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打着车窗,在玻璃上汇聚成一道道水痕,将车窗外的都市霓虹切割得支离破碎。
押送车队沉默地驶出城郊,警灯的红蓝光晕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交替,像一场无声的心跳。
陆昭坐在后座,车内的寂静与窗外的风雨声形成鲜明对比。
他没有看被押解的“black”,甚至没有再思考那场看似终结的对峙。
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那个小小的证物袋上。
应急灯的光线穿透透明的塑料,照亮了那支刻有“明远基金会”铭文的钢笔。
就在刚才,一个几乎无法察觉的细节攫住了他的视线。
在光滑的金属笔杆与笔帽的接缝处,有一道极其细微的划痕。
它不是日常使用留下的磨损,排列的方式带着一种冰冷的、非自然的规律。
是二进制编码。
陆昭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将证物袋凑近光源,借着颠簸车厢里唯一稳定的光线,艰难地辨认着那些几乎与金属反光融为一体的刻痕。
“0”和“1”。
一长串由短浅划痕和长深划痕组成的序列。
他没有犹豫,立刻通过蓝牙耳机低声命令:“小林,接入我的加密通道,准备接收二进制数据流。”
电话那头的小林没有废话,只有一声键盘敲击的轻响作为回应。
陆昭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是在自言自语,快速而清晰地将那串编码报出:“0……”
车厢内只有他低沉的报数声,以及车载终端偶尔因信号不稳发出的微弱电流音。
小王在前排正襟危坐,透过后视镜瞥了一眼,只当陆昭在复盘案件细节,并未打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车载终端的屏幕上,光标在静默地闪烁。
十分钟后,小林的回应终于跳出,简洁得令人心悸。
【Ip地址:172.16.254.1。
端口:8080。
物理指向:市政厅地下三层,特藏档案库b区,离线存储服务器节点-07。】
市政厅?
离线服务器?
陆昭的心猛地一沉。
离线意味着无法通过常规网络手段入侵,只能进行物理接触。
这是一个信息的孤岛,也是一个完美的保险柜。
不等他继续思考,小林的第二条信息紧随而至。
【该节点有一次异常访问记录。
时间:三天前,凌晨2点13分。
操作者身份标识:‘幽灵秘书’。】
幽灵秘书!
这个代号像一根冰冷的针,刺入陆昭的神经。
那个只通过变声器和匿名电话向他传递情报,引导他一步步接近“红眼计划”核心的神秘人,竟然仍在活动!
他不是“black”的人?
或者说,他效忠的并非“black”本人,而是整个计划?
更诡异的还在后面。
【系统日志显示,该节点曾短暂上传一份加密文件,名为《继承者协议》。
接收方:市第一看守所,A栋301室,在押人员探视终端,蓝牙缓存区。】
A栋301室。
那里关押的,正是韩明远。
一股寒意顺着陆昭的脊椎攀升。
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飞速倒退的夜景。
“black”的被捕不是终结,而是一个信号。
韩明远的昏迷不是突发疾病,而是一次数据的接收与加载!
他立刻拨通沈清的电话,声音急促而有力:“清清,马上查!韩明远在看守所的所有通讯和探视日志,特别是三天前的记录!”
“我已经在查了。”沈清的声音冷静得可怕,背景里传来键盘的密集敲击声,“有问题。三天前,韩明远所在监区的全部通讯日志都被标记为‘例行设备检测’,自动打包归档,并且设置了二级访问权限。我刚刚联系法院技术科的内线,他们说这种标记通常意味着记录已被物理删除,只留下一个空壳目录。”
“强制恢复数据,”陆昭果断道,“同时,立刻以我的名义向检察长申请紧急调令,我们需要对韩明远进行最高级别的隔离审查,切断他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包括狱警!”
“明白。”沈清挂断电话,行动力快得惊人。
就在这时,陆昭的车载终端再次疯狂震动。
这一次,是小林直接打来的紧急语音通讯。
“陆昭,出大事了!”小林的声音前所未有地发紧,“我刚刚监测到,‘都市晨报’、‘财经在线’、‘新星网’这三大主流媒体的后台内容管理系统(cmS),在同一时间出现了异常登录行为!用的是同一个高权限的后门账号。”
“他们做了什么?”
“发布了格式完全一致的社评预稿,标题全是《社会信任危机亟需由新治理模型应对》,内容我扫了一眼,几乎是‘重构计划’里‘认知重塑三阶段论’的翻版!发布时间全部设定在明天早上七点半,黄金新闻时段!”
陆昭的呼吸一滞。
“这不是普通的舆论引导,”小林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恐惧,“这是预定程序——一旦某个主控信号被触发,全城的媒体平台就会像被按下一个开关,同步开始播放他们写好的‘剧本’!”
