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巴郡边关,二人会面。伊籍开门见山:永年兄如此急切寻我,必有要事,不妨直言。
张松抚掌笑道:机伯果然爽快!不愧是征南将军麾下第一说客,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伊籍心知对方必有求于己,便顺势恭维:永年兄身为益州别驾,坐拥天府之国,又是刘益州心腹,岂不比我快活?
寒暄过后,二人终于切入正题。
机伯兄,我专程到武都边界找你,就是想劝你别走汉中回去。你上次不是从巴郡绕道去西凉的吗?
这次为何不按原路返回,偏要走张鲁控制的汉中呢?
张松这番话让伊籍先是一怔,随即笑道:
汉中不也是益州牧管辖之地吗?既已得到刘益州准许,走汉中能快些赶回荆州。
毕竟任务已完成,自然想抄近路早些回去。
张松见状轻叹道:
机伯有所不知,汉中名义上属益州,但太守张鲁实在是个异类。
他家祖孙三代靠五斗米教起家,把汉中变成了 ** 王国,根本不听调遣,还经常与我主作对。
你若持我家主公的令牌过境,反而会惹来麻烦!
听闻此言,伊籍神色顿变:
原来如此!多亏永年兄特意相告,否则我冒失走汉中,恐怕要被扣押了。
真得好好谢谢永年兄!
见伊籍行礼致谢,张松眼中精光一闪:
可惜益州虽据天险,张鲁攻不进来,可我们跟他交手总是输多胜少。
我正想建议主公,请征南将军派兵相助平定张鲁,不知意下如何?
张松亮出真实意图后,伊籍心中暗忖:
若真能如此,正符合主公图谋益州的计划,简直是天赐良机!
看来张松也看出刘璋无能,想借此投靠我方。
想到这里,伊籍立即热络回应:
此事需禀明主公定夺,但永年兄这番情谊,在下铭记于心。
回荆州后,定当立即向主公禀报!
得伊籍答复,张松心中稍安。他本就因刘璋懦弱,欲在曹操与寇封间择一明主投效。
几经权衡,张松认为年轻的寇封更具雄主之资,故特遣人联络伊籍,意在结下善缘,为日后铺路。
……
与此同时,戚继光攻取广陵郡后,徐州境内再无抵抗之师。
不出三日,杨再兴与罗成尽收东海、下邳二郡。李成、张先率军驻守二地,戚继光则亲取琅琊、彭城。
至此,徐州五郡皆归戚继光掌控。
消息传至吴郡,寇封闻讯大笑:戚将军不愧当世名帅!半月内全取徐州,此等功业古今罕有!
众文武亦笑而贺道:主公已据徐、扬二州,四州疆土连为一片,足可与曹操逐鹿中原!
戚将军之才确属绝世,与岳飞 ** 此策,智勇双全,实乃当世无双!
庞统抚掌戏言:照此看来,我这军师之位怕是坐不久矣!语带钦佩,毫无讥讽之意。
诸葛亮亦含笑附和:士元所言不差。此番谋取徐州之策,纵使我等亦未先察,着实惭愧。言罢微露赧色。
——纵使诸葛这般谋士,若无岳飞提点,未必能料到此等战机。
当前
---
此刻,两位顶尖谋臣竟感受到来自武将的威压!
乱世之中,武将智谋竟可比肩军师,当真不凡!
然此局面,众文武皆感荣耀——既与寇封同气连枝,其势愈强,众人地位愈固。
寇封朗笑道:孔明、士元何必自谦?取徐州虽是戚继光、岳飞之功,然二位早已名震天下!今既得徐州,诸君以为当如何防备曹操反扑?
庞统敛容摇扇,沉声道:主公明鉴,曹操虽奸诈却非短视之人。依当前战略,其必舍徐州而攻西凉,唯有先灭马腾、韩遂,方能全力与主公交锋。故操今年断不会出兵。
诸葛亮颔首应和:士元所言极是。时近隆冬,用兵不易。且于曹操而言,取西凉最为紧要。至于我方——稍顿后郑重行礼:新得扬、徐二州已达极限,未来两年宜休养生息。孙权三世经营扬州,曹操久据徐州,皆需时日安抚民心。待两州稳固,再图益州未迟。
寇封听罢,深以为然。
寇封深知诸葛亮所言非虚,此次攻占徐扬二州,他的疆域几乎翻了一番。
原本麾下四十万大军分散驻防,勉强维持各处要地,已无力继续开疆拓土。
更何况,新占之地民心未附,至少需数年方能稳固。荆州等地早已不堪重负,多年积攒的钱粮也濒临耗尽。
若再 ** 扩军,府库必然难以支撑!
