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国都城的庆功宴上,篝火熊熊,歌声阵阵。姜玥瑶身着铠甲,端着酒杯,接受着将士们的欢呼与祝福。历经月余的征战,西域终于重归平静,长明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楼兰的城楼上。
李锐将军走上前来,举杯道:“公主殿下,此次平定楼兰,您居功至伟。末将敬您一杯!”
姜玥瑶举杯回敬,浅饮一口,笑道:“李将军言重了。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结果,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宴会过半,姜玥瑶悄然离席,登上城楼。夜色下的沙漠格外宁静,只有远处传来的歌声和篝火的噼啪声。她望着东方,心中思念着远在京城的墨玄,也思念着南山深处的那个小院。
“在想什么?”一个温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姜玥瑶心中一惊,回头却见墨玄身着一袭月白锦袍,站在月光下,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墨玄?你怎么来了?”姜玥瑶又惊又喜,快步走到他面前。
“陛下担心你,派我来接你回去。”墨玄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温度让她心中一暖,“况且,我也想你了。”
姜玥瑶脸颊一红,靠在他的肩上,轻声道:“我也想你,也想我们的小院了。这场仗打完,我们就回去,再也不出来了,好不好?”
“好。”墨玄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等我们回去,就把小院打理得更漂亮,种上你最喜欢的海棠花,再养几只鸡,几只鸭,过上真正的田园生活。”
两人相拥在城楼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而宁静。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为国家带来了安宁,也为他们的田园生活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三日后,姜玥瑶和墨玄率领大军启程返回京城。皇帝姜承渊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将他们接入皇宫,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会上,皇帝再次提出要封赏他们,却被姜玥瑶和墨玄婉言谢绝。
“父皇,儿臣和墨玄已厌倦了朝堂的纷争,只想回归田园,过上平静的生活。”姜玥瑶跪在皇帝面前,语气诚恳。
墨玄也跟着跪下:“陛下,臣也恳请陛下恩准。臣与公主殿下心意已决,还望陛下成全。”
皇帝看着两人坚定的眼神,心中虽有不舍,但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好吧,朕成全你们。你们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朕不会亏待你们。南山的小院,朕会派人好生照料,你们随时可以回去。另外,朕赐你们黄金万两,良田千亩,以安度余生。”
“谢陛下!”两人齐声谢恩。
离开皇宫后,姜玥瑶和墨玄没有停留,立刻收拾行装,踏上了返回南山的旅程。这一次,他们没有带任何随从,只带着简单的行李和满心的欢喜。
回到南山小院时,已是春暖花开。院内的海棠花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铺满了青石小径。菜园里的蔬菜郁郁葱葱,几只小鸡在院子里悠闲地踱步,一切都还是他们离开时的模样,甚至比以前更加生机勃勃。
“我们回来了。”姜玥瑶推开院门,眼中满是欢喜。
墨玄牵着她的手,笑着说:“欢迎回家。”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重新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每日清晨,姜玥瑶会先起床,做好早饭,然后去菜园里打理蔬菜;墨玄则会去山上砍柴、采药,或者在院子里编竹篮、做木工。午后,他们会一起坐在海棠树下,品茗读书,或者听墨玄讲那些古老的传说。傍晚,他们会一起做饭,然后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西下,聊着一天的趣事。
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平静而幸福。没有了朝堂的纷争,没有了战火的硝烟,只有彼此的陪伴和田园的宁静。
有一天,晚晴带着她的家人来到了小院。原来,晚晴在京城嫁给了一名禁军将领,如今也厌倦了京城的生活,听说姜玥瑶和墨玄在南山过着悠闲的日子,便带着家人前来投奔。
姜玥瑶和墨玄欣然同意,在小院旁边为他们建了一座小房子。从此,小院里更加热闹了。晚晴会帮姜玥瑶打理家务、照顾菜园,晚晴的丈夫则会帮墨玄砍柴、打猎,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几年过去。姜玥瑶和墨玄都已步入中年,但他们的感情却愈发深厚。他们依旧每天一起耕作、一起读书、一起看晚霞,日子过得平淡而温馨。
有一天,墨玄突发奇想,想要在院子里建一座小亭子。姜玥瑶全力支持,两人一起设计图纸,一起搬运材料,一起动手搭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一座精致的小亭子终于建成了。亭子的四周种满了鲜花,亭子的横梁上挂着墨玄亲手写的“相守亭”三个字。
“以后,我们就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看风景了。”墨玄牵着姜玥瑶的手,站在亭子里,眼中满是温柔。
姜玥瑶靠在他的肩上,笑着说:“嗯。有你在身边,无论在哪里,都是最美的风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相守亭”上,也洒在姜玥瑶和墨玄相依的身影上。他们的爱情,历经风雨,终于在这片宁静的南山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长明国流传千古的佳话,被后人代代传颂。
岁月流转,南山依旧,海棠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姜玥瑶和墨玄的身影,始终依偎在这座宁静的小院里,守着彼此,守着这份简单而纯粹的幸福,直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