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昭回到分析中心。
他把东港码头的老照片摊在技术组的操作台上时,指节微微发颤。
张哥,能把这部分局部增强吗?他俯身点了点照片里韩明远的左手,笔的部分,还有他脚下那张纸。
技术组的老张推了推眼镜,鼠标滚轮转得飞快:这老照片像素低,得用AI修复...你等会儿。键盘敲击声像急雨,陆昭盯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画面,喉结动了动——韩明远指尖的钢笔尖确实压着纸,墨迹在照片里泛着淡蓝,是老式蓝黑墨水的颜色。
看这儿。老张突然放大画面,陆队的右手姿势,像在记录什么。
陆昭凑近。
照片里父亲陆振华的右手虚握着,食指微屈,正是做笔录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的太阳穴突突跳起来——十年前父亲调查11·23案时,总说犯罪心理测试要抓细节,笔尖的力度比语言更诚实。
原来当年父亲不是在和韩明远闲聊,是在做心理评估。
能看清纸上写了什么吗?他的声音发紧。
老张摇头:墨迹太模糊,但笔锋走势能看出...这不是正常书写。他调出对比图,你看,前半段笔画连贯,到这儿突然断了——像被人打断时的急收。
陆昭的指甲掐进掌心。
父亲牺牲的那晚,局里记录是追击嫌疑人时遇袭,可如果当时他正在测试韩明远...
手机震动打断思绪。
沈清的来电显示在屏幕上,背景音是打印机的嗡鸣:我调来了林婉儿诊所99年的诊疗记录副本,你现在来律所?
十分钟到。陆昭抓起照片时,指尖扫过韩明远白大褂上的第二颗纽扣——和母亲遗物匣里那枚带血的纽扣,纹路一模一样。
律所的落地窗外飘着细雨,沈清把牛皮纸袋推过来时,发梢还沾着雨珠:林婉儿是韩明远的高中心理老师,记录里有他的就诊档案。
陆昭翻开泛黄的病历本,前几页都是常规记录,直到最后一张手写笔记:患者表现出强烈的控制欲与反社会倾向,但同时存在高度自尊心与道德认知冲突。
建议长期跟踪观察。字迹是林婉儿的,右下角日期是1998年5月12日——韩明远18岁生日后的第三天。
双重面具。陆昭的指节抵着太阳穴,他能精准切换善良与残忍,就像...就像父亲说的人格拼图游戏
沈清的手指停在反社会倾向几个字上:我母亲的验尸报告里提到,凶手在尸体上刻了朵玫瑰——那是林婉儿诊所窗外的花。她抬头时,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韩明远在用老师的喜好标记罪行。
警队的电话就在这时打进陆昭手机。
队长老陈的声音带着杂音:码头仓库找到了,现场有焚烧痕迹,你快来。
废弃仓库的铁皮门锈迹斑斑,推开门时扬起的灰尘里飘着焦糊味。
陆昭踩着碎玻璃往里走,手电筒光束扫过墙角——半烧的文件堆里,一张残纸露出半截。
他蹲下身,用镊子夹起那张纸。
残片边缘还沾着黑灰,隐约能看见......A-07......清除计划启动......目标亲属纳入下一阶段试验......
目标亲属?陆昭的呼吸突然急促。
父亲牺牲时他18岁,正好是韩明远高中就诊的年纪。
难道从那时起,他就被列进了名单?
老陈凑过来:A-07可能是编号,我们在仓库暗格里还找到这个。他递过个证物袋,里面是枚银色胸针,形状是交叉的手术刀。
陆昭的瞳孔收缩——韩明远昨天参加慈善晚宴时,西装领口别着的,正是同款胸针。
回到分析中心时,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两点。
陆昭把所有案件资料摊在白板前,红笔在十字切割数字密码玫瑰刻痕几个词间画着连线。
这些不是随机标记。他对着空气喃喃,是心理仪式。手指停在公园碎尸案的现场照片上,十字切割对应教堂的忏悔室,他在享受审判者的错觉;数字密码是99年11月23日的倒序,他在强调自己的。
手机突然弹出新邮件提示。
陆昭点开链接,视频加载中——画面里,蒙面男子站在镜子前,指尖勾住面具边缘。
你是否也害怕,有一天你会变成我?画外音像被处理过的电子音,带着刺啦的电流声。
面具被撕下的瞬间,陆昭的呼吸停滞。
屏幕里的脸和他有七分相似,连左眉骨的小痣都一模一样。
他对着屏幕轻声说,喉结滚动着压下翻涌的情绪,我会让你变成我。
视频在这时戛然而止,最后一帧是镜子里的双重影像,像道裂开的伤疤。
陆昭的手机再次震动,是同事小吴的消息:赵姐说明早来诊所,说有林婉儿老师的东西要给你。
他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把韩明远的心理画像又添上一笔——这次,他在一栏下重重画了个圈。
有些秘密,该见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