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直接看男主的可以跳到二十一章,接下来几章是关于后世大秦君王的介绍。
关于女帝:
我们所熟知的秦朝确实是有女官的,但是实权女官三公九卿丞相并且能够和皇帝共列史册的那种,和只负责礼乐之类的是不同的。
嬴炎登上皇位之后是拥有现代记忆的,他在现代的背景是偏红色的,母亲能顶半边天的那种。
所以在大秦重建的过程中,实在缺少人才的时候,他会默认启用女官,而且是实权女官。
后期科举也会默认女性可以报考。
不分男女分科的那种默认。完全就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纯默认,能走多远全靠她们自己。
吕雉会成为上卿,她有那个能力给女官开一个三公九卿的头。
在此之后,朝堂上至少会存在三成前后的实权女官。(十个人当中有三个前后女性,这不过分)
女帝是在秦历一百多年出现的!不是男主的女儿,不是男主的女儿!
女帝是第十一代皇帝!
关于生育和传承的的不确定性……
正常科举考上都是三十几岁凤毛麟角,四五十岁非常正常,六七十岁不是没有。
那些女官就算真的考上了,那平均年龄也在四五十岁。
请问:四五十岁生育合理吗?
再说女帝,夺嫡政斗之后的平均登基年龄会低于二十五岁?
李世民夺嫡当时皇帝是时候二十八岁那都算得上独树一帜的年轻!
二十五岁,古代那个时候,人家本来就过了生育那一个大关了。
一般都是两三个娃的娘了。
夺嫡的时候没人动得了她的孩子,当上皇帝之后那些孩子就必死无疑了?
生育会难产而死的一开始就被科举筛出去。一二十岁生孩子的那一批女性学识的积累根本不够,考不上!
三代还宗的可能性也不高。
秦朝有一条法律叫入赘的丈夫如果出轨那么妻子可以直接把他打死。
这里制定法律、通过法律、执行法律的都是男人。
封建时候女性地位不会那么高。
那为什么法案还能通过?
说明社会风气支持。社会风气默认入赘的男性和出嫁的女性地位一样。
三代还宗在社会上不可思议的程度无异于明清时候一个奶奶想要孙子孙女和自己姓。
社会风气、法律都默认入赘的男性和出嫁的女性一模一样,到底是哪个被明清思想腌入味的断定会有三代还宗情况?
关于以上逻辑,欢迎大家找漏洞。
以下正文——
上方的小字——秦历162年。
那都是一百多年后的事。
反应过来女帝之事的人其实很少,其中多数都是汇聚在朝堂上政治敏锐的老狐狸。
“牝鸡司晨啊!牝鸡司晨!!!”
刚刚进门的嬴炎就听到里面还在逼逼赖赖,有点烦。只是上面的嬴政都没说什么,他也不好直接发作。
嬴政乐意放着他们吵,真正有学识的人越吵条理越清晰。
嬴炎不乐意,他听着只觉得头疼。至少现在是这样认为的。
椅子其实早就制造出来了,为了赚钱。现如今许多人都认为它不庄重,公开场合一般不用。
但看商铺的流水,嬴炎只呵呵哒——嘴上说着不庄重,但实际上身体非常诚实。
上面的在吵着牝鸡司晨,而嬴炎心里思索跪坐真难受。
很奇怪,明明跪坐才是他从小到大的习惯,为啥他还是难受?
儒家的人吵来吵去,中心思想就是劝诫君王不可用女子之类的云云。最好能制定法律,禁止女性掌权。
吵来吵去,不管是嬴政还是嬴炎都没有发言的意思。算是默认。
李斯已经低着头思索着可实施方案了。
有宣太后在,大秦对女性掌权的态度比其他几国要好的多。
但也就那样。
只凭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样上战场打仗这一点,就不可能让她们掌握和男人一样的权力。
【十二岁。
大秦公主,嫡长公主。作为现如今皇帝的独子,特意安排了她修习君子六艺。更是把六部之中唯一一位女子派过来教导。
其心不言而喻。
小公主笑盈盈的,带着少女的娇憨:“老师,这些东西有点简单,能不能换一本书啊?”
