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君臣领命的余音尚未散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身披玄甲的锦衣卫校尉快步入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朗声道:“启禀陛下!殿外有刘备麾下使者求见,自称奉刘备之命,前来商议要事!”
朱元璋正手扶舆图的手指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堂下众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沉稳:“哦?刘备倒先遣人来了。传朕旨意,有请使者入殿。”
“遵旨!”校尉起身退下,不多时,殿外便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只见一名身着青色儒衫、腰束玉带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入,此人面容清俊,
双目炯炯,眉宇间带着几分纵横捭阖的气度,正是刘备派来的使者张仪。他刚踏入殿中,便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深深一揖,
声音洪亮而恭敬:“在下张仪,奉我家主公中山靖王之后、冀州牧刘备之命,特来拜见明皇陛下。陛下威名远播,江东荆南之地在陛下治理下国泰民安,今日得见陛下圣颜,实乃张仪之幸!”
朱元璋坐在御座上,目光平静地打量着张仪,缓缓开口:“张先生不必多礼。朕听闻玄德公在冀州、幽州一带颇有建树,更收服鲜卑六城,乃是天下少有的雄主。今日先生远道而来,不知玄德公有何见教?”
张仪直起身,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见朱元璋麾下将帅云集、谋士济济,心中暗自惊叹,随即正色道:“陛下明鉴。如今天下大乱,
杨滔坐拥并州、西凉、关中、豫州等七地,兵力雄厚,野心勃勃,先后吞并兖州、逼退李牧,其势已威胁天下诸侯。我家主公深知,单凭一方之力,难以抗衡杨滔这头猛虎。
此前听闻陛下麾下徐达、郭子仪二位将军大破荆州,击退李牧,威震天下,主公心中敬佩不已,故遣在下前来,欲与陛下缔结盟约,共抗杨滔,平分天下!”
“平分天下?”李文忠闻言,忍不住上前一步,眉头微皱,“张先生此言未免太过轻巧。我军浴血奋战才拿下荆州、荆南四郡,玄德公凭什么一句话,就要与我主平分天下?”
张仪神色不变,从容应对:“李将军此言差矣。如今杨滔最强,我主坐拥冀州、幽州、青州及鲜卑六城,可出兵并州,牵制杨滔北线主力;
陛下占据江东、荆南、交州,可出兵豫州、关中,牵制杨滔南线兵力。若两军联手,一北一南,夹击杨滔,必能将其击溃。届时天下土地,自当按出力多少划分,绝非张某信口开河。
况且,若我两家不结盟,杨滔必先破其一,再灭其二,到那时,无论是陛下还是我主,都难逃覆灭之祸,何谈天下?”
朱文正上前补充道:“张先生所说的夹击之策,听起来可行。但不知玄德公打算何时出兵并州?又愿出多少兵力?若我军北上攻豫,玄德公却按兵不动,我军岂不成了孤军?”
张仪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帛书,双手奉上:“二位将军放心。这是我主拟定的盟约草案,上面写明,若陛下愿与我主结盟,我主将在一个月内,派遣关羽、张飞二位将军率领五万大军,攻打杨滔并州重镇晋阳,
同时令赵云将军率领三万骑兵,袭扰杨滔并州粮道,务必牵制杨滔北线至少十万兵力。此外,我主还愿将青州出产的战马,每月供应陛下两千匹,以助陛下组建骑兵。”
姚广孝接过帛书,呈给朱元璋,随后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地看着张仪:“张先生,盟约草案中只提了玄德公的出兵与供应,却未提我军需承担何事。不知玄德公希望我军如何配合?”
