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的阳间西山,连下了三日暴雪,山间村落的炊烟都变得稀疏。
我和桂渊踩着积雪前往村落巡查,刚到村口,就见几位村民围着一棵老槐树发愁——树洞里冻着三缕淡蓝色的魂体,是迷路的新魂,被寒气冻得无法动弹,连镇魂铃的铃声都穿不透冰层。
“这雪下得邪乎,连地缝里都结了冰,魂体一靠近就被冻住。”
村口的老樵夫王伯扛着斧头走来,斧刃上还沾着雪屑,
“我试过用柴火烤,可冰太厚,火一灭又冻上了,再不想办法,这些魂体怕是要被冻碎。”
灵汐从守心玉中飘出,指尖触到树洞的冰层,立刻缩回手:
“是‘寒凝气’!比之前的寒魄气更顽固,会顺着地脉缝隙蔓延,冻住所有魂体与地脉魂力。”
我们跟着王伯往村里走,沿途的地缝都结着厚冰,冰层下的地脉魂力几乎停滞。
王伯突然停在一处山泉旁:
“这‘暖泉眼’是村里的宝贝,常年冒温水,往年雪再大,这附近也不会结冰。可今年,泉眼周围都冻了层薄冰,肯定是寒凝气堵了泉脉。”
桂渊跳到泉眼旁,爪尖泛着金光,却只能在冰层上划出一道浅痕。
灵汐翻遍《两界守护录》,突然指着书页上的一幅插图:
“上古有‘融冰策’,用‘地火石’加热泉脉,再配合纯净魂息,就能冲开寒凝气!可地火石藏在西山深处的火石洞,现在雪这么大,根本没法去……”
“我知道哪里有!”
王伯突然插话,
“去年我在泉眼附近砍柴,见过几块泛着热气的石头,当时以为是普通石头,就扔在柴房了!”
我们跟着王伯去柴房,果然找到三块拳头大的地火石,石头表面还泛着微弱的热气。
王伯将地火石放进铁桶,再倒入泉眼的温水:
“这样能让地火石的热量慢慢散出来,不会一下子把泉脉烤坏。”
我们将铁桶放进泉眼,地火石的热量顺着温水渗入泉脉,冰层渐渐开始融化。
灵汐趁机将守心玉的纯净魂息注入泉眼,魂息与地火石的热量交织,形成一道暖光,顺着泉脉蔓延至地缝深处。
冻在树洞里的新魂感受到暖意,魂体渐渐舒展,冰层也开始碎裂。
可就在这时,村后的山坡突然传来巨响,一道寒气从地缝中窜出,竟是寒凝气的核心!
它在空中凝成一只冰爪,直扑泉眼。
“快用‘柴薪阵’!”
王伯大喊着抱来一堆干柴,我们按他的指引,将干柴堆在泉眼周围,再用地火石点燃。
柴火的暖光与地火石、守心玉的光芒交织,形成一道防护盾,挡住了冰爪的攻击。
桂渊趁机纵身跃起,爪尖凝聚全身魂息,直刺寒凝气核心。
寒凝气发出一声尖啸,渐渐消散在暖光中。泉眼的温水重新涌出,地缝的冰层彻底融化,地脉魂力也恢复了流动。
冻在树洞里的新魂终于重获自由,顺着镇魂铃的指引,向冥府方向飘去。
王伯看着恢复生机的村落,笑着说:
“守护村子和砍柴一个理,得懂山里的脾气,知道什么能治什么,硬来可不行。”
他将一把砍柴刀递给新赶来的年轻樵夫:
“以后这融冰的法子,你也得记着,说不定哪天能用得上。”
灵汐将这次的经历补充进《两界守护录》,在书页上画了暖泉眼、地火石与柴薪阵的图案,旁边写着:
“冬雪冻魂困山村,樵夫授策融寒冰。守护从非仅靠法器,山野间的经验、对自然的熟稔,亦是驱散严寒的力量。”
离开村落时,夕阳穿透云层,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温暖的光。
我看着手中的地火石,突然明白,守护山野村落的力量,从来都藏在村民们世代积累的生存智慧里——是王伯手中的斧头,是暖泉眼的温水,是这些与山林共生的经验,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而《两界守护录》的故事,也会在这些山野间的温暖里,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