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林阳郡的城墙上,守将张奎面色阴沉地望着城外。曾经富庶的平原如今一片荒芜,龟裂的土地上寸草不生,只有零星几株枯黄的野草在热风中摇曳。
将军,城中的存粮只够维持半个月了。副将低声禀报,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
张奎一拳砸在城垛上,青砖上留下淡淡的血印:朝廷的粮草还没到吗?
已经催了三次了,安阳那边只说让再坚持坚持......
就在这时,城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黑压压的百姓聚集在城门前,哭喊声震天动地。
开城门!我们要出去!
张将军,给条活路吧!
张奎脸色铁青:谁敢开城门,军法处置!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士兵突然指着远方惊呼:将军,你看!
只见地平线上,一支队伍正在缓缓靠近。为首的是一面绣着红色赤字的大旗,在烈日下熠熠生辉。队伍中间是数十辆满载的粮车,粮食的香气随风飘来,让城下的饥民更加骚动。
是隽王的粮队!有人认出了旗帜,激动地大喊。
消息像野火般在饥民中传开,人群开始疯狂地向粮队的方向涌去。守军想要阻拦,却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
此时,站在远处的拓跋隽和沈昭宁,正在听薛冉手下的探子禀报林阳郡的情况。
林阳郡三个城池内都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剧,探子声音低沉,张奎下令封锁粮仓,只供给守军,百姓们已经活不下去了。
沈昭宁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真是畜牲!吩咐下去,再送一些粮食过来,少了恐怕不够。
可是王妃,负责粮草的官员面露难色,我们的存粮也有限......
不够就去买,去换!沈昭宁斩钉截铁,就是用我的私库,也绝不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
她的空间里有很多金银珠宝,薛老他们将神剑山庄带来的银票都换成了金银堆在她的私库里,正好用这笔银子买粮,同时还可悄悄在交易商城购买大量粮食。
她站起身,望着远处紧锁的城门。
她派出那个巴掌大的无人机,和拓跋隽一起观看城内的情况。屏幕中传来一大群破衣烂衫的流民正聚在一起似乎等待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悲苦与无奈。
屏幕又出现了一个母亲抱着饿得皮包骨的孩子,一边喂粥一边流泪,那场景让沈昭宁心酸不已。
拓跋隽环住她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张奎为何如此固执。她盯着屏幕,明明开城投降,就能救一城百姓,为何非要抱着那座空城等死?
有些人把忠诚看得比性命更重要。拓跋隽淡淡道,只可惜,他的忠诚用错了地方。
就在这时,屏幕中传来一段百姓暴动的影像。
“这里应该是郡守府,百姓正在冲击郡守府!”
沈昭宁与拓跋隽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按理说,林阳郡乱了,他们更容易去收拾残局,但百姓必然斗不过军队,定会造成重大伤亡,想到此,拓跋隽当即下令,点一千轻骑,随本王前去!
我也去。沈昭宁拉住他的衣袖,或许我能说服张奎。
拓跋隽犹豫了一瞬,但看到她坚定的眼神,终于点头:好,但你要答应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涉险。
当他们赶到林阳郡外时,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城门已开,百姓如潮水般向外涌出,而城内则传来阵阵喊杀声。
张奎还在负隅顽抗。先到的斥候回禀,他带着亲兵退守郡守府,百姓们正在围攻。
拓跋隽望向浓烟滚滚的城内,突然道:我要进城。
不行!沈昭宁立即反对,太危险了!
正因为危险,我才更要去。拓跋隽目光坚定,若是让暴民杀了张奎,林阳郡就彻底乱了。他现在还不能死,我必须去阻止这场悲剧,这是一个机会。
沈昭宁凝视着她,终于叹了口气:我陪你一起去。她握住拓跋隽的手,轻声道:交给我,我知道该怎么做。
郡守府外,愤怒的百姓已经攻破了大门,正在与守军厮杀。张奎浑身是血,却依然死守着最后一道防线。
都住手!
清越的女声突然响起,让混乱的场面为之一静。众人回头,只见沈昭宁在拓跋隽的护卫下缓缓走来。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素服,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气度。
王妃娘娘!有百姓认出了她,纷纷跪地。
沈昭宁走到张奎面前,看着他血迹斑斑的铠甲,轻声道:张将军,还要继续吗?
张奎惨笑一声:成王败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我不要你的命,沈昭宁摇头,我只要你打开粮仓,救这一城百姓。
粮仓......张奎眼中闪过一丝挣扎,没有朝廷旨意,私开粮仓是死罪......
那你就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沈昭宁指着身后黑压压的百姓,你看看这些人的眼睛,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张奎的目光扫过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看到他们眼中求生的渴望,握着刀的手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一个老妇人突然冲上前来,跪在张奎面前:将军,老身的孙子昨天饿死了,他才三岁啊!求将军开恩,给条活路吧!
这声哭诉仿佛击垮了张奎最后的防线。他手中的刀一声落地,这个铁打的汉子竟然流下了眼泪。
开仓......他嘶哑着嗓子,开仓放粮......
消息传开,全城沸腾。百姓们欢呼着冲向粮仓,每个人的脸上都重新燃起了希望。
张奎颓然坐倒在地,苦笑道:我辜负了皇恩......
你没有辜负任何人,沈昭宁在他面前蹲下,你救了一城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忠义。
她站起身,对拓跋隽轻声道:我们进去吧。
走进郡守府时,夕阳正好。金色的余晖洒在劫后余生的林阳郡,也洒在相携而立的两人身上。
张奎此人太过愚忠,恐怕不会真心投诚。拓跋隽目光深邃的望向远方。
沈昭宁望着重新恢复平静的街道,轻声道:此人为了他的愚忠,不顾百姓生死,即使再有能力也不能再用了。
远处,领到粮食的百姓自发地朝着他们的方向跪拜。这一刻,他们赢得的不只是一座城池,更是万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