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谷大捷的战报,让李承乾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疯狂的传回了长安。
太极殿内,李世民仔细阅览着太子李承乾亲笔所书的战报。
当他知道李承乾在长安城北六十多里的时候,竟然遭遇到了袭击,“砰!”
一声巨响,御案被拍得震颤不已。李世民霍然起身,胸膛剧烈起伏,那双曾睥睨天下的虎目之中,此刻燃烧着难以置信的惊怒!
“大胆!”
李世民的怒吼如同惊雷,在空旷的太极殿内炸响,吓得侍立一旁的王德发和其他宦官宫女齐刷刷的跪倒,瑟瑟发抖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竟然有人敢在长安范围内,敢调兵刺杀当朝太子!真是好大的胆子!朕是很久没有动刀兵了,让你们忘了朕的存在了吗?”
咆哮了一阵后,看见了瑟瑟发抖的王德发,愤怒的心情也是平复了下来,“你们起来吧!”
王德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战战兢兢的起来了,小声道:“陛下,当心龙体!”
李世民没有应声,拿起被拍在桌子上的奏报,继续往下看。
当看到“遭遇的不明武装力量及外族潜入部队都与本朝朝中大员有关”时,他锁紧了眉头,愤怒之中掺杂了冰冷的审视,目光锐利如鹰隼,仿佛要穿透纸背,看清那隐藏在迷雾后的黑手。
他心中一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是那些山东士族?”
这个念头很快就被否决了,他们的朝中实力被常平仓粮食贪污案牵扯过深,现在正集结力量准备对李承乾在朝中发难,应该不是他们。
“是关陇士族?”
毕竟是关内道,关内道是老牌关陇士族的发家的地方,太子李承乾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过刚,很难得到那些老牌世家的好感,但是他们毕竟没有直接的正面冲突,也不应该是他们。
“那会是谁呢?”
就在他沉思的时候,脑中突然灵光闪了一下(参考名侦探柯南!)“魏王李泰!”
想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李世民自己都不禁一愣,然后呆立在当场。
真的会是自己这个儿子吗?
其实这个问题,李世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动机、实力他都有,但是现在没有直接的答案!
李世民心中愤怒至极,又一次的将手中的奏报拍在了桌子上,惊怒的道:“难道真的是这个逆子?”
王德发刚刚站起来,正想着李世民手中的奏报到底是什么,能把他气成这样。
结果李世民突然大叫,又把他吓的跪在了地上,周边的宫女宦官又跪下了。
李世民站起身来左右踱步起来。
一方面他不想怀疑是自己从小就乖巧伶俐的青雀做的,但是一切的一切说明只有他最符合这场伏击的谋划,何况就在刚刚在常平仓,李泰对自己的亲兄长刀剑相向。
他的目光落在了桌案上剩下未读完的书信,竟然有些不敢读了下去,万一.....万一自己的大儿子要求回京彻查此事,要求严惩主谋,自己该如何去做?
李世民眉头紧皱,缓缓的坐回龙椅,颤抖着手,拿起那未读完的奏疏。然而,再看到后面“为稳灾情,含愤忍辱,暂弃私仇,决意先行赈济灾民”之语时,他紧锁的眉头又缓缓舒展。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奏报上那力透纸背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儿子书写时内心的波澜。
良久,他发出一声极其复杂的叹息,那叹息里,有为人父看到儿子历经生死、快速成长的欣慰,更有身为帝王,察觉到自己另一个儿子可能卷入其中、兄弟阋墙的隐痛与冰冷。
他自己经历过玄武门之变带来的所有后果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实在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儿也经历玄武门这一遭。
“好一个‘含愤忍辱,先行赈济’......承乾,你长大了。”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在这一刻,李世民在内心中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
他沉默片刻,再抬头时,眼中已恢复了帝王的清明与冷酷。
“百骑司听令!”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自即日起,给朕盯紧魏王府!李泰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哪怕他一天吃了多少饭,睡了几个时辰,朕都要知道!一应人等,往来信件,巨细靡遗!”
“是!”阴影中,有人低声领命,如同鬼魅般消失。
随后,李世民对太子李承乾野狼谷大捷给予了高度褒奖,诏令传谕各方,盛赞太子英果睿智,顾全社稷。
但一股冰冷的暗流,已无声无息地向着那座富丽堂皇的魏王府汹涌而去。
此刻的魏王府。
“废物!都是废物!”李泰肥胖的身体因愤怒而剧烈颤抖,将手中的珍贵瓷瓶狠狠砸在地上,碎片四溅,“一千五精锐,还有那些草原蛮子,竟然连一个李承乾都收拾不了!反而让他立下大功,名声大噪!现在好了,全天下都知道他李承乾受了天大的委屈还忍着去赈灾!本王呢?本王成了笑话!”
他猛地转向一旁垂手而立、面色凝重的秦桧,咆哮道:“秦长史!你不是说万无一失吗?现在怎么办?战报里虽然没明说,但父皇会怎么想?百骑司那些无孔不入的鬣狗,肯定已经闻到味儿了!”
秦桧心中也是惊涛骇浪,他也没料到太子身边力量如此强悍,更没料到太子应对如此老辣。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殿下息怒,此刻绝非自乱阵脚之时。战报语焉不详,便是没有实证。陛下即便怀疑,没有真凭实据,也不会轻易如何。”
“那又如何?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李泰烦躁地踱步。
“所以,当务之急,是断尾求生。”秦桧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所有可能与野狼谷行动有关的直接联系人,必须立刻、彻底清理干净。并且,我们需要一个‘说法’,来应对陛下的疑心,以及......朝堂上可能出现的攻讦。”
李泰停下脚步,盯着秦桧:“你的意思是?”
“找一个够分量,且死无对证的人,出来承担一切。”秦桧低声道,“比如,那位因为其子在上次冲撞太子车驾中被处置,因而对太子怀恨在心,不惜铤而走险,勾结外族,意图报复,事后又畏罪自杀的......原兵部某位郎中大人。”
李泰眼神闪烁,权衡片刻,最终化为一丝狠厉:“去做!做得干净利落!绝不能让火烧到本王身上!”
“臣,明白。”秦桧躬身,眼中精光闪烁,“臣会安排妥当,并在必要时,于朝堂之上,助殿下自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