可用。基本情况已当面核实,请求纳入下一批名单进行背调。”对面传来一声简短的“收到,记下了。”便挂断了电话。
林国栋放下电话,神色如常地回到座位。王建军和王建国虽然好奇,但都很懂事地没有多问。
与此同时,北京,某保密单位内。
一份简单的电话记录被送到了相关负责人桌上。记录上只有寥寥数语,提到了两个名字:巩伟(公安系统,推荐人白鹭),王建军、王建国(退伍军人,推荐人林国栋),均标注“身手顶尖,品性坚毅,家庭困难,请求背调”。
负责初步筛选的工作人员拿着记录,低声与同事交流:
“哟,今天这推荐质量可以啊。一个是白鹭推荐的,她眼光可毒了。”
“另一个是林国栋那边来的,还是兄弟俩?退伍兵,底子应该干净。”
“嗯,家庭困难……这倒是个共性。先把材料建档,按流程启动初步核实吧。”
“明白。希望能出几个好苗子,那边一直说缺可靠的人手……”
简单的议论后,针对这三个陌生名字的、无声而高效的审查程序,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悄然启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