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河畔鱼鲜
日头爬到头顶时,李大叔果然提着半篓鱼回来了。鱼是刚从河里捞的,银闪闪的鳞在阳光下晃眼,还带着水腥气,在竹篓里蹦跶着,溅出细小的水珠。
“石小子,快出来看!”李大叔在院门外喊,声音洪亮得像敲锣,“今天运气好,网了几条大鲫鱼,够咱药铺添个菜!”
小石头和林婉儿从屋里跑出来,小芽儿更是兴奋地围着竹篓转,指着最大的那条鲫鱼喊:“这条鱼好大!像小鲸鱼!”
众人都笑了。李大叔把鱼倒进木盆里,舀了些井水养着:“这鱼得现杀现吃才鲜。婉儿姑娘,你早上摘的紫苏呢?正好派上用场。”
“早准备好了。”林婉儿转身回屋,端出一小筐紫苏叶,紫莹莹的叶片上还带着阳光的温度,“我还泡了点酒,等会儿去腥用。”
小石头挽起袖子要杀鱼,李大叔却拦住他:“你这细皮嫩肉的,哪会这个?看我的。”他拿起把小刀,手法娴熟地刮鳞、开膛,动作麻利得很,不一会儿就把几条鱼收拾干净,在鱼身上划了几刀,抹上盐和姜片腌着。
阿芷在灶房里忙开了,烧火、切菜,案板上“咚咚”响。林婉儿帮忙把紫苏叶切碎,又切了些姜丝和葱段,绿的、黄的、白的堆在盘子里,看着就清爽。
“这鲫鱼做汤最鲜,”李大叔蹲在灶边看火候,“等水开了把鱼放进去,小火慢炖,炖到汤发白,再放紫苏和豆腐,那滋味,绝了!”
小芽儿趴在灶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里的水,看着气泡从锅底冒出来,渐渐连成一片,“咕嘟咕嘟”地翻着。“水开啦!可以放鱼啦!”
李大叔笑着把腌好的鲫鱼放进锅里,鱼一入沸水,立刻腾起一股白汽,带着淡淡的鱼香。“别急,得炖够时辰才行。”他盖上锅盖,又往灶膛里添了些柴,“这做饭跟你们制药似的,得有耐心,急不得。”
小石头坐在灶门口添柴,听着锅里“咕嘟”的声响,鼻尖萦绕着渐渐浓郁的香味,心里暖融融的。林婉儿坐在旁边择菜,偶尔抬头看他一眼,目光碰到一起,又赶紧低下头,嘴角却带着笑意。
炖了约莫半个时辰,李大叔掀开锅盖,一股醇厚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灶房。锅里的汤果然炖成了奶白色,鲫鱼浮在汤里,肚皮微微翻着。“放紫苏!”他喊了一声,林婉儿立刻把切碎的紫苏叶撒进去,绿色的碎叶在白汤里打着旋,香气又添了几分清爽。
“再放点豆腐!”阿芷端来一盘切好的豆腐块,李大叔用勺子舀着放进锅里,“咕嘟”几下,就起锅盛进大碗里,撒上葱花,滴了几滴香油。
“开饭喽!”小芽儿欢呼着,早就等不及了。
众人围坐在院里的石桌旁,桌上摆着鲫鱼汤、马齿苋窝窝,还有阿芷腌的酸黄瓜。小石头舀了一勺鱼汤,吹了吹喝下去,鲜美的滋味在嘴里化开,带着紫苏的清香和豆腐的嫩滑,暖得人从喉咙舒服到肚子里。
“好喝!”林婉儿也喝了一口,眼睛亮晶晶的,“比镇上饭馆做的还鲜。”
“那是自然,”李大叔得意地说,“这鱼是咱河里的活水鱼,紫苏是咱药圃的鲜叶子,能不鲜吗?”他夹了块鱼肉给小芽儿,“快吃,补脑子。”
小芽儿小口小口地吃着,嘴里含糊不清地说:“太好吃了……谢谢李爷爷。”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在桌上,把鱼汤照得金灿灿的。风从河边吹过来,带着水汽和青草的气息,混着饭菜的香气,让人心里敞亮。小石头看着眼前的景象——说笑的众人,冒着热气的鱼汤,院角晒着的草药,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碗鱼汤,看着简单,却熬出了最醇厚的滋味,鲜在嘴里,暖在心里。
饭后,李大叔扛着渔具回去了,说明天再去撒网,给药铺送些鱼干。小石头和林婉儿收拾着碗筷,阿芷坐在廊下打盹,小芽儿则追着墨羽在院里跑,笑声像银铃一样。
河水在不远处静静流淌,映着蓝天白云,也映着药铺的屋檐和槐树枝。小石头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天天过下去,有鱼鲜,有药香,有身边的人,平淡,却安稳得像这河水,缓缓地,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