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省城,明辉机械的研发车间里弥漫着机油与汗水的混合气息,吊扇在头顶“嗡嗡”转着,却吹不散空气里的焦灼。车间中央的测试台上,一台橙黄色的中型拖拉机正怠速运转,排气管连接着精密的检测仪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让围在旁边的工程师们脸色凝重——氮氧化物排放值始终稳定在80mg\/kwh,比欧盟最新环保标准的50mg\/kwh高出一截,距离海外客户要求的交付日期只剩半个月,要是再降不下来,这笔价值三千万的订单就要黄了。
“王工,再调一次喷油嘴角度试试?”段明辉穿着蓝色工装,袖口挽到肘部,露出小臂上结实的肌肉,他手里攥着一把扳手,眼神紧盯着检测屏幕。负责发动机研发的王工程师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的老花镜,手指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试过了,从15度调到12度,排放降了5mg,可动力又跟不上了,拉不动满载的犁耙,客户肯定不接受。”
车间里陷入沉默,只有拖拉机的轰鸣声在回荡。明辉走到窗边,掏出手机,看着海外经销商发来的消息:“若下周仍无法达标,将转向采购德国农机。”他重重叹了口气——这不是第一次遇到环保瓶颈了,随着全球对农机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明辉机械去年的海外订单已经减少了20%,这次的零排放农机要是能成,就能打开欧洲市场,要是不成,后续的发展都会受限。
“爸,您要不要给陆爷爷打个电话?”旁边的技术员小周忽然开口,他是明辉的儿子段宇,刚从德国农机专业毕业回来,“陆爷爷不是有个‘机械空间’吗?上次他帮咱们修进口机床,用的那种特殊合金,又轻又耐高温,说不定能用到发动机上。”
明辉眼睛一亮——他怎么忘了陆衍!当年陆衍用机械空间修复纺织厂的老旧机器,用的空间合金不仅强度高,还能减少摩擦损耗,要是把这种合金用到发动机的活塞和气缸上,说不定能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排放。他立刻拨通陆衍的电话,语气急切:“陆叔,我们研发零排放农机卡壳了,发动机排放降不下来,您能不能来车间看看?”
电话那头的陆衍正在空间里调试一台新型机床,闻言立刻应下:“我这就过去,正好带几块空间里刚炼的钛合金板,或许能用上。”挂了电话,陆衍把合金板装进工具箱,又从空间机械工坊里取了一套精密的测量仪器——这仪器是他用空间技术改良的,能精准检测金属的摩擦系数和耐高温性能,比市面上的仪器精度高3倍。
半小时后,陆衍的车停在明辉机械门口,他刚走进车间,就被明辉拉到拖拉机旁。陆衍围着发动机转了一圈,又接过王工递来的图纸,手指在活塞结构那一页轻轻点着:“问题出在活塞和气缸的配合间隙上,普通钢材受热膨胀后,间隙变大,导致燃烧不充分,排放自然高。”他打开工具箱,拿出一块银灰色的钛合金板,“试试用这个做活塞,空间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是普通钢材的五分之一,而且摩擦系数低,能减少动力损耗。”
王工接过合金板,用卡尺量了量厚度,又用硬度计测试——硬度比普通钛合金高15%,重量却轻了20%。他惊讶地抬头:“陆老,这合金哪里来的?市面上根本没见过这么好的材料!”陆衍笑了笑:“是我用特殊工艺炼的,你先让人按照活塞的尺寸加工出来,咱们装上试试。”
车间里立刻忙了起来,车床“滋滋”地切割着合金板,火花溅落在地面上,映着工程师们期待的眼神。明辉站在陆衍身边,小声问:“陆叔,这合金能批量生产吗?要是订单量上来,材料不够可不行。”陆衍点头:“我已经在空间里建了小型炼炉,每月能产500公斤,后续还能扩大规模,你们放心用。”
傍晚六点,新的合金活塞终于加工完成,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发动机里,又调整了喷油系统和进气量。陆衍站在检测仪器旁,手里拿着改良后的控制程序:“我再把发动机的控制逻辑改一下,让燃油和空气的混合比更精准,燃烧效率能再提升10%。”
一切准备就绪,段宇按下启动按钮,拖拉机的轰鸣声比之前更平稳,没有了之前的顿挫感。检测屏幕上的数字开始快速下降——氮氧化物排放值从80mg\/kwh降到60,再降到50,最后稳定在42mg\/kwh,远低于欧盟标准!车间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王工激动地拍着桌子:“成了!咱们的农机不仅达标了,还比德国的机型排放更低!”
明辉立刻给海外经销商发去检测报告和视频,对方很快回复:“立刻安排发货,后续追加200台订单!”他长舒一口气,转头看向陆衍,眼眶有些发红:“陆叔,谢谢您,要是没有您的合金和技术,咱们这次就栽了。”
陆衍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你们团队的研发基础扎实,我只是帮了点小忙。”他指着发动机,又补充道:“这种空间合金还能用到农机的底盘上,能减轻机身重量,降低油耗,你们后续可以试试。”
当天晚上,明辉机械举办了小型庆功宴,车间里摆上了桌椅,大家围着吃火锅,喝着啤酒,谈论着未来的计划。段宇拿着一张图纸,兴奋地说:“爸,陆爷爷,咱们下一步可以研发纯电动农机,用空间里的高效电池技术,续航能达到200公里,完全满足农田作业需求!”
陆衍笑着点头:“好想法,现在全球都在推新能源,电动农机是大趋势。我空间里有改良后的锂电池配方,能量密度比市面上的高50%,充电半小时就能用4小时,咱们可以一起研发。”
明辉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想起二十年前刚创业时,只有一间小作坊,几台老旧机床,那时父亲段建军还在村卫生院上班,每次来城里都要给他们带些空间种的红薯干,说“吃饱了才有力气搞研发”。如今,他们的农机不仅卖到了全国,还即将走进欧洲市场,靠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家族里代代相传的互助与创新——筱棠的空间草药提供环保材料思路,陆衍的机械空间解决技术瓶颈,念衍的草药集团带来市场资源,每个人都在为家族产业的壮大出力。
深夜,庆功宴散了,明辉独自留在车间,看着那台零排放农机。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机身上,橙黄色的漆面泛着柔和的光。他伸手摸了摸发动机的外壳,仿佛能感受到里面空间合金的温度——这不仅是一台农机,更是段陆家族技术传承的见证,是他们从清溪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底气。
第二天一早,明辉机械的第一批零排放农机装上了集装箱,运往港口。车身上贴着“中国智造,零排远航”的标语,在朝阳下格外醒目。明辉站在港口,看着集装箱缓缓装上货轮,心里默默想着:接下来,他们要研发电动农机、智能无人农机,让中国的农机技术在全球站稳脚跟,不辜负家族的期望,也不辜负这个重视创新与环保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