女夫子叹气:“公主,温故而知新。”
“哎呀!知道了知道了。”
儒家那一套挺没意思的,尤其是上奏希望父皇从宗室中择嗣的呼声不断。
他们也就是看准父皇好说话,要不然再往上数三十年,敢质疑君王?那就铁定给他们埋了。
“公主——!公主!”侍女急急忙忙的跑过来,道:“陛下、陛下从冷宫里翻出了一位皇子。”
嬴昭华侧头:“?”
父皇有儿子了?不对!他有孩子了??!!哇呜,私通?】
众人不可置信:那君王子嗣单薄至此吗?膝下就一个公主??!!
瞧瞧看向上首的嬴政,果然见他微微皱眉——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有可能。
反正他嬴政就不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别人,和自己的子嗣相比,其他人都算别人。
不过有一位公子了,怎么会依旧是公主登位?
<嬴昭华:问题不大,不就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的哥哥吗?我有九种办法解决他!!九种!!>
<众所周知:没杀过兄弟的皇帝不是好皇帝。秦昭帝是大秦第十一位皇帝,在她上面,确认杀过兄弟的就有八位,其他两个一个是她的好脾气爹,另一个也疑似杀了兄弟。>
<也不能说疑似吧?虽然没有证据,但秦太宗就四个儿子,死了两个,贬为庶民了一个……>
来不及感慨那公主说有九种处理哥哥的办法了,现如今他们最该担心的好像是——
疑似杀了兄弟的是十九公子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确认杀了兄弟的那几个之一??!
他上面的十八位兄长:“……”
就、就挺突然的。重点是还不知道十九弟杀的是哪一位兄弟,激动都不好激动。
“十九弟平日里和谁关系最不好?”
“没有吧?十九弟对谁都是温温和和的好脾气。”
兄弟十几个回忆起十九弟的日常,面面相觑。
嬴炎对此:“???”
嬴政深吸一口气,安慰自己:说不准是十九谋反的时候顺手切瓜砍菜了。
他也杀过兄弟,小事、小事、都是小事……不行!忍不了!
“你会杀哪个?扶苏?”
作为储君培养出来的扶苏,如若当不了皇帝,下一任君王若是容不下他,为了保持正统性,扶苏被下一任帝王处理并不让人意外。
嬴政的理智这样告诉他。
就像是当年登位的如果是成蟜,那他作为曾经的太子,也活不下去一样。
嬴炎眨着一双非常真诚的眼睛:“我不会杀兄弟姊妹!除非他们叛国谋反。”
撑死……也就贬为庶民而已。
听到十九公子说这句话的人们:……还挺宽以待己,严以待人的。
说实在的,要不是上面的天幕率先说明他是千古一帝,就凭借这小子造反,他现在还真不一定能全须全尾的坐在这。
嬴政手里把玩的是昨日收割上来的铁扇:“哦?那若是扶苏谋反……”
“那就打断他的腿关进宗正寺。”嬴炎不假思索地接话。
突然意识到什么,转头对扶苏露出歉意的笑,“当然大兄最是仁厚,断不会做这等事。”
当着当事人的面就这么说出来,确实是不太好哈。
扶苏手中的竹简“啪嗒”掉在地上。一整个人都呆住了!
嬴炎:呆头鹅。
【十五岁。
秋猎之时,少女三箭射熊,箭矢擦过便宜兄长的脸颊,眼神中带着丝丝缕缕的笑意:“弓无雌雄,箭分生死——皇兄觉得本宫该赏还是该罚?”
她的好兄长指节握的发白,勉强的笑:“自然是赏。”他看到了,最开始她对准的是他的脑袋。
“好!”嬴昭华挥挥手:“把这熊皮给扒了。”
身后马上有人利索的行动。】
<好、好帅……>
<我就知道我喜欢的是一种感觉。>
<秦昭帝多多少少有点疯在身上,真要论起来,她其实是杀宗室杀的最多的。>
<我不同意!你把我们秦二世放在什么位置上??!!>
<得了吧,也就是正史上改不了,你瞧瞧往前数往后数有谁认这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