如此情形下,寇封确实该暂缓攻势,转而休养生息。
诸葛亮说罢,一众文臣纷纷赞同,提议休整数年再图征战。
武将们却不以为然——唯有沙场建功,方能博取封侯之赏,自然不愿就此停战。
寇封闻言朗声笑道:此事我早有计较。民心未聚、粮饷见底,不过小事一桩。孔明、士元莫非忘了?
先前提及的土豆,伯温来报已收获两季,荆南四郡尽数栽种。待秋收之后,纵有四州之地、千万黎民,也足堪供养!
何况今得扬州,精盐制售之策便可推行。一旦见效,钱粮何愁不足?即便连年征战,大肆募兵,亦无后顾之忧!
庞统与诸葛亮闻言先是一怔,继而喜形于色:主公是说,那亩产三千斤的神物已遍布荆南?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亩产三千斤意味着什么?群臣心知肚明。
原来诸葛亮与主公早知此物,唯独他们尚被蒙在鼓里。更令人震惊的是,荆南沃土竟已尽数播种此等神物——来年收获之丰,足可养活荆、扬、徐、豫四州!
字句重组,保留核心情节:
丰收的奇迹(简体中文版)
当金秋的收成超越预期,庞统与诸葛亮的忧虑便成了无谓的担忧。在这动荡年代,百姓为一口饭食甘愿卖命——来年徐州扬州的粮仓将堆满金黄的土豆,不仅够吃还有余裕。四州之地,或许真能终结饥馑的诅咒?
殿中文武强压震惊,若非深知寇封从不妄言,几乎要当场质疑。试想:当土豆传遍四海,万民将如何仰望这位救世之主?北伐之时,箪食壶浆迎王师的盛况必现!
天下苍生得遇明主,实乃万世之幸!众臣伏拜。寇封轻抚下颔:诸位请起。乱世未平,仍需同心戮力,解民倒悬。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誓言:愿随主公开太平盛世!
暗流篇·西凉棋局(简体中文版)
确认曹操按兵不动后,寇封开始部署江夏撤军事宜。临行前尚有两桩要务:一是按战功封赏麾下,二是招降三大诸侯的旧部。自葫芦口战役以来,关押的当世名将已积攒不少——哪怕劝降数人,也是难得收获。
与此同时,曹操正全力推进他的西凉战略...
徐州失守虽令曹操倍感痛惜,但念及先前豫州之失,倒也让这位枭雄心中稍有慰藉。毕竟这并非首次经历败绩,再度承受倒也不甚艰难。
细想之下,比起葬身葫芦谷的刘备与孙权,自己能在那场惊世之战中存活,已是上天眷顾!此刻曹操亲率十五万大军,趁西凉军撤退之际发动全面进攻。由于韩遂、马腾未设断后部队,仓皇撤退中又折损数万兵马。
经此一役,攻守之势彻底逆转。曹操掌握绝对主动权,反观西凉联军,昔日二十万雄师如今不足十万。这其中更因北宫伯玉受曹操重金收买,致使西羌盟军背弃马腾、韩遂,数万羌兵尽数撤回西域都护府。
联盟破裂之际,马韩二人渐生龃龉,颇有分崩离析之势。潜伏西凉的细作传回密报,详述二人冲突细节。得此消息,曹操当即召集群臣议事,拍案笑道:此二人当真庸才,损兵折将之际竟还内斗,合该我收这西凉山河!
帐下谋士纷纷献计,程昱出列拱手:丞相,彼既内讧,正可使其自相残杀。臣有妙计,可令韩马二贼生死相搏。听闻此言,曹操眼中精光闪烁:仲德速速道来!程昱含笑上前,成竹在胸地献上连环毒计。
---
马腾、马超父子有勇无谋,韩遂却足智多谋,双方积怨已久。
主公只需给韩遂送信,故意在信中涂抹关键内容,再派骑兵到马超营前叫嚷。纵使韩遂巧舌如簧,也难向马氏父子解释清楚。待他们内讧之时,我军趁势出击,必能收服一方击溃一方,西凉可定!
程昱此计令曹操抚掌大笑:妙哉!就由我亲笔修书送往韩遂营中。
想到即将平定西凉,曹操连日阴霾一扫而空。届时不仅能扩充虎豹骑,更可垄断战马南下通道。反观寇封,失去马源便无法壮大骑兵——此消彼长之下,待中原再战时,曹军铁骑必能以少胜多,重现官渡之战的辉煌。
区区江南水军,怎敌我万千铁骑?曹操把玩着手中墨迹斑斑的密信,冷笑自语:寇封,且让你得意片刻。待我剿灭你那两万孤军,天下兵锋所指,皆由我曹孟德定夺!
