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思潮激荡,虽显智慧之光,亦潜混乱之危。九黎之地异动频传,凶煞之气与某些极端学说间的诡异共鸣,如同阴影般笼罩在初兴的文明之上。共主轩辕致力于调和诸子,平衡百家,然愈是深入,愈觉天地之广博,人事之复杂,非任何一家之言所能囊括。他深感困惑,再问计于姜石年。
“先生,诸子之言,皆有所明,亦有所蔽。如盲人摸象,各执一端。然治国平天下,需有总揽全局之纲纪。究竟何为人间正道?又如何与这重构中的天地相谐?”
姜石年并未直接回答。他引领轩辕登上联盟境内最高的山峰——嵩山之巅。此时星芒灿烂,四野无声,唯有天风浩荡。
“共主且看,”姜石年遥指浩瀚星空,又俯瞰苍茫大地,“日月星辰,运行有度,此乃天之序;山河大地,承载万物,此乃地之德。天地不言,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其道至公,其德至厚。人间之道,岂能外乎此天地自然之理?”
“然人间有智有情,有欲有争,非草木金石可比。”轩辕蹙眉。
“正因为有智有情,方能体察天道,参赞化育。”姜石年平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间之道,非是要违背天地,亦非是要匍匐于天地之下,而是要在认识天地法则的基础上,找到人自身的位置,发挥人的灵明能动,与天地万物建立起一种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此之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轩辕咀嚼着这四个字,觉其义理深远。
“非是消融人之自我于天地,而是使人道契合天道。如同琴瑟笙箫,虽器各异声,然同奏一曲,和谐共鸣。”姜石年缓缓道,“百家学说,正如诸般乐器,各有其用,亦各有其限。或偏于天道(如道家),或重于人道(如儒家),或长于律法(如法家),或精于技艺(如工家)。究其根本,皆是从不同侧面探寻这‘天人合一’之道。然若执其一端,否定其余,则如同只取一音,难成雅乐。”
他继续阐述:“譬如治国,需效法天道之无私(法治),亦需涵养大地之厚德(仁政);需有自强不息之奋进(发展),亦需有清静无为的智慧(不与民争利,顺应自然);需明礼以别异(秩序),亦需尚乐以和同(和谐)。需重农耕以固本(民生),亦需兴百工以利器(科技)。此诸般看似矛盾之方略,实则如同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关键在于把握其度,因时制宜,灵活运用,使其相辅相成,共趋于‘和’之境界。”
轩辕闻言,如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以往纠结于各家优劣,此刻方知当取其精华,去其偏执,融会贯通,以求中和之道。
“然此‘中和’之道,知易行难。如何把握其度?”轩辕再问。
“问之于心,验之于行,观之于天,察之于地。”姜石年道,“心,需怀敬畏与仁爱;行,需遵礼法且务实;观天,可知时序变化,悟循环之理;察地,可知万物生息,明承载之责。最终,需建立一套能不断自我调整、适应变化的机制,而非固守一成不变的教条。”
自此,轩辕理政,不再偏听偏信。他以法家之术明确赏罚,稳定秩序;以儒家之仁教化民心,融洽关系;吸收道家智慧,于民生休养时不妄动干戈;鼓励农家工家发展生产,改善器具;甚至对墨家兼爱节用之说、阴阳家推演之术,亦择其善者而用之。虽不能尽善尽美,却努力在各种力量间寻找平衡点,使联盟政权呈现出一种海纳百川、灵活务实的生气。
而这“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渐渐超越政治层面,浸润到整个联盟的文化与生活之中。
观星官开始更系统地记录天象,试图找出其与气候、农时、乃至人间大事的关联(占星术与历法的萌芽)。 医者开始结合神农尝百草的经验,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解释人体疾病,寻求与天地四时相应的治疗之法(中医理论的初兴)。 农夫耕作,不仅依历法,更观察土壤墒情、虫鸟活动,追求与土地的合作而非一味索取。 工匠制作器物,不仅求其坚固耐用,亦开始讲究其形制、纹饰与天地自然的和谐美观。
一种整体性的、有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开始慢慢形成。人不再是孤立于天地之外的挣扎求存者,而是茫茫宇宙、浩瀚自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行为,不仅关乎自身祸福,也影响着天地环境的和谐。
姜石年感受到这股新生的、蓬勃的文明气息,心中慰藉。他于嵩山之上,引动星盘之力,尝试将这“天人合一”的朦胧感悟,与天地重构的大势相结合。
星盘光华流转,其上浮现的不再是孤立的星辰、地脉或思想流光,而是一幅万物互联、气息相通的宏大图景。人族聚落的气运与地脉相连,思想的波动与星辰呼应,草木的枯荣与四时同频……仿佛一张无形而精密的巨网,将天地人神、万物万灵笼罩其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他试图以自身神力为引,调和这张巨网的能量流动,使其更加和谐顺畅。然而,就在他的神识融入这巨网,试图更深入地理解“合一”的真谛时,一股极其庞大、复杂、远超他想象的意识流猛地冲击了他的心神!
那不是某个具体存在的意识,而是整个天地、万物、乃至古往今来无数生灵意念的汇聚体!是喜悦也是悲伤,是创造也是毁灭,是秩序也是混乱,是生命也是死亡……无数矛盾对立的意念和信息如同滔天巨浪,瞬间几乎将他的个体意识冲垮、同化!
他仿佛同时感受到了星辰诞生的壮丽与寂灭的冰冷,感受到了草木生长的欣悦与枯萎的哀伤,感受到了人类爱恨情仇的炽烈与短暂,感受到了魔神疯狂的毁灭欲与神明慈悲的守护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至高的、冷漠又包罗万象的“天道”面前,个人的情感、意志、乃至文明的兴衰,都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
真正的“天人合一”,并非浪漫的融合,而是个体意识直面这浩瀚无情、包含一切又漠视一切的宇宙本体时,所能达到的理解、承受与最终的和谐共处。这需要何等强大的心灵境界?
姜石年猛地收回神识,脸色苍白,汗出如浆,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敬畏。他触摸到了“合一”的门槛,却也窥见了其背后的无尽深邃与可怕。以人族如今的心智,能否真正理解并承担起这份“合一”的责任?那试图利用思想分歧的黑暗力量,是否也早已潜伏在这张巨网的阴暗面?
就在他心神激荡之际,星盘突然发出急促的警示——那张万物互联的巨网图示中,代表九黎之地的区域,此刻正被一股浓稠的、污秽的黑暗迅速侵蚀,那黑暗并非单纯的煞气,其中更夹杂着被扭曲、污染的思想之力,如同病毒般,正试图沿着巨网的连接,向中原联盟蔓延!
天人既欲合一,则灾厄亦将共担。来自精神与思想层面的攻击,远比刀兵更加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