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世英的讲述后,叶娟才知道自己想岔了。
昨天跟叶娟聊了之后,李世英便想明白叶娟所处的困境了。其实叶娟父亲的右派帽子并非摘不掉,她父亲只是个普通右派,酒厂就有好几个情况类似的职工。
但问题就在于,叶娟父亲去世得太早,所谓“人走茶凉”,一个去世的人,在本地又没有多么深厚的人际关系,那么还有谁会继续关心呢?
叶娟面临的困境,就是若酒厂协助解决她父亲右派身份的问题,一旦摘帽,也就意味着叶娟自动获得了接班的资格。
但眼下逢着高中毕业,新一批的职工子弟们也到了上班的年纪,在这样的情况下,酒厂领导们肯定要先紧着活着的职工们。
那么似叶娟这样的情况,就只能属于被牺牲、被刻意忽视的那一种了。
先前李世英通过叶娟的介绍,认识了酒厂的一些领导,参观过酒厂的一些车间,所以还认识些关系不那么熟的人,昨天他又问了主管这些事务的酒厂干部,于是今天他就拿着一大队的介绍信,再次进了酒厂。
这世间有许多事情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若是没能够解决,那只能证明你塞的钱、送的礼不够。叶娟想明白这件事的时候就太晚了些,因为在这件事上,她几乎没有试错的机会。
所以李世英找到了主管干部,偷偷塞了一个很厚的信封,那个干部的口风顿时一变,表示对于李世英自称的“叶师父”、也就是叶娟父亲的右派问题,原则上是可以继续讨论的。
但是有一个要求,酒厂没有那么多岗位,所以叶娟是无法以职工子女的身份接班,若是叶娟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那么厂里就愿意将叶娟父亲列入下一批讨论的名单。
李世英自然无法替叶娟做主,所以便将事情的大致经过讲了一遍,然后说:“现如今的办法就是这样,给你父亲摘掉右派帽子,就得放弃平反后的接班资格。或者你也可以继续等,过几年国家政策肯定会放开的。”
“李大哥,你送了多少钱给领导干部?这笔钱是我欠你的,我一定会还你!”叶娟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了下来。
“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自己做好决定,不要怕送了钱白打了水漂,该属于你的就继续争取一下。”
若是叶娟执意为自己争取接班的资格,李世英也不反对,毕竟这个时代酒厂的正式职工都捧着铁饭碗,整个社会几乎可以说就只有两类人:农民和工人。
社会的主流思想,仍旧是能够进工厂就一定要进工厂,当农民从来都不是首选,哪怕是待业人员也好过种地。
“我同意!”叶娟将耳边的头发顺到耳后,语气很是坚定,这一刻她表现得充满了西北姑娘该有的那股果断与坚决。
“你考虑清楚了么?”
叶娟点了点头,在这个看重个人与家庭出身的年代,父亲的右派身份实在太过于沉甸甸了,顶着“右派子女”的巨大压力,也就背负了“阶级立场不坚定”的沉重负担。
1982年有一部国产电影《牧马人》,片中的主角右派许灵均在被平反后喜极而泣,面对国家给予的五百多块钱的补偿,他说:“钱算什么。主要是我在政治上得到了新生。”
只有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才格外清楚,“政治新生”是有着多么重大的意义。
所以李世英在与酒厂的那位领导干部谈话过后,他猜测叶娟肯定会同意这个处理方案的。若是现在有办法让他老爹摆脱掉地主的帽子,李世英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下任何条件的。
旁的不说,一大队的砖厂,名义上的主管厂长是张全义,这个厂长可以替换为其他社员,但唯独不可能是像李世英这样的“黑五类”子女。
“既然你考虑清楚了,晚上你就去领导家里谈话,不要问送了他多少钱,可能会签一份放弃文件,你父亲的问题可能在年底、也有可能到明年被解决,所以也不要着急。”
尽管李世英知道,大约1978年国家就要全面平反右派,但对于叶娟而言,她实在等不到那个时候了,顶着右派子女的身份,离开了酒厂,她就是想要找其他工作都相当困难。
李世英又提过一些礼物,是两瓶酒、一罐麦乳精,他笑着说:“这些礼物给干部送去就足够了,该给的心意已经送到位,你也不要多想,先把这件事办好了,有个好心情,比什么都好。”
叶娟顿时手足无措起来,她囊中羞涩,先前为了送礼还借了些钱,后来也借不到了,李世英如此帮忙,她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表达谢意了。
“剩下的事情就得由你去办了,就记住已经谈好的条件,这是底线,领导干部再提别的要求,坚决不能答应,大不了咱们再想其他办法。”
李世英站起身来:“我得回去了,我们大队接下来就要去杏花沟采摘杏子,你这里办好了事情,要是有心情,就过河来我们大队看一看,放松一下也挺好的。”
他看到叶娟欲言又止,便笑着说道:“等你把你父亲的事情办好,我就告诉你送了多少钱做礼,让你打个欠条,保准不让你欠人情的。”
他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叶娟也不好再扭捏了,便使劲儿点了点头。
将李世英送到路口,一直到李世英的身影消失在渐渐西沉的阳光之中,叶娟才回到了家里,这一次,她觉得多年来的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了大半。
县道上,李世英低着头躲避着落日的阳光,又想起了前世看到、听说过的那些“往事”。
1978年国家全面平反右派,伴随着知青大返城,就连边疆都遭遇了一番动荡,各种小道消息、花边新闻传得满天飞,什么女知青为了返城把自己送上干部们的床了啊、什么离婚啊、送礼啊,那个时候他身处事外,是当作笑话听一听的。
如今主动参与到叶娟的这件事中,他觉得叶娟的这个选择也还不错,虽说花了不少钱,但若能将事情办成,最起码叶娟也不用等到78年为了送礼抢破头、甚至送礼多少都开始攀比了起来。
提前走一步,至少能避开那一段注定了混乱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