当信使携密信驰向韩遂大营时,西凉联军虽已后撤数十里,却仍未退回安定郡。
---
(
此前撤军遭遇曹操追击,士卒折损严重,只得固守营垒抵御曹军!
曹操所遣骑兵抵达韩遂营外,将绢帛系于箭羽,挽弓搭箭射入寨中!
旋即扬鞭大喝:
曹丞相有亲笔信呈韩将军,请韩将军阅览!
骑士环绕营盘高呼三遍,复又策马奔至马腾营前重复喊话。
这番动静惊动马腾父子,二人即刻出帐察看。
遥闻曹军呼喊,马腾厉声喝问:
何人喧哗?发生何事?
身旁马岱拱手禀报:
叔父,曹军方才向韩遂营中射入书信,可要前去探看?
马腾闻言勃然变色,戟指怒骂:
好个韩文约!难怪执意要断我军与寇封之盟!
老匹夫分明是要暗投曹操,图谋我军!
这马寿成比其子更为性急,未睹书信内容,仅听曹军喊话便认定韩遂叛变。
倒也怨不得马腾多疑,实因韩遂素有反复前科。
自灵帝朝起,此人便屡叛朝廷,待王师将至又假意归降。
此刻自然疑其复叛。
......
马腾当即传令:
孟起、令明速整兵马,今日定要诛此反复小人!
五万西凉铁骑如潮水般涌向韩遂大营。无故遭袭的韩遂大怒,亲率部众与马腾军厮杀一处!
韩遂与马腾领军交战,消息很快传到曹操耳中。
曹操静待双方厮杀一个多时辰,随后亲率十五万大军四面合围,将两军团团围住!
韩遂、马腾!尔等中我离间之计,今日休想活命!
夏侯渊、曹仁、许褚等猛将率军冲杀,势要全歼敌军。
眼见大势已去,韩遂为求活命,只得向曹操投降。
马腾因一时冲动导致联盟崩解,最终命丧许褚刀下!
临终前,马腾令马超、庞德带着马岱、马铁、马休、马云禄等族人逃往益州,以保全马家血脉。
背负血仇的马超率领残余三千西凉铁骑,携兄弟姊妹向益州撤退。
此战马超一败涂地——伊籍在时尚能运筹帷幄,如今谋士离去,马家父子昏招频出,终致惨败。
曹操收服韩遂后尽得西凉,不仅获得数万铁骑,更掌控优质马场,军力大增。
平定西凉后,曹操命陈群出任西凉刺史,却将猛将阎行带回邺城。
返程途中,程昱、司马懿、贾诩三大谋士随行,许褚与阎行共同护卫,足见曹操对阎行的重视。
自此,曹操彻底消除后方隐患,实力更胜往昔。
曹操这一举动让阎行心悦诚服,誓死追随他征战四方,为其统一天下效力!
虽然这次损失了庞德,但得到阎行也算扯平。毕竟庞德武艺虽高,比起马超还是逊色几分,而阎行当年可是险些取了马超性命。若非他手下留情,马超早就命丧黄泉了!
曹操突然提议:你们说我该不该让天子再给寇封加官进爵?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骤变。
程昱立即进谏:丞相,那寇封擅自厚赏部下,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自己不过是个征南将军,却给岳飞、赵云等人四镇将军的高位。我们为何不让他封无可封,引发内部 ** ?
曹操笑着解释:仲德,你只看到表面。如今寇吞并徐扬二州,声势直逼当年袁绍。昔日我实力远逊袁绍,却故意加封他为大将军,就是要让他骄傲轻敌。最后果然以弱胜强,一举歼灭袁绍。现在我打算故技重施,让寇封步袁绍后尘!
程昱闻言沉默。他早就想提醒曹操,自从击败袁绍后,整个曹军上下都轻敌浮躁,才会连吃败仗。如今看来主公终于醒悟了?
曹操看着三位谋士,坦然道: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先前确实是我骄傲轻敌导致大败,这是我咎由自取。但现在我明白了,对付任何敌人都要像猛虎搏兔般全力以赴。说来还得感谢寇封,是他彻底打碎了我的骄傲,让我从安逸中清醒过来!
曹操似笑非笑地说完,程昱等人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贾诩才开口道:属下明白主公的用意了。您要给寇封加官进爵,其实是借此激励自己,可对?
