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眼睛一亮:
“你提醒得对!
我之前只想着课程适配,倒忘了晋升通道这茬,确实得加上。
还有,调研的时候我也关注一下跨学科融合。
现在高端战机需要电子、软件、材料多领域配合,单一专业肯定不行。”
“嗯,这个方向没错。”
周时济颔首,
“但要注意比例,航空核心专业不能弱,跨学科是补充,别本末倒置。”
“嗯,这个我明白!”书林思索着。
“嗯,当学生做老师你都是专业的,按你的方向走就好,我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醒一下。”
周时济淡淡带过,话锋却悄悄转了,
“你跟贺大校…… 现在联系还多吗?”
书林握着勺子的手顿了顿:
“不算多吧,基本都是工作上的联系。
他们家那种复杂的氛围,我永远不想融进去,也没必要勉强自己。”
她眼底没有怨恨,只有一种通透的释然,
“感情牵扯太多外在的东西,就变味了。”
周时济心里微动,又追问了一句:
“你现在推进的高端定制战机项目,当初是为他定制的吧?”
“是。” 书林坦然承认,没有丝毫避讳,
“这项工作很早就启动了,初衷确实和他有关,但后来项目慢慢做大,已经不只是私人感情的寄托了。
它能填补咱们在高端战机领域的空白,是值得花心思推进的事,总不能因为私人感情断了工作思路,那不是舍本逐末吗?”
她语气坚定,眼底透着对事业的执着。
周时济看着她这般大义通透,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他一直隐隐担心她对贺一鸣还有旧情,此刻明白,她早已把私人感情和工作剥离开。
目光落在书林认真的侧脸上,周时济想着父亲的安排书林做这个人才培养计划的用意。
母亲肯定是跟父亲说过自己的心思的。
周家的身份特殊,未来他定是要走仕途的。
那么,顺利的话,书林势必要面临和母亲当年一样的抉择——是否要为伴侣的事业让步。
父亲不想让书林陷入两难的局面,更不忍让她的才华被埋没,所以才想先推她一把。
让她在事业上站稳脚跟,拥有足够话语权,哪怕将来真有抉择的时刻,她也有两全的选择,也可以凭实力守住自己的科研之路。
周时济端起茶杯抿了口,眼底闪过一丝了然。
如果他猜得没错的话,父亲力挺这个人才培养计划,绝不仅仅是为了军工人才储备,背后还有更深的考量。
这个计划一旦成功落地,大概率会催生一所新的顶尖航空特色学校。
而校长人选,父亲心里的属意人选,大概就是书林。
雅间里的暖灯映着书林的身影,她还在低头琢磨着调研的思路,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对未来的蓝图充满期待。
周时济看着她,心里忽然生出一股笃定。
他不想让她为自己的将来让路,在外人看来轻飘飘的一句,分量有多重只有选激流勇退的那个人知道。
他会陪着她把这个计划做好,看着她站上属于自己的舞台。
在他回京之前,她必须要先坐上那个适合她的位置,如此才算进可攻退可守,拥有选择的权力。
周时济看着书林低头勾勒调研路线的模样,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带着几分刻意的提点:
“这个计划,你别只把自己当成推动者,更不能以学生或旁观者的心态去做。”
书林抬眼,眼里带着一丝疑惑。
“试着以领导者的角度去考量。”
周时济的目光沉静而认真,
“你要想的不只是‘怎么取经、怎么调研’,更要想‘这所学校未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建立独特的培养体系’‘怎样整合资源让它站稳脚跟’。
你要对每一个环节负责,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
他的话像一道惊雷,瞬间点醒了书林。
她愣在原地,脑海里反复回响着 “领导者”“自己的事业” 这几个词。
之前只觉得自己是承接任务、推进落地的执行者。
可周时济的暗示太过明显,让她忽然意识到,这份计划的分量,或许远超出自己最初的认知。
“你是说……” 书林的声音带着点难以置信的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