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的朝堂,乱得像锅煮坏了的八宝粥——王爷们你争我抢,武将们各抱大腿,连地方官都不知道该给哪张奏折盖章。就在这团乱麻里,刘琨这号人物硬是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和一肚子灵活变通的主意,活出了乱世中的生存智慧范本。
那会儿刘琨还只是个没啥实权的,每天看着朝堂上的明枪暗箭,心里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他琢磨着:光靠站队可不行,得有自己的硬实力。可手里没兵没粮,咋整?某天夜里翻《孙子兵法》,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句,突然一拍脑门:对啊!咱可以借兵啊!借别人的刀,砍自己的敌人,这才是高招!
第一个被他盯上的是冀州刺史温羡。这温羡是个典型的太平官,平时最爱干的事是研究茶道,对打仗一窍不通。可他占着冀州这块肥肉,手里握着不少粮草兵马,早就成了范阳王司马虓的眼中钉。刘琨瞅准了这层关系,拎着两罐新茶就去拜访温羡。
温大人您看,刘琨指着窗外操练的士兵,慢悠悠地品着茶,如今这世道,手里有地盘可不是啥好事。就像怀里揣着块金砖走夜路,早晚被人抢。您要是把冀州让给司马虓王爷,既能落个的美名,又能躲个清静,何乐而不为呢?
温羡被他说得心里直打鼓。他想起前阵子有个刺史因为不肯交权,被王爷们联手抄了家,顿时后背冒冷汗。刘兄说得是,他赶紧给刘琨续上茶,我这就写辞职信,让贤,必须让贤!没过三天,温羡就卷铺盖回了老家,司马虓顺顺当当接管了冀州,见人就夸刘琨:这小伙子,会来事!
搞定了冀州,刘琨又把目光投向了幽州。幽州刺史王浚是个暴发户,靠着祖上荫庇和几场小胜仗,手里攒了支厉害的——这兵种相当于当时的装甲部队,马快刀利,打起仗来跟一阵风似的。可王浚这人眼皮子浅,最爱听奉承话,还特爱摆排场。
刘琨特意换上一身最讲究的锦袍,带着几个能歌善舞的伶人就去了幽州。刚见到王浚,他一声跪倒在地,把手里的礼单举过头顶:王爷您就是当代韩信、在世白起!像我这种小角色,能给您提鞋都觉得光荣!
王浚被这通马屁拍得晕头转向,当即拉着刘琨入席喝酒。酒过三巡,刘琨眼珠子一转,开始抹眼泪:不瞒王爷说,如今朝堂上宵小当道,像您这样的英雄却屈居幽州,实在让人痛心!要是您能借我一支兵马,我定能为您扫平障碍,让天下人都知道王爷的威名!
这话正说到王浚心坎里。他大手一挥:没问题!我给你五千突骑,不够再跟我说!刘琨立马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心里却乐开了花:这老小子,果然上套了!
带着借来的装甲部队,刘琨第一个目标就是王阐。这王阐是东海王司马越的死对头,正带着人马在黄河边耀武扬威。刘琨让人把突骑藏在芦苇荡里,自己则带着几个亲兵,假装要去。王阐正得意洋洋地等着刘琨投降,冷不防芦苇荡里冲出一群骑兵,马蹄声震得地都在抖。他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拔刀,就被突骑冲得七零八落,王阐自己也被吓得从马上摔下来,被活捉时还在喊:这哪来的骑兵?作弊啊!
首战告捷,刘琨又马不停蹄地去找司马虓。两人合兵一处,渡过黄河直扑荥阳。荥阳守将石超是个愣头青,听说刘琨来了,还嘲笑他:借别人的兵算什么本事?有种单挑!结果刚出城,就被五千突骑包了饺子。石超挥舞着大刀左冲右突,可战马根本撞不过突骑的铁蹄,最后被一刀砍落马下,临死前还瞪着眼:不公平...你们人多...
收拾了石超,刘琨的借兵之旅还没结束。东平王司马楙在兖州当土皇帝,听说刘琨来了,吓得连夜打包行李。他手下的谋士劝他:王爷,咱跟他拼了!司马楙哭丧着脸:拼啥呀?那是王浚的突骑!我这破兵上去,跟送菜似的!果然,刘琨的人马刚到兖州城下,司马楙就带着家眷溜之大吉,连官印都忘在了府衙里。
最后轮到刘乔。这刘乔是个老顽固,仗着自己兵多,在平氏一带横着走。刘琨知道硬拼不行,又耍起了小聪明。他让人在刘乔军营附近散播谣言,说王浚的十万大军马上就到,又让突骑夜里围着军营跑圈,制造人多势众的假象。刘乔的士兵本来就怕突骑,一听这动静,当晚就跑了一半。第二天刘琨兵临城下,刘乔看着空荡荡的营房,长叹一声:我这是惹了哪路神仙啊!只好带着残兵逃往平氏,从此再也不敢出来蹦跶。
短短几个月,刘琨凭着借来的兵马,把司马越阵营的敌人收拾得服服帖帖。消息传到洛阳,司马越乐得合不拢嘴,当即上表封刘琨为广武侯。可刘琨心里清楚,这些功劳一半靠突骑,一半靠忽悠——乱世之中,光有勇不行,还得有的智慧。
司马光说
刘琨处乱世而能展其才,借外力以成己功,可谓智矣。然观其所为,皆以口舌辞令动之,而非以诚信道义感之。温羡之让,因惧也;王浚之助,因贪也。借兵虽能解一时之急,终非长久之计。乱世之中,唯有以德立威、以信待人,方能成不世之功。刘琨虽有智谋,终缺此节,故其后来之败,亦非偶然也。
作者说
刘琨的借兵哲学,放在今天看简直是资源整合的古代范本。他没有陷入必须自己有兵的思维定式,而是把别人的实力变成自己的——这就像现代创业者,没钱没团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借势。王浚的突骑是,司马虓的名号是,温羡的退让是市场空白,刘琨做的,就是把这些零散的资源拼成了一张制胜的拼图。
但更有意思的是他对借来的力量的驾驭之道。五千突骑在王浚手里可能只是炫耀的资本,到了刘琨这儿却成了精准打击的利器。这说明借来的资源好不好用,关键看使用者会不会。就像现在有人借到了投资却赔得底朝天,有人用别人的平台却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核心不在于借到什么,而在于怎么用。
本章金句
能借到的力,都是自己的本事;用不好的资源,终究是别人的嫁衣。
如果你是文中的角色,你会怎么选择?若你是王浚,会轻易把王牌突骑借给刘琨吗?那要是你是刘琨,除了借兵,还有啥办法能在乱世中立足?欢迎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