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那句“我相信你”和一路沉默却安宁的陪伴,像一剂效力强劲的良药,彻底抚平了陈美玲连日来的忐忑与不安。第二天醒来,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她感觉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许多。然而,心中还有一件事,让她觉得不够圆满,仿佛一幅即将完成的画作,还缺了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笔——那份来自长辈的认可与祝福。
她想到了刘桂兰,那位勤劳、善良,始终默默关心着儿子的母亲。在自己和志强关系最僵的时候,是这位老人用最朴素的温暖接纳了她,没有一句指责。如今误会冰释,她觉得自己必须亲自、正式地去向这位长辈道个歉,表明自己的心意。
周六上午,陈美玲特意去了一趟精品水果店,仔细挑选了几样适合老年人、软糯新鲜的水果,又买了一些口碑好的营养品。她提着大包小包,站在赵志强租住的出租屋门外时,心情竟比第一次来时要紧张得多。深吸了一口气,她才抬手敲响了门。
门很快被打开,是赵志强。他看到门外提着东西的陈美玲,愣了一下,随即侧身让开:“来了?快进来。”
屋内,刘桂兰正坐在窗边的小凳子上择菜,听到动静抬起头,看到陈美玲,脸上立刻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美玲来啦?哎呀,来就来,怎么又买这么多东西,太破费了。”
“阿姨,应该的。”陈美玲将东西放在墙角不算宽敞的空地上,走到刘桂兰面前,却没有像往常一样随意地坐下。她站得笔直,双手有些紧张地交握在身前,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郑重和歉意。
“阿姨,”她开口,声音清晰而真诚,“我今天来,是特意来向您道歉的。”
刘桂兰择菜的手停了下来,有些诧异地看向她,又看了看旁边沉默着去倒水的儿子。
赵志强端着两杯水走过来,一杯递给母亲,一杯递给陈美玲,眼神温和,带着无声的支持。
陈美玲接过水,却没有喝,继续看着刘桂兰说道:“前一段时间,因为我的糊涂,我不分青红皂白就误会了志强,让他受了很大的委屈,也让您跟着担心了。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我的错。”
她微微低下头,语气充满了悔恨:“我知道,一句道歉弥补不了什么。但我可以向您保证,经过这次教训,我以后绝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会无条件地信任志强,支持他。我也会……尽我所能,照顾好他,不再让他因为我的原因,受到任何伤害。”
她说得很慢,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不是社交场合的客套话,而是一个晚辈在向另一位长辈,做出最庄重的承诺。
刘桂兰安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平和,眼神里没有半分责怪,只有了然和一丝心疼。等陈美玲说完,她放下手中的菜,朝着陈美玲招了招手。
“孩子,过来,到阿姨这儿来坐。”
陈美玲依言走过去,在刘桂兰旁边的另一个小凳子上坐下。
刘桂兰伸出那双因常年劳作而粗糙却温暖的手,轻轻握住了陈美玲微凉的手指,拍了拍她的手背。
“好孩子,你的心意,阿姨懂了。”刘桂兰的声音温和而沧桑,带着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那件事,志强都跟我大概说过了。你们年轻人,在外面做事不容易,遇到小人使坏,难免有看走眼的时候。心里憋着气,说些糊涂话,做点糊涂事,也难免。”
她顿了顿,目光慈爱地看着陈美玲:“阿姨是过来人,知道你不是存心的。你看你,这段时间瘦了多少,心里肯定比谁都难受。过去的事啊,就让它过去吧,老惦记着,自己心里也堵得慌,是不是?”
陈美玲没想到刘桂兰会如此轻易地原谅她,甚至还在反过来安慰她。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粗糙而温暖的触感,听着老人朴实无华却充满包容的话语,她的鼻子一酸,眼眶瞬间就红了。
“阿姨……谢谢您……”她哽咽着,除了道谢,不知该说什么好。
“谢啥。”刘桂兰笑了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像秋日里温暖的菊花,“阿姨没啥大文化,就认一个理儿,人好,比啥都强。你是个好孩子,对志强也好,对阿姨也尊重,阿姨都看在眼里。”
她用力握了握陈美玲的手,眼神变得无比认真和恳切:“阿姨没别的要求,就盼着你们俩,以后能好好的,互相扶持,互相体谅。遇到事儿了,多商量,别赌气。你们两个都好好的,平平安安的,比给我买啥好东西都强,阿姨这心里啊,就比吃了蜜还甜。”
这朴素至极的愿望,却蕴含着一位母亲最深沉的爱与祝福。她没有要求富贵,没有要求权势,只希望两个孩子能“好好的”。
这份毫无保留的接纳和祝福,像一股暖流,瞬间涌遍了陈美玲的全身,将她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和彷徨都冲刷得干干净净。她反手紧紧握住刘桂兰的手,用力地点着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但脸上却绽放出了如释重负的、明亮而温暖的笑容。
“嗯!阿姨,我们一定好好的!您放心!”
赵志强站在一旁,看着母亲和陈美玲紧握的双手,看着陈美玲带泪的笑脸,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和踏实。家庭的认可,母亲的祝福,为他和陈美玲之间重新建立的关系,奠定了最坚实、最温暖的基础。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这一方小小的出租屋里,照亮了老人慈祥的面容,也照亮了年轻人充满希望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清香,还有一种名为“家”的,安定而幸福的味道。陈美玲知道,她的心,在这一刻,才算是真正地、彻底地安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