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鸢的非遗定制头盔在国际赛场绽放光彩,孩子们捧着签名赛车模型欢呼雀跃的画面还未褪色,“绿韵微光”中心又迎来了一份满含青春温度的礼物——陈曦的大学学长、如今已是知名摄影师的顾言,在得知特殊儿童帮扶计划的故事后,特意从海外赶回,耗时两个月手工制作了四本专属相册,将三年来孩子们与四人团队的成长点滴、公益路上的温暖瞬间,一一定格在纸页间。
“学长的镜头总能捕捉到最动人的细节。”陈曦翻看着顾言早年的摄影作品,感慨道。大学时,顾言就是校园里的“纪实达人”,如今他的作品多次登上国际摄影展,擅长用镜头传递平凡中的力量。林砚舟补充:“手工相册比电子照片更有温度,每一页的粘贴、每一段文字的书写,都是心意的沉淀。”
秘密筹备:跨越山海的点滴收集
为了制作这份独一无二的手工相册,顾言提前三个月就开始秘密筹备。他联系沈亦舟,收集了三年来所有的拍摄素材——从孩子们第一次接触非遗技艺的生涩,到如今熟练创作的自信;从四人团队深夜讨论方案的疲惫,到项目落地时的欣慰;还有爱心人士、企业大佬与孩子们互动的温馨瞬间,累计超过10万张照片。
顾言还特意联系了家长们,收集孩子们的“成长小物件”——乐乐第一次编织失败的竹丝、小宇绣坏的羌绣布片、朵朵剪碎的彩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收纳起来,作为相册的特殊素材。
为了让相册更具个性化,顾言为四人分别定制了主题:
? 给陈曦的相册:以“初心之路”为主题,收录她从项目启动到全国推广的关键瞬间,搭配“以爱为炬,照亮成长”的手写寄语;
? 给苏医生的相册:以“治愈时光”为核心,记录她为孩子们做康复训练、温柔安抚的画面,穿插家长们的感恩留言;
? 给林砚舟的相册:聚焦“非遗传承”,收集他教孩子们编织、刺绣、剪纸的细节,附上孩子们的非遗作品照片;
? 给沈亦舟的相册:命名为“光影见证”,收录他背着相机穿梭在中心的身影,以及他拍摄的经典作品,彰显记录者的力量。
相册制作全程由顾言手工完成。他选用复古质感的牛皮纸相册本,搭配麻绳、干花、非遗纹样贴纸作为装饰;照片采用冲印工艺,手工裁剪后用无痕胶粘贴,避免损伤照片;每页都预留了空白区域,用钢笔手写文字注解,字体温润,饱含情感。
匠心呈现:每一页都是时光的礼物
翻开顾言制作的手工相册,就像走进了一段温暖的时光之旅。每本相册都有专属的封面设计,融入了孩子们的非遗元素:陈曦的相册封面贴着乐乐编织的迷你竹编挂件,苏医生的相册点缀着小宇绣的太阳花布片,林砚舟的相册印有朵朵的剪纸图案,沈亦舟的相册则用竹编纹路的麻绳系成蝴蝶结。
内页的排版错落有致,既有大幅的经典瞬间照片,也有小巧的生活细节抓拍。给陈曦的相册里,有一张她第一次组织非遗教学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眼神里满是好奇;旁边贴着一张小小的便签,是顾言的手写注解:“从一个人的初心,到一群人的坚守。”
给苏医生的相册中,收录了一张她深夜修改康复方案的照片,台灯下的身影格外专注;旁边粘贴着小宇妈妈的手写留言:“苏医生,您的每一份付出,我们都记在心里。”还有一张乐乐依偎在她身边听心跳的照片,下面写着:“治愈是双向的奔赴。”
给林砚舟的相册里,满是他教孩子们非遗技艺的细节——手把手教乐乐编织、耐心指导小宇刺绣、笑着夸赞朵朵的剪纸创意;每页都穿插着孩子们的非遗作品照片,从最初的粗糙到后来的精致,见证着技艺的成长与传承。
给沈亦舟的相册则格外特别,除了他拍摄的经典作品,还有一张他被孩子们围着索要签名的照片,脸上满是无奈又宠溺的笑容;旁边贴着他的拍摄日志片段:“记录温暖,本身就是一种温暖。”
相册的最后一页,都贴着一张集体合影——孩子们、四人团队、爱心人士、甚至还有治愈犬糯米和工作犬黑豹,背景是挂满非遗作品的“幸福树”。顾言在旁边手写了同样一句话:“时光不语,岁月有痕,愿这份温暖,伴你们一路前行。”
赠礼时刻:泪光中的时光回响
顾言选择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送来相册,此时孩子们正在非遗工坊里创作。当他捧着四本包装精美的相册走进来,陈曦四人瞬间明白了这份跨越山海的心意。
“好久不见,这份礼物,是我为你们和孩子们准备的。”顾言笑着递上相册。陈曦接过属于自己的那本,翻开封面,看到熟悉的照片和温暖的文字,眼眶瞬间湿润了。“学长,谢谢你,这份礼物太珍贵了。”
四人坐在庭院的长椅上,静静地翻阅着相册,过往的点滴涌上心头。苏医生看到自己第一次给小婷做康复训练的照片,想起当时的艰难与坚持,忍不住红了眼眶;林砚舟翻到孩子们最初的非遗作品,对比现在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沈亦舟看着自己被孩子们围绕的照片,想起三年来的拍摄经历,心中满是感慨。
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看着相册里的自己,兴奋地叽叽喳喳:“你看,这是我第一次编竹编!”“苏医生当时在给我调整康复手套!”“我们和陆叔叔一起拍的照片!”乐乐看到自己编织失败的竹丝被贴在相册里,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朵朵则指着自己的剪纸作品,骄傲地说:“这是我画的小羊!”
顾言笑着看着这一幕:“这些照片记录了你们的成长与坚守,也见证了公益的力量。希望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偶尔翻看,能想起这些温暖的瞬间。”
陈曦代表团队感谢道:“学长,这份手工相册是我们收到过最有温度的礼物。它不仅记录了时光,更凝聚了关爱。我们会好好珍藏,让这份温暖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时光延续:相册里的温暖力量
从那以后,这四本手工相册就成了中心的“宝贝”。陈曦把自己的相册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每次遇到困难,翻看里面的照片和文字,就会重新找回初心与力量;苏医生的相册则放在康复训练室,孩子们做训练累了,就会翻看里面的合影,给自己加油打气;林砚舟的相册成了非遗教学的“教材”,他会给新加入的孩子讲述照片里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非遗传承的意义;沈亦舟的相册则被他带在身边,每次拍摄前,都会翻看几页,提醒自己捕捉最真实、最温暖的瞬间。
这本相册也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新加入的志愿者,会通过相册了解中心的发展历程和公益初心;前来参观学习的同行,翻看后纷纷被这份坚守与温暖打动,主动提出合作;家长们偶尔也会来翻阅,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心中满是欣慰。
顾言的这份礼物,不仅是一本手工相册,更是一份时光的纪念、一份温暖的传承。它让陈曦四人更加坚定了公益之路的初心,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远方的关爱与祝福。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时光的礼物,继续陪伴孩子们成长,让非遗文化绽放更多光彩,让温暖与爱意在更多角落传递,让一生圆满的故事在时光与坚守中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