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元宵节,陈森像模像样地忙碌了。从美洲带来的各种种子,他做了一个计划:橡胶树种在凉州,南瓜在东平岛、临海镇和庐江郡种植……
校长看后直翻小白眼,橡胶树种在凉州?陈森是一脸的懵逼。不得已,刘智告诉他:橡胶树是热带品种,畏寒,适合在胶州、珠涯岛、东平岛等地种植;红薯、土豆和玉米,南北皆可种植,但是,红薯、土豆和玉米在珠涯岛、交州的部分地区,全年皆可种植,而在北方每年只能种植一次;南瓜这个品种,别被它的称呼迷惑,它在南北皆可种植,只是在南方的瓜期更长而已;十几个辣椒品种的种子,留一半在东平岛,另一半可以在石巙、罗家湾和下潘屯的劳改农场里试种;豆角、番茄的种子,南北皆可种植;芳香万寿菊和五色梅,只能在东平岛试种。
徐庶总理发表了个人意见:“咱们严重缺乏劳动力,俺建议:由海军舰队配合第三军团拿下青州东莱郡的不其、徐州东海郡的朐县,在这两地吸收流民送往幽州、东平岛等地搞农业种植和养殖!”
刘智予以补充说明:“咱们还应该拿下珠崖岛、交州的朱崖郡和九真郡,因为,这些地方不仅盛产水稻,还能一年三熟,更适合种植橡胶树。”
徐庶总理和陈森听后点头如捣蒜,于是,清平三年的农业大计和领土扩张计划就这样草率地出台了。
离开徐庶总理的屁味浓郁的10平方办公室之后,校长来到了晋阳启蒙学校,乐隐带着牵招和史路正在认真学习语文三册。
“乐隐先生,俺要创办清平月报,任命你为报社社长!”
“校长,俺很忙啊!”
“能者多劳嘛!报社社长是部长级待遇,俺给你配备10名员工,你莫要再推辞。”
苦着脸的乐隐点头答应了,答应的理由有二:一是好奇,清平月报是什么玩意?二是待遇,部长级的待遇不低,还能进入内政院参与决策。
创办清平月报,前期必定亏损,但是,这种亏损值得校长去做。自己有、别人没有的宣传工具,威力一定会异常强大。例如,校长去武家庄吃喝玩乐去了,在清平月报上如此宣传:某年某月某日,校长来到武家庄,深入群众,体恤民情,慰问了孤寡老人,在困难户武三民家里吃了忆苦思甜的晚饭。这下子,校长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感动不已。
如果,有好奇的群众前往武家庄确认这则报道的真实性,全体村民一定会配合武三民演戏:村长兼富裕户武三民穿着破旧的衣服,住进了村里的牛棚,面对外来群众的采访,声泪俱下地叙说校长的恩情。
在丑化幽州军阀公孙瓒的时候,可以在清平月报上发表这样的一篇文章:公孙瓒不孝,把岳丈侯太守终身监禁;公孙瓒不仁,侯太守对他恩重如山,他却是恩将仇报,抢夺了岳丈的辽西郡;公孙瓒不义,鲜于辅、鲜于银待他如兄弟,他却待他俩如仇敌;公孙瓒不忠,朝廷对他信任有加,他却是封锁消息、当上了土皇帝;公孙瓒就是公孙脏,思想肮脏,行为更肮脏,抛弃糟糠之妻侯氏,和70岁老太搞恋情,和3岁母马搞偷情……
这篇文章的前半段都是事实,后半段是捏造的事实,这样一来,公孙瓒真的变成了公孙脏,臭名远扬,在外寸步难行。
这就是校长非要创办清平月报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用文章把对方搞死,那么,校长就不必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地攻打对方了。投入最少,收益最大,是《社会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苏双把商业部放在平周城,目的只有一个,大赚特赚大汉朝廷的钱,因为平周就在司隶的北边、距离董卓的河东郡只有几十里。当他听说二弟校长从美洲带回来很多黄金和宝贝,于是,他心动了,把商业部拆分成商业国内部和商业国外部,打算在今年夏季成立商业远洋船队,去世界各地溜达一圈。
校长予以坚决支持,送给苏双大哥一张抽象化的世界地图。画工太差,校长没有脸红,也没有尴尬。
信王董卓,在私密书信中,祝愿校长生儿子一窝又一窝,他的祝愿要落空了。潘家女将9人,挺着大肚子快要生二胎了。她们生了二胎之后,校长绝对不会再要孩子,除非小妹她能够自然怀孕。
校长计划在今年成立结扎队,利用割卵队和安宁队员,在胡人男女身上练刀法,用不了太久,他们的结扎水平一定会出神入化。
251队员从临海镇运来了计划中的种子、2名东瀛女孩和栋梁等11人。种子交给农林部,其他13人全部去晋阳启蒙学校学习语文三册和四则运算。校长说了,他们13人必须扫盲成功,将来有大用。
将来有大用?刘香和老公开玩笑:“她俩将来在床上用么?”
校长怒了:“你这是低俗!”
有些计划能说,有些计划说不了:他们将来要为清平世界在海外掠夺出大力!
啥是掠夺?强盗干的事!清平世界的文明人,即使去某地掠夺,也得文质彬彬、慈眉善目,除非遇到该消灭的部落。
校长说的话,大黄狗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