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sorry了宝子们,这些有点水,不过相信我,过几章就会有精彩情节的。
高桥省的政治格局,在祁国栋与孙陆雨这对老搭档分别执掌省委和榕华市委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权力的重新分配、利益的再次调整,以及千头万绪的拨乱反正工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新的摩擦和压力。
外界的目光紧紧跟随着他们,既有殷切期盼,也不乏等着看“同患难易,共富贵难”戏码的审视。
一场关于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的省委常委会上,分歧出现了。
祁国栋从全省宏观发展和区域平衡的角度,提出需要适当调整部分原定过于集中在榕华周边的项目布局,将更多资源向相对落后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倾斜,以促进协调发展。这是一个艰难但在他看来必要的决策。
然而,这个调整方案,不可避免地触及了榕华市的既得利益和未来发展规划。
一些原本有望落地榕华配套园区的大型项目,面临着延迟或被分流到其他地市的可能。
会议上,孙陆雨作为榕华市委书记,罕见地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语气平和,但立场鲜明:“祁书记从全省大局考虑,我完全理解。但是,项目布局的调整需要充分考虑产业集聚效应和投入产出效率。榕华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能够确保这些项目最快落地、最好生效。如果仓促分流到基础薄弱地区,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造成新的浪费。我认为,现阶段还是应该首先巩固和做强榕华这个增长极,以其更强的辐射力来带动周边,这可能比直接分散资源更符合效率原则。”
他的发言有理有据,站在榕华发展的立场上也无可厚非。
但在场的其他常委,尤其是来自北部西部地区的书记们,脸色都有些微妙。有人甚至觉得,孙陆雨这是在利用他与祁国栋的特殊关系,为榕华争取特殊利益。
祁国栋听着,面色平静,心中却是一沉。他理解孙陆雨的考量,但更清楚自己作为省委书记必须超越一城一地的得失。
会议上,他没有因为私谊而退让,反而更加清晰地阐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并最终坚持了项目调整的大方向。会议在一种略显沉闷的气氛中结束。
会后,各种风声很快传开。
“看吧,涉及到核心利益,祁书记和孙书记也不是铁板一块。”
“友谊的小船啊,说翻就翻喽!”
“在绝对的利益和权力面前,哪有什么真正的友谊?”
这些议论,多多少少也传到了祁国栋和孙陆雨的耳中。
几天后,一个傍晚,祁国栋让司机把车开到江边。他独自下车,沿着江堤漫步。
不久,另一辆车悄然而至,孙陆雨也从车上下来,走到了他身边。
两人并肩而行,望着脚下奔流不息的江水,一时都没有说话。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最终还是祁国栋先开了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听到外面那些话了吗?说咱们友谊的小船,快要翻了。”
孙陆雨笑了笑,捡起一块石子,奋力扔向江心:“翻?哪那么容易。一点风浪就翻船,那还是我们吗?”
祁国栋也笑了,停下脚步,转头看向这位多年的搭档,目光深邃:“陆雨,会上你的坚持,我明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为榕华争取,是你的责任所在。我站在全省的角度,做出那样的决策,是我的责任所在。这很正常。”
孙陆雨点点头,神情坦然:“我明白。公是公,私是私。如果因为私谊,我就放弃为榕华发声,或者你因为私谊,就对我榕华无原则倾斜,那才是对我们这份交情和各自岗位的侮辱。”他顿了顿,继续道,“争论归争论,但大目标从未改变——都是为了高桥省更好。这点风浪,还撼动不了根基。”
“说得对!”祁国栋用力拍了拍孙陆雨的肩膀,豪气顿生,“外人只看得到水面上的涟漪,以为一条小木船晃晃悠悠就要倾覆。但他们不知道……”
他指着江面上远处正在缓缓驶过的一艘巨大的货轮,那货轮在夕阳下显得无比沉稳、雄壮。
“但我们这,不是那条说翻就翻的小木船。”祁国栋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我们是那艘千万吨级的巨轮!是并肩航行了几十年,一起穿过无数惊涛骇浪、暗礁险滩的巨轮!甲板上或许会有争论,船舱里或许会有调整,但我们的龙骨是一体铸就的,我们的航向是共同认定的,这点风浪,连让船身晃一下都难!”
孙陆雨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看着那艘破浪前行的巨轮,眼中也闪动着同样的光芒。他接口道:“没错。小船才怕风浪,巨轮无惧颠簸。只要掌舵的方向一致,动力核心不出问题,这点工作上的分歧,不过是航行日志里一页普通的记录而已。”
两人相视一笑,所有的理解和默契,尽在这笑语和凝望之中。江风吹拂着他们的衣角,也吹散了那些无谓的猜测和流言。
他们继续并肩沿着江堤向前走去,身影在暮色中愈发显得坚实。
没错,他们的友谊,早已超越了普通的私谊,升华为一种基于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和无数次政治生死考验的牢不可破的同盟。
这是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百万吨级的信任与担当。
高桥省的未来,正需要这样一艘坚固的“巨轮”,载着人民的期望,驶向更广阔的深蓝。而船上的这两位船长,早已将个人的那点“小船”情绪,融入了这艘巨轮的伟大航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