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昭公主话一出口才惊觉自己失了仪态,忙仓促地朝着皇帝屈膝俯身,可眼底的急切与不甘半分未藏,语气更是带着毫不掩饰的咄咄逼人:“父皇,儿臣瞧着不对劲!沈小姐这句‘海上生明月’,咱们这宫苑里连条河都瞧不见全貌,哪来的‘海’?她怕不是……怕不是抄了旁人的诗句来蒙骗父皇!”
听闻若昭公主的话题,殿中霎时静了几分,皇帝原本带笑的眉峰微微蹙起——既不满若昭公主当众失仪、言语无状,也对这突如其来的“抄袭”指控生出几分疑虑。
林晓星站在原地,心头却是骤然一明:原来先前故意扣下斗诗会消息、就等着看她临场出丑的,居然是若昭公主!
林晓星暗自思忖:深宫闺阁中的女子,若无冤无仇却无故针对谁,无非两种缘由——要么是为了某位公子而雌竞地争风吃醋,要么便是单纯嫉妒旁人的才名。看这架势,若昭公主难道是容不下原主的“才女”名头?若只是嫉妒才华,林晓星觉得退一步也无妨。
这话入耳,侯府侯爷心头猛地一紧——爱女当众被指认“抄袭”,还是被公主当面质疑,若是落了实,不仅女儿名声尽毁,侯府也会颜面无光!他急得身形一挺便要起身,连朝服下摆被座椅勾住都没察觉,满脸焦灼地望着帝后,只待上前便要躬身请罪,还未开口,林晓星的声音却率先打破了寂静。
“公主教训的是,是小女子不才。”她抬眸望向若昭公主,眼底没有半分不甘,语气诚恳得近乎坦荡。这话倒是真心——毕竟诗句本就不是她所作,不过是借了古人的名篇,哪里当得起“才学”二字?
殊不知,她这副低眉顺目、一派坦荡的模样,落在若昭公主与几位交好的贵女眼里,却成了十足的虚伪。
反观殿中帝后与大臣们,却觉得沈家千金即使被人污蔑也宠辱不惊,都是满眼赞许。
看到这情形,侯爷也放心地又默默地坐回去以观其变。
就连皇帝都捻着胡须点头,内心都不禁赞叹道:“沈二小姐有才却不骄,这份谦虚沉稳,实属难得。”
皇帝目光扫过殿中众人,大家神情尽揽眼中,一些人显然不服,于是为了服众,也为了测试真假,随即转向林晓星,神色放缓了几分,语气却带着帝王的沉稳与考量:“沈千金不必多礼,方才不过是场小插曲。只是众卿与公主既有疑虑,你便再以今夜中秋佳月为题,作一首词来——无需拘谨,只管展现实才便是。”这也算是不动声色给了爱女台阶下了。
说罢,他端起玉杯浅酌一口,目光落在林晓星身上,既有对她才学的试探,也藏着几分要看她如何应对的期许。
此时坐在席上的侯府夫人,听完皇上的话,一颗心又紧紧悬了起来,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女儿应对不及出了差错。
林晓星心里瞬间划过一排黑线:不是吧?刚应付完诗,现在又来考词?这古代斗诗会是把唐诗宋词都纳入考核范围了吗?
她暗自捏了把汗——要不是方才脑子里后面蹦出来的中秋诗句里,她记得的就有一首也是唯一一首关于中秋月圆人团圆的词,现在也顾不上应景不应景,她要感谢苏轼大大,要是没这首词,她现在估计是真给侯府蒙冤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