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未来科技的每一个人眼中,都变成了一个具体而残忍的敌人。
硬件创新实验室内,倒计时的数字,已经从“30”变成了“10”。
狂飙突进的技术攻关,在经过了最初的理论突破后,不可避免地撞上了现实的墙壁。
Soc的理论是完美的,但要将这套理论,用1995年的EdA软件(电子设计自动化)画成可供流片的电路图,其难度不亚于让一个小学生去解微积分。
少年张凡和魏武,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离开过实验室,他们身后的行军床上,躺满了轮流休息的工程师。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但精神却亢奋到了极点。
他们成功了。
就在今天凌晨,他们在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设计出了一版逻辑上能够自洽,并且通过了软件模拟的Soc架构图。
这颗被他们命名为“创世0.1”的芯片,虽然还只存在于电脑里,但它的诞生,已经足以让整个实验室为之疯狂。
然而,实验室外的世界,却正被一股看不见的低气压所笼罩。
高天离开后的这二十天,京城方面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没有质问,没有谈判,甚至没有一个电话。
这种死一般的寂静,比任何雷霆万钧的手段,都更让人感到恐惧。
“未来科技得罪了‘国家队’”的流言,已经在江城的商圈里不胫而走。一些原本与未来科技过从甚密的政府部门,态度开始变得暧昧。几家原本已经谈妥的银行贷款,也突然被告知需要“再研究研究”。
山雨欲来风满楼。
公司的普通员工们,虽然不知道高层发生了什么,但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公司头顶上那片晴朗的天空,正在迅速被乌云所覆盖。
……
深夜,林建国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作为“公共关系与战略发展部”的部长,这二十天里,他承受了最大的压力。他动用了自己半生积累的所有人脉,想去京城探探口风,但得到的所有回复,都如出一辙——“等消息”。
这两个字,让他寝食难安。
就在他掐灭第三根烟,准备去实验室看看儿子和那群“疯子”时,桌上那台红色的保密电话,突然发出了刺耳的铃声。
林建国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
他死死地盯着那个陌生的、来自京城的号码,颤抖着手,接起了电话。
“喂,您好?”
“是建国同志吗?我是电子工业部的周毅啊。”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而有力的声音。
林建国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周毅!
那不是华投集团的人,那是电子工业部的“一把手”!是他在赴美前,亲自为未来科技签发“战略合作备忘录”的那位部委领导!
“周……周部长!您好!”林建国几乎是下意识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身体站得笔直。
“这么晚打扰,没有休息吧?”周毅的语气很放松,像是在和老朋友聊天。
“没有没有!您有什么指示?”
“指示谈不上。”周毅笑了笑,“我只是想告诉你,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林建国彻底懵了。
“建国同志,林杰同志写的那份‘双引擎竞争模型’的报告,我看过了。写得很好,非常有见地,完全脱离了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僵化思维。”周毅的语气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不怕你笑话,这份报告,在我们部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我们连夜组织专家研究,最后一致认为,这个模型,虽然大胆,但并非没有可能!所以,我自作主张,把它递到了上面,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那里。”
“轰!”
林建国感觉自己像被一道闪电劈中了。
体改委!
那是整个华夏经济改革的顶层设计部门!这个模型的报告,竟然被送到了那里?
“上面的领导,对这个模型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个模型,可能不仅仅适用于电子行业,甚至可能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
“所以,”周毅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经过部里和体改委的联合商议,我们决定,派出一个联合专家观察团,下周……进驻江城。”
“观察团的任务,就是对未来科技和凤凰电子,同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评估。我们要用最真实的数据,来验证这个‘双引擎模型’,究竟是纸上谈兵,还是真的能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电话挂断了很久,林建国还保持着那个站得笔直的姿态,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早已没有了之前的忧虑和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狂喜、震撼、以及一丝后怕的、极其复杂的表情。
他终于明白了。
自己的儿子,哪里是在“掀棋盘”。
他分明是嫌原来的棋盘太小,直接把战火,烧到了一个更高、也更惊心动魄的……新棋盘上!
他赢来了一线生机。
但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在全国注目下的……终极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