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姐弟”相称
周一的晨光透过市发改委办公大楼的玻璃幕墙,在走廊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林风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办公室,仔细擦拭着自己的办公桌,将文件分门别类放好,茶杯摆放整齐。
苏晓梅几乎是踩着点到的,一身得体的职业装,手里端着保温杯,看起来和任何一个匆忙赶早班的机关干部没什么两样。
“早啊,晓梅姐。”科室里资历最浅的小赵率先打招呼。
苏晓梅微笑着点头回应,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林风的方向。林风立即起身,略显拘谨地开口:“早上好,晓…晓梅姐。”他差点脱口而出“嫂子”,幸好及时改口。
科室里的老科员李姐好奇地看过来:“晓梅,这位是?”
苏晓梅放下包,神色自然地介绍:“哦,给大家介绍一下,昨天大家有事都没在,这是林风,我们科新来的同事。”她转向林风,语气亲切却不失分寸,“林风,这位是李姐,咱们科的老人了,以后多跟着李姐学习。”
林风恭敬地点头:“李姐好,请您多指教。”
早间的工作例会结束后,苏晓梅看似随意地走到林风工位旁:“小林,跟我来一下,有些工作要交代。”
关上办公室门的瞬间,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刚才差点说漏嘴了。”林风不好意思地挠头。
苏晓梅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以后在单位要特别注意。我仔细想过了,咱们最好统一口径——”她顿了顿,声音压低,“如果被人发现,你就说是我远房表弟,这样咱们走得近些也合情合理。”
林风立即领会:“我明白,晓梅姐。”
“在单位就叫晓梅姐或者苏姐,”苏晓梅郑重强调,“记住,从今往后都没有‘嫂子’这个称呼了。”
“好的,晓梅姐。”林风从善如流。
这天下午,科室里发生了一件小事。省发改委突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市报送一项专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要求是第二天上午十点。
科长紧急召集大家分工:“这份报告涉及面广,需要综合处、规划处等多个处的数据支撑。晓梅,你负责协调各处,确保数据准时汇总;小李,你负责撰写初稿...”
任务分配完毕,大家都忙碌起来。苏晓梅立即开始打电话联系各个处室,林风则主动请缨:“科长,我可以协助晓梅姐联系处室,并做好数据记录。”
科长赞许地点头:“好,年轻人多锻炼。”
在协助苏晓梅联系各处室的过程中,林风展现出了惊人的细心。他不仅准确记录了每个处室承诺提供数据的时间,还特意备注了各处室联系人的姓名和分机号,方便后续跟进。
“规划处张处说下午三点前提供,但他下午两点半有个会,可能需要会后再最终确认数据。”
“综合处李科说四点半前肯定给,但他提醒说其中一项数据需要与统计局核对,可能需要延后半小时。”
这些细节的备注,在后续的跟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晓梅根据林风的记录,精准地把握了跟进节奏,既不会催得太急得罪人,又能确保不耽误进度。
下班时分,报告顺利完成并上报。科长难得地表扬了全体同事,特别对林风说:“小林不错,刚来就能这么快进入工作状态,心很细。”
同事们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林风谦虚地回应:“都是科长指挥有方,晓梅姐带得好。”
等办公室人都走光了,苏晓梅才走到林风工位前,眼中带着赞许:“今天表现很好。记住,在机关工作,能力重要,但细心和靠谱更重要。”
林风认真点头:“谢谢晓梅姐指点。”
一起下班走到停车场的过程中,两人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显得亲近,又不至于引人怀疑。
“还没人起疑,”上车后,苏晓梅边系安全带边说,“以后工作上我多带你,别人也不会觉得奇怪,最差就说咱俩的姐弟身份。”
林风若有所思:“那我需要了解一些咱们家的‘基本情况’吗?免得有人问起来露馅。”
苏晓梅笑了:“考虑得很周到。咱们就说是隔了好几层的远亲,平时来往不多,这次你考到市里工作,家里托我照应一下。”
回程的路上,夕阳洒进车内。等红灯时,苏晓梅忽然轻声说:“在单位要时刻注意影响。机关是个小圈子,一点小事都能传得飞快。”
“我明白,”林风郑重答应,“一定会注意分寸,不会给晓梅姐添麻烦。”
苏晓梅透过后视镜看了他一眼,语气柔和下来:“不是怕添麻烦,是为你考虑。刚入职,形象很重要。”
这天晚上,林风在书房仔细研究科室的工作职责和近期的重点文件。苏晓梅端来水果时,他正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这么用功?”苏晓梅放下果盘。
林风抬头:“得尽快熟悉业务,不能辜负科长的信任,也不能...丢晓梅姐的脸。”
苏晓梅心中微微一暖,语气却不自觉带上了工作中才有的严肃:“下周可能要带你参加一个协调会,做会议记录。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能让你快速了解各处室的工作和领导关注的重点。”
“太好了!”林风眼睛一亮,随即谨慎地问,“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苏晓梅满意地点头:“很好,知道提前做准备。一会我把会议背景材料发你,提前熟悉一下。”
望着苏晓梅离开的背影,林风深深体会到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领导和同事对你的评价,每一步都要走得稳妥。
而最终的“表姐弟”这层关系,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考验——如何在保持必要距离的同时,又能从苏晓梅那里学到真本事,这需要极高的分寸感。
窗外月色明亮,林风知道,自己的机关生涯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考验还在后面。但有苏晓梅这样既懂业务又懂机关规则的引路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