张仪道:“我主希望陛下能在两个月内,派遣大军北上,攻打杨滔豫州重镇许昌,同时派轻骑袭扰杨滔西川至关中的粮道,断其关中大军的补给。
只要陛下能拿下许昌,牵制杨滔南线五万以上兵力,再断其粮道,我军便可趁机攻克晋阳,直逼关中,到那时,杨滔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菩提老祖端坐于席,缓缓开口:“张先生,玄德公与鲜卑部落素有往来,不知此次出兵,鲜卑部落是否会派兵相助?若鲜卑部落能出兵,牵制杨滔并州边境的兵力,对我两家联盟,亦是一大助力。”
张仪点头道:“老祖所言极是。我主已与鲜卑轲比能、步度根两位大人达成协议,若我军攻打晋阳,鲜卑部落将派遣两万骑兵,协助我军驻守并州边境,防备杨滔从凉州调兵增援。”
周不疑年少却心思缜密,上前问道:“张先生,若盟约达成,我军与玄德公如何互通消息?杨滔麾下必有细作,
若消息泄露,夹击之策便会失效。此外,若杨滔遣使向其中一方求和,许以重利,该如何应对?”
张仪道:“关于互通消息,我主建议,双方各遣十名精锐细作,常驻对方军中,负责传递消息,且消息需用暗号加密,以防泄露。
至于杨滔求和,我主已在盟约中写明,若任何一方私与杨滔议和,另一方有权终止盟约,并联合天下诸侯,共同讨伐违约方。”
朱元璋仔细翻阅着盟约草案,目光扫过堂下众臣,见孙武、文种、周公旦等人皆微微点头,便开口道:“张先生,玄德公的盟约草案,朕大致满意。但有两点,朕需修改。
第一,玄德公供应的战马,每月两千匹太少,需增至三千匹,且需保证战马质量,若有劣质战马,朕有权终止战马供应协议。
第二,若我军攻克许昌,豫州东部的土地,应归我军所有,玄德公不得染指;若玄德公攻克晋阳,并州北部的土地,归玄德公所有,我军亦不干涉。”
张仪闻言,略一思索,便点头道:“陛下提出的两点修改,张某可以做主答应。不过,张某需即刻派人将修改后的盟约草案传回冀州,待我主确认后,再正式签订盟约。不知陛下能否给张某三天时间?”
朱元璋道:“可以。朕令锦衣卫为张先生安排驿馆,好生款待。三天后,朕在奉天殿等候玄德公的回复。”
“多谢陛下!”张仪再次深深一揖,“张某定当尽快传回消息,促成两家结盟,共抗杨滔!”
待张仪退下后,朱元璋目光扫过堂下众臣,开口问道:“诸位,对于与刘备结盟之事,还有何看法?”
孙武上前道:“陛下,刘备此次遣使结盟,诚意尚可。其提出的夹击之策,亦符合我军此前‘坐观三方争夺,再伺机北上’的策略,只不过如今将刘备拉为盟友,可减少我军北上的阻力。不过,刘备素来有枭雄之志,不可全信,需在盟约中多加约束,以防其事后反戈。”
文种补充道:“孙先生所言极是。此外,我们还需派郦食其先生前往冀州,一方面是为了确认刘备的诚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探查冀州的兵力部署与粮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姚广孝道:“臣同意二位的看法。同时,我们需加快准备北上的兵力与粮草,若刘备确认结盟,我们便需在两个月内出兵豫州,不可延误。
此外,锦衣卫需加强对杨滔、刘备、嬴政三方的侦察,尤其是杨滔并州、豫州的兵力调动,以及刘备是否真的在准备出兵晋阳,务必及时上报。”
朱元璋点头道:“好。就按诸位所言,令郦食其即刻准备,三日后随张仪一同前往冀州;令徐达、郭子仪加快整顿军队,准备北上;
令苏烈加快挑选精锐,配合锦衣卫袭扰杨滔粮道;令毛镶、白虎加强对各方的侦察。朕倒要看看,这刘备是否真的有诚意与朕联手,也看看这杨滔,能否抵挡住我与刘备的夹击!”
“臣等遵旨!”堂下君臣齐声应道,声音再次震彻殿宇。奉天殿内的舆图上,代表朱元璋的青绿与靛蓝,代表刘备的黄色,似乎已在无形之中连成一片,朝着代表杨滔的赤色,缓缓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