瞬间,所有线索在陆昭脑中串联成一条完整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逻辑链。
“black”被捕,是交接仪式的开始。
《继承者协议》通过“幽灵秘书”之手,从物理隔离的档案库上传到韩明远的终端。
韩明远的“昏迷”,是协议激活、人格与指令被重写的神经同步过程。
而明早的媒体轰炸,则是计划进入下一阶段的宣言。
“black”不是核心,他只是一个旗手。
真正的控制系统,并不依赖某个脆弱的中心服务器。
“他们不是在用机器操控人,”陆昭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在对自己说,“他们是在把人,训练成机器。”
“红眼计划”的真正面目是一个“认知代理人网络”。
每一个被深度洗脑、身居高位的公职人员、媒体主编、司法官员,都是一个“活体节点”。
当一个核心人物(如“black”)失联或被捕,系统会自动激活备用的指令链,将权力交接到下一个“继承者”手中。
他们要的不是破坏,是“重构”。
是从根本上,改写整个社会的认知。
“小林,定位发布源!”陆昭命令道。
“无法定位,对方用的是广电总局内部的广播级信号通道,物理上无法反向追踪。”
必须阻止它!
陆昭当机立断,立刻通过专案组的加密频道召集了一场只有核心成员参与的紧急会议。
他语速极快地提出了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推断和行动方案。
“我们兵分两路。沈清,你带人去市政档案库,不管用什么方法,物理切断那台离线服务器的硬盘和电源,把证据拿到手!小王,你带特警小队,伪装成广电大楼的夜间检修人员,立刻进驻主配电间,控制住那里的总电源,听我命令随时准备断电。”
“那你呢?”小王问道。
陆昭的目光穿透雨幕,望向市中心那座高耸入云的广播电视塔:“我亲自去电视台。我要在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刻,篡改他们的直播源。”
凌晨四点五十分。
陆昭利用小林紧急伪造的“省级舆情应急响应小组”的最高权限,畅通无阻地进入了省电视台的中央导播室。
巨大的屏幕墙上,无数个监控画面在闪烁,工作人员已经下班,这里空无一人,只有机器在冰冷地运行。
他迅速坐到主控台前,试图接管播出系统。
然而,屏幕上却弹出一个他意想不到的界面——所有的切换台、信号源选择器全部被锁定,呈现灰色。
唯一可操作的,是一个居中的密码输入框。
输入框上方,只有一行小字。
“请输入判决书的开头。”
陆昭瞬间愣住了。
这行字,他比任何人都熟悉。
这是十年前,他父亲陆振华负责的“11·23连环杀人案”电子卷宗的开启密钥。
当年为了防止信息外泄,父亲用了一个只有他自己知道的、充满个人情感的句子作为密码。
原来,“black”他们不仅掌握了十年前的案情,甚至连这样私密的细节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这既是挑衅,也是一种炫耀——他们早已渗透到了骨髓里。
陆昭深吸一口气,胸中的愤怒与悲伤被一股更强大的决心压下。
他将手指放在冰冷的键盘上,稳稳地敲下那句在心中默念了无数遍的话。
“爸爸,这次轮到我来写判决书了。”
按下回车键。
屏幕瞬间解锁。
所有灰色的按钮全部点亮,整个播出系统,转为手动控制。
凌晨五点十七分。
原定的社评栏目准时开播。
然而,全市无数家庭的电视屏幕、写字楼的广告大屏、地铁里的移动电视上,出现的并非那篇精心炮制的社评。
画面切换为一段略带噪点的黑白影像。
年轻的陆振华穿着一身警服,站在警校的讲台上,目光清澈而坚定。
他对着台下的年轻学员,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可以抓错人,甚至可以放过罪犯,但我们绝对不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制造真相。因为我们的底线,是守护事实,而不是扮演上帝。”
全城,一片死寂。
十五秒后,所有屏幕信号中断,陷入一片黑暗。
而在千里之外,看守所的特护病房内,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韩明远,眼皮忽然动了一下。
他缓缓睁开双眼,苍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嘴角却扬起一抹几乎难以察觉的、诡异的笑容。
空荡的导播室里,陆昭站起身,望着监控屏幕上一闪而过的远程登录痕迹,那痕迹最终消失在一个无法追踪的虚拟地址。
他轻声说道:“你们想让所有人都活在剧本里……可你们忘了,剧本,也能被重写。”
窗外,天际线泛起第一缕微光。
那光芒刺破厚重的云层,如同利剑,照亮了这座城市无数刚刚苏醒的电子屏幕,仿佛一场席卷全城的、无声的苏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