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表象之下,一场激烈的新太子之争,正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悄然聚集,即将席卷整个朝堂。
自从李天成被废为庶人逐出京城后,太子之位便悬空了。这空缺的宝座,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各方势力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堂之上,大臣们的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时间,暗流涌动,风云变幻。
改革派这边,李天泽无疑是最具竞争力的人选。他凭借着推动改革所取得的显着成果,在朝堂上赢得了不少大臣的支持。在改革派的府邸中,谋士林羽正与李天泽商议着应对之策。“殿下,如今太子之位空缺,这是您的大好机会。以您的才能和改革的功绩,若能登上太子之位,必定能带领大魏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林羽目光炯炯,言辞恳切,仿佛已经看到了李天泽成为太子,继而登基为帝,开创大魏盛世的景象。
李天泽微微点头,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得意之色。“林先生,我虽有心为大魏的未来贡献更多力量,但这太子之位,关乎大魏的国运,不可草率。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谨慎行事,切不可掉以轻心。” 他的眼神深邃而坚定,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睿智。
“殿下所言极是,” 林羽应和道,一边伸手轻捋胡须,“不过,咱们也不能干等着。依我看,当务之急是把那些支持改革的大臣紧紧团结起来,让他们在朝堂上为您摇旗呐喊,营造出对您有利的舆论氛围。同时,咱们还得密切留意其他势力的一举一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林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团结大臣并非易事。” 李天泽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有些大臣摇摆不定,还需多下功夫。”
林羽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说道:“殿下放心,此事交给臣来办。臣定会竭尽全力,让更多大臣坚定地站在您这一边。”
与此同时,守旧派虽然在之前的争斗中遭受重创,但他们并未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在一处隐蔽的府邸中,几位守旧派的核心大臣正秘密商议着。“这太子之位,绝不能落入李天泽手中。他若成为太子,必将继续推行那激进的改革,我们守旧派的利益将荡然无存。”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满脸忧虑,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仿佛已经看到了守旧派被彻底打倒的悲惨结局。
“没错,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李天泽。”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依我看,我们可以扶持一位与我们立场相近的皇子,与李天泽竞争。只要能让这位皇子登上太子之位,我们守旧派就还有翻身的机会。”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仿佛已经找到了扭转局势的关键。
“可哪位皇子合适呢?” 一位圆脸的大臣面露疑惑,开口问道。
“三皇子李昊如何?他性格温和,平日里与咱们守旧派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在朝堂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位身形瘦削的大臣提议道。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不错,若能将李昊推上太子之位,我们便能借助他的力量,遏制改革派的发展,恢复咱们守旧派的荣光。” 白发老臣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于是,守旧派开始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他们四处拉拢大臣,为李昊造势,在朝堂上宣扬李昊的贤能与品德,试图让更多的人支持李昊成为太子。一时间,朝堂上关于新太子人选的争论愈发激烈,支持李天泽的改革派与支持李昊的守旧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犹如两只好斗的公鸡,在朝堂这个舞台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陛下,二皇子李天泽一心为大魏,推行改革成效显着,实乃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若让他成为太子,大魏必将在他的带领下,走向繁荣富强。” 一位改革派大臣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在向整个朝堂宣告改革派的立场。
“陛下,三皇子李昊温文尔雅,品德高尚,且对祖宗成法尊崇有加。如今大魏正处于动荡时期,需要一位稳重的皇子来继承大统,稳定局势。臣以为,李昊皇子才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选。” 守旧派大臣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李昊的期待。
“陛下,二皇子的改革已初见成效,若此时中断,岂不可惜?大魏需要一位有魄力、有远见的储君引领前行。” 又一位改革派大臣急切地补充道。
“哼,改革虽有成效,却也引发诸多乱象。三皇子以稳定为重,遵循祖宗成法,才能让大魏长治久安。” 守旧派大臣立刻反驳,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皇帝李世隆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眉头紧锁。他深知,太子之位的选择,关乎大魏的未来,必须慎重考虑。“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想想。退朝!”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响起,瞬间让朝堂安静了下来。
退朝后,皇帝李世隆回到御书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起了李天泽在改革中所展现出的才华与决心,也想起了李昊平日里的温和与稳重。两位皇子各有优点,让他难以抉择。“这太子之位,究竟该花落谁家?是继续支持改革,选择李天泽,还是为了稳定局势,选择李昊?” 皇帝在心中不停地问自己,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而在朝堂之外,各方势力的争斗仍在继续。李天泽在改革派的支持下,继续积极推行改革,试图用改革的成果,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他频繁地出入京城的工坊、学堂,与百姓和学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民间的声望越来越高。
“李公子,多亏了您推行的改革,我们工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 一位工坊老板满脸感激地说道。
李天泽微笑着回应:“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往后若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
李昊在守旧派的扶持下,也不甘落后。他四处拜访大臣,广施恩惠,试图拉拢更多的人支持自己。同时,他还在朝堂上发表一些言论,表达自己对祖宗成法的尊重和对稳定局势的渴望,赢得了不少守旧派大臣的赞赏。
“三皇子殿下心怀大魏,对祖宗成法的坚守令人钦佩,实乃我大魏之福啊。” 一位守旧派大臣谄媚地说道。
李昊谦逊地笑了笑:“本皇子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为大魏的稳定略尽绵力罢了。”
这场新太子之争,犹如一场激烈的赛马比赛,李天泽和李昊就像两匹骏马,在权力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向着太子之位的终点冲刺。而朝堂上的大臣们,就像观众,各自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呐喊助威。皇帝李世隆,则是这场比赛的裁判,他的一个决定,将决定谁能最终赢得这场比赛,登上太子之位。未来的大魏,究竟会在谁的带领下前行?这场新太子之争,又将如何收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京城的朝堂,依旧在这场风暴中,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