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王书吏回来得比预想的要快。

天刚蒙蒙亮,他带着一身寒气推门而入,花白的须眉上凝着细碎的霜花。沈砚秋正就着油灯审阅李之藻连夜整理的账册摘录,闻声抬头,只见老吏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

“大人,佃户们……不敢。”王书吏的声音带着奔波后的沙哑,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老汉挨家挨户去找了李老栓、张寡妇那几家苦主,话才开了个头,他们便要么关门谢客,要么跪地磕头,求老汉别再给他们招祸。”

沈砚秋放下笔,灯焰在他沉静的眸子里跳动了一下:“他们怕什么?”

“怕王府秋后算账。”王书吏叹了口气,自己拎起桌上的粗瓷茶壶倒了碗温水,一口饮尽,“李老栓说,管家是死了,可王府还在,朱王爷还是皇叔。他们这些升斗小民,今日做了证,扳不倒王爷,明日死的便是他们全家。张寡妇更是哭得险些背过气去,说她男人就是多说了两句话,才被王府的人活活打死的……”

一股凉意顺着脊椎爬上来。沈砚秋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叩。他料到佃户会惧怕,却不想这恐惧如此根深蒂固,竟连“归还土地”的承诺都无法动摇。皇权宗亲的阴影,如同这陕北冬日的阴云,沉沉地压在这些佃户的心头,让他们连一丝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

“他们不信我能护住他们?”沈砚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近乎尖锐的冷静。

王书吏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知县,他眉眼间的青涩早已被数月来的风霜磨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凝。老吏沉默片刻,终究还是实话实说:“大人,非是不信您。只是……王爷是天潢贵胄,您……终究是流官。他们怕您一走,王府的报复便来了。”

流官。两个字刺得沈砚秋心口发沉。是啊,在这米脂,他根基尚浅,所能依仗的不过是一腔孤勇和些许权谋。面对盘根错节的皇亲势力,佃户们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冷风瞬间灌入,吹得灯焰剧烈摇晃。窗外,米脂县城仍在晨曦前最浓重的黑暗里沉睡,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在寒风中明明灭灭。

“他们不信我能长久护着米脂,情有可原。”沈砚秋望着那几点微光,缓缓道,“但若连试都不试,他们的地,就永远拿不回来;他们的冤屈,就永远石沉大海。王府,也永远能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

王书吏望着他的背影,欲言又止。

沈砚秋忽然转身,眼神锐利起来:“王书吏,你再去一趟。不必再找所有人,只找李老栓。告诉他,我不需要他画押,甚至不需要他站出来指证朱常浩。”

“那大人的意思是……?”

“我只要他,把他家的遭遇,原原本本说出来。你记下,带回来。”沈砚秋走回案边,提起笔,在空白的纸上落下“陈情书”三个字,“告诉他,这不是状纸,这只是米脂百姓向朝廷陈述疾苦的万民书。他的名字,可以不在其上。”

王书吏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丝光:“大人是想……以民意,抗皇权?”

“非是抗,是陈情,是让陛下和朝堂诸公听听,这延绥镇治下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沈砚秋笔走龙蛇,语气沉笃,“朱常浩告我的是‘滥杀、强占’,我们就让天下人看看,真正滥杀无辜、强占民田的是谁!一份证词不够,就十份;十份不够,就百份!积土成山,水滴石穿。我倒要看看,是他朱常浩一张诬告的嘴硬,还是这千百户佃户的血泪沉!”

王书吏被这番话里的决绝震了一下,他挺直了些微佝偻的背:“老汉明白了!我这就再去李家!”

“等等。”沈砚秋叫住他,从一旁取过自己的墨绿色棉布披风递过去,“清晨霜重,披上。告诉李老栓,他若肯说,他家的地,我沈砚秋只要还在陕西一日,就必定想法子帮他讨回来。若我食言,他尽可指着我的脊梁骨骂。”

王书吏接过那件还带着体温的披风,入手是粗粝却厚实的质感。他没有推辞,重重点头,转身再次没入将褪未褪的夜色中。

屋内重归寂静。沈砚秋坐回椅中,却没有继续看账册。他闭上眼,脑海里浮现的是初到米脂时看到的景象——面黄肌瘦的流民,荒芜的田地,还有被王府管家强占水渠后,活活旱死的禾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当生的希望都被剥夺,恐惧便会吞噬一切勇气。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再次响起脚步声,比之前更急,也更沉。

王书吏回来了,这次他不仅带回了寒气,还带回了眼角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他解下披风,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叠略显粗糙的纸张,纸张边缘被摩挲得起了毛边。

“大人,李老栓……说了!”王书吏的声音带着喘,“他不止说了,还按了手印!他说,他信沈青天!他还悄悄叫来了隔壁同样被占了几亩山坡地的赵石头,赵石头也愿意说!”

沈砚秋接过那叠纸,入手是冰凉的,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夹杂着不少圆圈代替的不会写的字,显然是王书吏根据口述快速记录的。墨迹深浅不一,可见书写时的心潮起伏。而在那记述着“崇祯元年三月,王府管家带人强占河滩地三亩二分,打断老父右腿,老父含恨投河”的文字末尾,一个鲜红的手印赫然在目,像一团凝固的血,又像一点不肯熄灭的火种。

“好。”沈砚秋只说了这一个字,指腹轻轻拂过那殷红的手印,然后将这几张纸与李之藻整理的账册证据放在一处。

王书吏缓了口气,又道:“李老栓还说,他知道城南还有好几户,遭遇比他还惨,只是不敢声张。若大人需要,他……他可以试着去问问。”

“暂且不必。”沈砚秋摇头,“有这两份,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眼下不宜动静过大,以免王府察觉,狗急跳墙。”

他拿起笔,开始亲自润色、整理这些证词,将口语化的叙述转化为更清晰有力的文字。阳光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透过窗纸照射进来,在书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油灯的光芒在日光下显得微弱,却依旧执着地燃烧着。

苏清鸢端着简单的早食进来时,看到的便是沈砚秋伏案疾书的侧影,和侍立一旁、面带疲惫却眼神发亮的王书吏。她没有打扰,轻轻将粥碗放在一旁,目光扫过那叠墨迹未干的新证词,又很快垂下眼帘,无声地退了出去。

当最后一份证词整理完毕,沈砚秋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窗外已是天光大亮,县衙前街渐渐传来人声。

“王书吏,辛苦你了,先去歇息吧。”沈砚秋将整理好的证词与账册摘录收拢在一起,用镇纸压好。

王书吏躬身告退,走到门口,又忍不住回头:“大人,有了这些,咱们……能赢吗?”

沈砚秋抬起眼,晨曦映在他脸上,轮廓清晰而坚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无论如何,米脂百姓的声音,不该被埋没。”

王书吏不再多问,轻轻掩上门。

沈砚秋独自坐在案后,目光落在那一摞即将寄往京城,直呈御前的证据上。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沈砚秋与朱常浩的个人恩怨,更是米脂千百户受欺压的佃户,与这大明王朝盘根错节的宗室特权之间,一次无声的撞击。而这撞击的回响,最终会传到那座紫禁城的深处,落到那位年轻皇帝的手中。

只是不知,那龙椅上的天子,是会选择维护皇叔的颜面,还是倾听这来自边陲小县的微弱民声?

他端起那碗已经微凉的粥,一口气喝了下去,胃里有了些暖意,心却依旧悬着。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