曹操闻言大笑:知我者,文和也!不错,正是此意。我欲封他为大将军。不过这其中另有深意,你们可曾想到?
程昱和贾诩都摇头表示不解。
这时司马懿目光一闪,小心翼翼地说道:丞相此举,莫非是担心他自立为王,想以高位稳住他?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寒意。司马懿才智过人,确实不得不防。
仲达说得对。一个二十岁就占据四州之地的枭雄,眼看又要收服交州。若任其发展,他岂会不想称王?
曹操心知汉室还有利用价值。至少要等拿下益州,天下大局已定,到时这个傀儡皇帝才真正无用。
与此同时,寇封率军返回江夏。刚到属地,朝廷使者便匆忙赶来。
寇封顾不上回家,立即召集文武官员在江夏大殿接旨。
如今汉室威严日衰,天下大势已明,无非是寇曹相争,外加刘璋、张鲁。
但寇封仍愿接受朝廷诏书,就是要博取仁德之名。他对百姓的仁义是真,稍给皇帝几分薄面,便能占据道义高地。
**
曹操作战讨伐寇封时,曾发檄文谴责,寇封同样可以反击,指责曹操欺君罔上,早有谋逆之心!
如此一来,便能在道义上占据先机!
宦官随刘伯温入殿,并未要求寇封跪接圣旨,而是直接宣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征南将军寇封文武双全,平定刘备、孙权之乱,功勋卓着,理当重赏!”
“特封寇征南为大将军,位列武将之首,允设三府,统辖天下兵马!”
“另加封大将军为楚侯,麾下文武官员皆可由其自行封赏,钦此!”
宦官宣读封赏后,寇封、诸葛亮、刘伯温、黄忠等人皆神色大变,随即难掩喜色!
大将军乃皇帝之下武将之极,执掌天下兵权!
此时曹操不过位居丞相,按文武制衡,大将军与丞相地位相当:
丞相总理朝政,大将军掌管兵马,各有所长!
治世之中,大将军握有兵权,权势更盛;但汉末乱世,二者仅为虚名。
天子形同傀儡,无论是曹操抑或寇封,皆拥兵数十万,即便汉中张鲁亦有五六万兵马。
此封号赐予寇封,不过令其能名正言顺擢升麾下文武——此前因封赏过速,岳飞等将已升至从三品,而寇封自身仅为正三品征南将军。
(官职品级仅为区分高低,便于理解。)
稍作沉吟,寇封便接过圣旨道:臣寇封叩谢皇恩,烦请公公转禀陛下,待微臣整肃军备,必挥师北上诛灭曹贼,迎奉圣驾!
那传旨太监闻言大喜,躬身告退。
待宦官离去,群臣纷纷拱手贺道:恭喜主公获此殊荣!如今论官职已与曹操平起平坐。更兼北伐有名——大将军统御天下兵马,曹氏擅权实属僭越!
寇封闻言轻笑:曹操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若以为这般手段就能让我步袁绍后尘,未免太小觑人了。
刘伯温、诸葛亮、庞统三人相视颔首。刘伯温上前道:主公英明。曹操此举不过是为争取喘息之机。如今天下仅余益州、交州未定,南北对峙之势已成。曹贼不外乎是想效仿官渡旧事,或令主公骄纵,或借此激励麾下将士。
爱卿所言极是。寇封点头,话锋一转:如今扬州、徐州新定,诸卿以为当遣何人出任刺史为宜?
此言一出,众臣皆敛容肃立——毕竟州牧之位干系重大,需慎之又慎。
江东世家势力盘根错节,即便主公先前已肃清部分欺压百姓的豪族,但顾、步、张、鲁、陆等大族仍不可轻视。扬州刺史一职,非绝对忠诚者不可胜任。
孔明轻摇羽扇,率先建言:马良才德兼备,忠心可鉴,当为最佳人选。一旁的庞士元微微颔首,而刘伯温却神色微动。
实则孔明与士元皆出身世家,深知主公对世家子弟存有戒心。观寇封麾下重臣便知——刘伯温、岳飞皆寒门出身,赵云、戚继光等更出身平民。唯有真才实学之辈,方能得主公重用,其家族亦可得扶持。
这正是寇封的御下之道:惟忠心者可享殊荣。令其家族兴衰与主公共进退,方能确保忠诚不贰。
刘伯温适时进言:主公,扬州经孙氏三代经营,除遣刺史外,更需大将镇守,既可稳固疆土,又可伺机图谋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