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绿韵微光”公益博物馆的竹编门楣上,陈曦站在“幸福树”栽种的照片前,指尖轻轻划过玻璃橱窗里那封写给未来的信。十年光阴倏忽而过,“忠犬联盟”四人如约重返羌寨,当年栽种的楠木已亭亭如盖,树下的孩子们长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微光汇聚》的续集已出版至第五册,而他们的公益事业,早已从当初的微光点点,长成了照亮一方的星河。这十年,是坚守与传承的十年,是情谊与成长的十年,更是陈曦与伙伴们迈向一生圆满的十年。
十年之约:初心未改,情谊如初
“陈曦,快来看!咱们的幸福树都长这么高了!”沈亦舟举着相机,兴奋地招呼着。四人并肩站在羌寨小学的操场边,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树身上的“幸福树”竹牌虽已有些陈旧,却依旧清晰可辨。树下,当年围着他们欢呼的孩子们,如今已有几位考上了艺术院校,专门学习非遗设计,见到四人,立刻围了上来,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学习成果。
“苏医生,您教我的健康操,我现在还坚持做呢,身体特别好!”“林老师,我现在能独立设计竹编作品了,还得过全国大奖!”“沈老师,我也喜欢上了摄影,想以后用镜头记录非遗的传承故事!”孩子们的热情与成长,让四人心中满是欣慰。
“十年了,孩子们长大了,幸福树长高了,我们的公益事业也壮大了。”苏医生感慨道,她的头发虽添了几缕银丝,眼神却依旧明亮。这十年,她牵头在全国建立了50个乡村健康服务站,编写的《乡村健康手册》已修订至第三版,惠及百万乡村群众。
林砚舟则带着大家来到非遗工坊,当年的羌绣工坊已扩大成集传承、生产、展示于一体的非遗基地,他当年与伙伴们共创的“微光屏风”,被列为公益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旁边陈列着新一代传承人创作的非遗健康产品。“这十年,我们培养了1000余名少年非遗大使,32项濒危非遗技艺全部实现市场化传承,这就是我们当年许下的心愿。”林砚舟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沈亦舟则打开了自己拍摄的公益纪录片《微光十年》,影片中记录了十年间乡村的变迁、非遗的传承、孩子们的成长,还有四人并肩作战的点点滴滴。“这部纪录片马上就要在全国公映了,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关注乡村、参与公益。”
四人来到公益博物馆,在馆长的见证下,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尘封十年的木盒。泛黄的宣纸上,当年的字迹依旧清晰,那些对未来的期许、对情谊的坚守,如今大多已成现实。“十年前,我们希望非遗能走进千家万户,现在做到了;希望乡村健康服务能覆盖更多地方,现在也做到了;希望我们的情谊能长久,现在更是做到了。”陈曦读着信中的文字,眼中泛起淡淡的泪光。
十年之约,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四人再次围坐在幸福树下,许下了新的约定:再用十年,让非遗文化融入更多生活场景,让乡村振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让健康公益惠及更多人群,而他们,还要一起完成更多的“人生清单”,让情谊在时光中愈发深厚。
公益圆满:从微光到星河,薪火相传
这十年,“绿韵微光”公益生态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公益品牌,从最初的四人团队,成长为拥有3000名稳定志愿者、100家合作企业、200家合作公益组织的公益平台,形成了“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健康公益+精神赋能”的完整体系。
在非遗传承方面,基金会建立了全国首个非遗数字化传承平台,通过VR技术让用户沉浸式体验羌绣、竹编、漆艺等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打造了“非遗+文旅”“非遗+教育”“非遗+健康”等多个产业Ip,非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带动500余名非遗传承人增收致富;与全国100所高校合作,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既懂传统又懂创新的非遗专业人才。
在乡村振兴方面,基金会在全国200个乡村建立了“微光乡村服务中心”,整合教育、健康、经济等资源,为乡村提供全方位帮扶。乡村学校的“梦想书房”已覆盖1000所学校,惠及乡村学生50万人;乡村健康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超200万人次,乡村儿童健康达标率提升至90%;通过“非遗+农产品”的模式,帮助100个乡村打造了特色产业品牌,乡村家庭年均增收3万元。
在健康公益方面,基金会优化升级了全员健康计划,不仅为志愿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还将健康理念通过非遗文创、公益课堂、健康手册等形式,传递给更多人。“跟着微光学健康”的线上打卡活动,参与人数突破100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超10亿次,让健康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在精神赋能方面,《微光汇聚》系列书籍已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激励了无数人走出困境、参与公益;“微光使者”计划已吸纳1万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带着书中的励志故事与公益精神,在全国各地开展公益服务,让微光汇聚成星河。
“公益的圆满,不是我们帮助了多少人,而是带动了多少人一起做公益;不是我们传承了多少技艺,而是让更多人爱上非遗、守护非遗;不是我们改变了多少乡村,而是让乡村拥有了自我发展、持续成长的能力。”陈曦在基金会十年庆典上说道,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人生圆满:爱与陪伴,岁月静好
公益事业的圆满,让陈曦的人生也迎来了真正的圆满。这十年,她不仅在公益路上发光发热,更在生活中收获了满满的爱与幸福。
她弥补了前世的遗憾,将父母接到身边悉心照料,每年都会抽出时间陪他们旅行、谈心,一家人其乐融融。“以前总觉得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家人,现在才明白,家人的陪伴才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陈曦说道,眼中满是温柔。
她与“忠犬联盟”的三位伙伴,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他们都会如约完成新的“人生清单”:一起去看海边的日出,一起去草原露营,一起学习新的非遗技艺,一起为彼此庆祝生日。他们会在工作中相互扶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在困境中相互鼓励,这份超越友谊的亲情,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完整。
她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再追求完美,不再过度焦虑,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得失。工作之余,她会静下心来练习羌绣,会在院子里种上喜欢的花草,会约上伙伴们一起做一顿家常饭菜,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幸福的真谛。
“前世的我,追逐名利,疲惫不堪,最终一无所获;今生的我,坚守公益,珍惜陪伴,却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圆满。”陈曦站在幸福树下,看着身边的伙伴、远处的羌寨、长势喜人的楠木树,心中满是释然与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幸福树上,斑驳的光影映在四人的身上。沈亦舟举起相机,按下快门,将这温暖的瞬间永远定格。十年前,他们在这里种下希望;十年后,他们在这里收获圆满。而未来,还有更多的十年等着他们一起走过,还有更多的美好等着他们一起创造。
迈向一生圆满的路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没有遥不可及的梦想,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陈曦知道,人生的圆满,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与地位,而在于是否坚守初心、是否珍惜所爱、是否为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点点美好。
如今的她,心怀大爱,从容笃定;身边有挚友相伴,有家人牵挂;公益事业薪火相传,非遗文化生生不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更多人因他们的努力而收获幸福。这,就是一生圆满的模样。
夕阳的余晖中,四人并肩走在羌寨的石板路上,身影被拉得很长。幸福树的枝叶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十年的坚守与成长,也在祝福着他们未来的岁月静好。而“绿韵微光”的故事,还将在时光中继续书写,让爱与美好,永远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