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笛声越来越近,陆昭还保持着低头的姿势。
他的拇指隔着纸条边缘的焦痕反复摩挲——那行“你父亲也曾这样相信正义”的字迹,在手机的光线下泛着刺目的黑。
“昭。”沈清的声音像片落在心尖的羽毛。
她不知何时绕到他身侧,指尖轻轻点了点纸条背面:“你看这里。”
陆昭顺着她的指引抬起纸条。
沈清的手机电筒斜斜打在纸背,原本空白的地方浮起几道若有若无的压痕,像是用钝器反复刮擦留下的印记。
他呼吸一滞——这是摩斯密码的常见手法,用纸张背面的凹陷记录信息。
“老周。”他抬头喊住正抱着证物箱往外走的技术支援。
老周脚步一顿,回头时眼镜片上还沾着刚才拆弹时的灰:“陆顾问?”
“这张纸条。”陆昭把纸条递过去,“可能有隐藏信息,需要实验室的紫外线灯。”
老周接过纸条的动作突然变轻,像捧着易碎的瓷器。
他摘下沾灰的手套塞进裤兜,从证物箱里抽出一副新的医用手套戴上:“明白,我这就去局里技术科。”
小唐押着袭击者经过他们身边,战术靴碾过一片碎镜片,折射出刺目的光。
陆昭眯了眯眼,瞥见袭击者低垂的头颅——那是张完全陌生的脸,没有韩明远手下惯有的狠戾,倒像被什么人用线牵着的提偶。
他攥紧口袋里的纸条,喉咙发紧:韩明远连动手的人都不肯用自己的,是怕沾染上直接证据,还是...
“走吗?”沈清的手搭上他的肘弯。
窗外的警灯在她脸上投下红蓝交错的光,眼尾的细纹被照得一清二楚——这是她连续熬了三个大夜查基金会账目留下的痕迹。
陆昭突然握住她的手。
掌心相贴的温度让两人同时一怔,他却没松开,只是指腹轻轻蹭过她虎口的薄茧:“去技术科。”
技术科的紫外线灯亮起时,老周的呼吸声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格外清晰。
他调整着灯头角度,白大褂袖口沾着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味:“来了!”
陆昭凑过去。
原本空白的纸条背面,在紫外线照射下浮现出深紫色的二维码,边缘还带着些微的锯齿,像是被匆忙生成的。
沈清的手机已经举在半空,镜头对准二维码——扫描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发出嗡鸣。
“t-7计划·真相档案”。
网站首页的标题在手机屏幕上泛着冷光。
陆昭的瞳孔骤然收缩,指节抵在桌沿发白。
三个月前他在韩明远基金会的旧账里见过这个编号,当时以为是普通的慈善项目代号,现在看来...
“这不是‘影子合伙人’的藏身地。”他的声音低得像从胸腔里滚出来的,“是信息库。”
沈清的手机突然震动。
张记者不知何时摸进实验室。
她把手机屏幕转向他们,镜头里是网站首页的截图:“我拍了几张,需要的话可以当辅助证据。”声音压得很低。
陆昭刚要说话,老周的惊呼打断了他:“陆顾问!这里有个加密视频!”
实验室的电脑屏幕亮起时,所有人的呼吸都顿住了。
画面先是一阵雪花,接着出现韩明远的脸——那是张他们从未见过的脸。
他西装领口敞开,眼镜歪在鼻梁上,额角还挂着汗:“你答应过让我掌控一切!那些警察、那个陆昭,我都按你说的处理了!”
背景音里传来冷笑,像是金属刮过玻璃:“你只是棋子,永远成不了棋手。”
画面剧烈晃动,最后定格在一道模糊的背影上。
陆昭的手指重重叩在桌沿,指节泛白:“是他。”
沈清凑近屏幕。
那道背影的肩线有些佝偻,右肩比左肩略高——这是十年前“11·23案”卷宗里提到的特征。
当时有目击者说,看到凶手进入现场时,右肩因为旧伤微微前倾。
“当年医院的投资人。”陆昭的声音很冷,“韩明远能拿到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靠他注资。”他转身看向沈清,眼底翻涌着十年前那个雨夜的火光,“我们离真相,只差最后一战了。”
张记者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
她摸出手机,微信对话框里是编辑的催促:“头版要爆点,越快越好。”她扫了眼实验室里的众人,又低头看了看相册里的照片——网站截图、视频定格画面、纸条上的二维码。
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停顿两秒,最终按下。
深夜十一点,张记者的办公室里,电脑屏幕的光映得她眼周发青。
她快速敲击键盘,把今天的照片和文字说明整理成文档。
保存时鼠标悬在“发布”键上,突然想起沈清的话:“确保信息真实。”她点开视频截图,放大那个模糊的背影——右肩的弧度,和二十年前某份旧报纸上的投资人照片,严丝合缝。
手指落下。
与此同时,韩明远的私人书房里,手机提示音突然响起。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是条未读消息:“t-7计划曝光。”
他的瞳孔骤缩,眼镜滑落在地,摔成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