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聊两段西魏的旧事,没有勾心斗角的深宫戏,也没有动辄十万大军的大场面,全是些带着烟火气的真人真事儿,听完保准让你觉得:原来古人也这么“接地气”。
先说说华州刺史王罴的“裸奔退敌记”。那会儿西魏和东魏正打得热闹,东魏的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带着窦泰、韩轨这帮人,一门心思想把潼关拿下来。西魏的宇文泰也不含糊,直接在霸上驻军,摆开架势准备应对。可谁也没料到,司马子如这老小子不按常理出牌——白天跟你磨洋工,夜里带着韩轨偷偷从蒲津渡了河,一路摸到华州城下。
更巧的是,华州城那会儿正赶上施工,城墙还没修完,连攻城用的云梯都没来得及收,就那么大剌剌地靠在城墙根儿。东魏的士兵一看,这不是老天爷赏机会嘛!天刚蒙蒙亮,就踩着云梯往城里爬,心里还琢磨着:这下肯定能打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还能活捉西魏的刺史。
可他们忘了,华州的刺史是王罴——这位爷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当时王罴还在被窝里睡得香,梦里说不定还在琢磨早上吃啥呢,突然就听见外面“叮叮当当”“喊喊杀杀”的,吵得人没法睡。他一骨碌爬起来,也顾不上穿衣服,光着脚就往屋外冲,顺手还抄起门后那根用来防身的白木棒。
你想想那画面:一个头发乱糟糟、光着脚、只穿了件贴身小衣的大汉,举着根白木棒,怒气冲冲地站在院子里,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东魏的士兵刚爬进城里,一抬头就看见这么个“凶神恶煞”的主儿,当时就懵了——这是啥情况?西魏的官员都这么生猛吗?睡觉起来都不穿衣服(其实是没来得及穿),一出来就拿棒子打人?
本来东魏士兵是抱着“偷袭”的心态来的,心里多少有点虚,这会儿被王罴这么一吓,瞬间慌了神,你推我搡地就往城外退。王罴一看,嘿,这帮人这么不经吓?立马扯着嗓子喊手下人:“都别睡了!敌人打进来了,抄家伙上啊!”
手下的士兵本来还没反应过来,一听刺史都亲自上阵了,也都卯足了劲儿,抄起刀枪就冲了上去。东魏的士兵本来就慌了阵脚,哪儿经得住这么打?没一会儿就溃不成军,司马子如一看势头不对,心里暗骂:“这王罴是属虎的吧?光着脚都这么能打!”没办法,只能带着人灰溜溜地退走了。一场眼看要成的偷袭,就这么被王罴光着脚给搅黄了,说出去都让人觉得新鲜。
再说说宇文泰“聊通宵遇伯乐”的事儿。宇文泰作为西魏的掌权人,身边自然少不了人才,可他也有犯难的时候——有时候想找个能办实事的人,比找根绣花针还难。后来他任命苏绰做行台郎中,刚开始的时候,宇文泰对苏绰没什么印象,只觉得这人看着挺老实,没什么特别的。
可行台官署里的人不这么想,跟苏绰打过交道的人,都私下里说:“苏郎中这人可厉害了,不管什么棘手的事儿,到他手里都能给捋顺了。”宇文泰听了这话,心里犯嘀咕:“真有这么厉害?别是你们跟他关系好,故意夸他吧?”
直到有一次,宇文泰跟大臣周惠达聊事儿,聊到一半,周惠达突然卡壳了——宇文泰问的问题,他怎么想都想不出答案,急得满头大汗。宇文泰一看他这模样,脸色就有点不好看。周惠达也机灵,赶紧说:“大王,这事儿我得回去请教一下苏绰,他肯定知道答案。”
宇文泰心里正好奇苏绰到底有多大本事,就点头同意了。周惠达火急火燎地找到苏绰,把事儿一说,苏绰三言两语就把答案讲清楚了。周惠达赶紧跑回去,照着苏绰的话跟宇文泰汇报。宇文泰一听,眼睛都亮了:“这答案说得太透彻了!你小子啥时候发现这么一个大参谋了?”
周惠达也不藏着掖着,赶紧把苏绰的故事全说了出来。宇文泰这才对苏绰刮目相看,立马把他升为着作郎,想好好考考他的真本事。
后来有一天,宇文泰带着一群公卿大臣去昆明池观鱼,本来是想放松放松,结果看着看着,突然想起汉代的仓池,就随口问身边的人:“你们谁知道汉代仓池的事儿?给我说说。”这话一问出口,身边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低着头不说话——谁也没研究过这事儿啊!
就在宇文泰觉得没趣的时候,苏绰站了出来,一开口就把汉代仓池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从修建的时间、用途,到后来的变迁,无一不晓。宇文泰一听,更高兴了,又接着问天地造化的道理、历代兴亡的原因,苏绰还是对答如流,而且说得有理有据,句句都说到了宇文泰的心坎里。
宇文泰越听越入迷,本来是来观鱼的,结果把鱼抛到了脑后,拉着苏绰就往回走,专门找了个安静的地方,接着聊政事。这一聊就停不下来,从傍晚聊到深夜,又从深夜聊到天亮,宇文泰听得太投入,不知不觉就从坐着变成了膝行向前——就差没凑到苏绰跟前听了。
天亮的时候,宇文泰揉了揉熬红的眼睛,感慨地说:“我找了这么久,终于找到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了!”从那以后,苏绰就成了宇文泰最信任的大臣,西魏的很多政策,都是出自苏绰之手。谁能想到,一次偶然的观鱼,竟然让宇文泰挖到了这么个“宝藏人才”!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王罴守华州,“罴性刚猛,有威容,见者莫不惮之”,其临危不乱、赤足拒敌,非逞匹夫之勇,实乃忠勇本心使然;宇文泰识苏绰,初虽未察,然能因言识人、因才任事,“听其言而观其行”,终得良辅。盖天下之治,在得其人,在尽其才——王罴之勇固可嘉,宇文泰之明更可贵,二者相得,方为乱世之幸。
作者说
王罴的“光着脚退敌”,藏着最朴素的“守土初心”——他没想过自己光着脚好不好看,也没算过敌人有多少兵力,只知道“这是我的城,不能让敌人占了”,这份不掺杂质的果敢,比任何兵法都管用。而宇文泰和苏绰的“通宵长谈”,更像一场“灵魂对撞”——宇文泰没拿“领导架子”,苏绰没藏“真才实学”,一个愿听,一个敢说,才撞出了“君臣相得”的佳话。
放到现在也一样:有人总说“怀才不遇”,可未必有苏绰“知无不言”的底气;有人总叹“找不到人才”,可未必有宇文泰“放下身段听人说”的胸襟。有时候,“机会”不是等来的,是像王罴那样“敢冲上去”闯出来的,是像宇文泰那样“肯沉下心”听出来的——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真心的不怕掏心窝的。
本章金句:勇不在衣甲,在临危不乱的本心;才不怕埋没,怕少了肯听真话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