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夜晚,万籁俱寂,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沉浸在宁静的睡梦中。602室内,只亮着林砚书桌上的一盏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他伏案疾书的专注侧影。《青云志》的剧情正进行到关键处——碧瑶在清冷的月光下,为身受重伤的张小凡默默祈福,场景凄美而深情。
林砚写得十分投入,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碧瑶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情感倾注于文字之中。写到动情处,他忽然心有所感,一种难以言喻的创作冲动涌上心头。他觉得,仅仅用叙述性的文字,似乎还不足以完全表达此刻碧瑶的心境,需要一点更凝练、更富有诗意的东西来点缀。
他停下敲击,拿起手边的钢笔和一张便签纸。脑海中浮现出月下佳人独立祈福的画面,结合自己对苏清鸢那份悄然滋生的、复杂而温柔的情感,几句诗自然而然地流淌到笔尖。
他沉吟片刻,笔尖在纸上轻轻滑动,写下四行娟秀而有力的字:
月下瑶台立,
清风拂素衣。
愿君多顺遂,
岁岁不相离。
写完后,他轻声念了一遍。“月下瑶台立,清风拂素衣”,描绘出碧瑶(或者说,他心中那个月光下的身影)清冷孤寂又飘逸出尘的形象;“愿君多顺遂,岁岁不相离”,则直白而真挚地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一切顺利,希望我们能年年岁岁相伴,永不分离。
这首诗,既贴合小说情节,又暗含了他对苏清鸢的祈愿。尤其是“瑶”字,与苏清鸢名字里的“鸢”字虽不同,但发音略近,给了他一种隐秘的寄托感。他不知道苏清鸢是否能察觉这层若有似无的联系,但这并不妨碍他想让她看到这首诗的心情。
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发朋友圈。那样太公开,也太随意了。他想要一种更私密、更带有个人印记的方式。
他小心地将这张便签纸对折,再对折,变成一个小巧的方块。然后,他站起身,轻手轻脚地走到客厅。苏清鸢的吉他包就放在沙发旁的一个角落里。他知道,她有个习惯,每天开始练歌前,都会检查一下吉他包里的东西,调音器、拨片、备用琴弦是否齐全。
林砚的心跳微微加快,像做贼一样,环顾了一下四周,确认林晓的房间门关着,苏清鸢的卧室也没有动静。他这才蹲下身,轻轻拉开吉他包最外层的一个小口袋,将折好的便签纸小心翼翼地塞了进去,确保它不会轻易掉出来。
做完这一切,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脸上有些发烫。这种带着点少年心思的、偷偷摸摸的举动,让他既觉得有些幼稚,又抑制不住地有一丝期待和窃喜。
他回到房间,重新投入到《青云志》的创作中,但心情却与之前截然不同,仿佛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大事。
第二天清晨,阳光如期而至。苏清鸢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客厅准备开始一天的练歌。她走到沙发旁,习惯性地拿起吉他包,拉开拉链,检查里面的物品。
当她打开那个小口袋时,指尖触碰到了一个不属于吉他配件的、略显坚硬的纸块。她愣了一下,疑惑地将其拿了出来。那是一个被仔细折叠过的便签纸。
她的心莫名地动了一下,隐隐猜到了什么。她看了一眼林砚紧闭的房门,然后小心地、带着一丝期待和紧张,将便签纸展开。
四行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
月下瑶台立,
清风拂素衣。
愿君多顺遂,
岁岁不相离。
苏清鸢静静地读着,一遍,又一遍。诗句很简单,意境却十分优美,充满了真挚的祝福。当她读到“愿君多顺遂,岁岁不相离”时,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节奏,脸颊也悄悄爬上了一抹红晕。
这首诗……是写碧瑶祈福的场景吗?可是,“瑶”字……怎么会是“瑶”?虽然知道小说里碧瑶的名字就是这两个字,但此刻看到,却让她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名字里的“鸢”。是巧合吗?还是……他故意的?
这个念头让她的脸颊更烫了。她不敢深想,却又忍不住去猜测。她看着那熟悉的笔迹,仿佛能想象出林砚在灯下认真书写的模样。他特意将这首诗放在她的吉他包里,是什么意思?是想让她看到?是想……表达什么吗?
一种混合着甜蜜、羞涩和不确定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弥漫开来。她拿着那张薄薄的便签纸,仿佛有千斤重。犹豫了片刻,她没有将它放回吉他包,而是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物一样,更加小心地将其重新折好,然后轻轻放进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钱包夹层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抱起吉他,在晨光中坐定。当她开始练习《成都》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心情变得格外柔软和平静,指尖流淌出的旋律,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温柔、更加充满情感。她不再仅仅是在唱歌,更像是在用音乐诉说着某种心事,某种连她自己都尚未完全明晰的、悄然生长的情愫。
她的嘴角,在不经意间,总是微微向上扬起,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甜美的笑意。
林砚虽然在房间里码字,但耳朵一直留意着客厅的动静。他听到苏清鸢拿出吉他,听到她开始练歌,也听到了她那比平时更显温婉动人的歌声。他悄悄将房门拉开一条缝,向外望去。
只见苏清鸢坐在沙发上,沐浴在清晨的阳光里,抱着吉他,微微低着头,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她弹唱着《成都》,神情专注而柔和,嘴角噙着一抹浅浅的、动人的微笑。
看到她的笑容,林砚的心像被羽毛轻轻拂过一样,痒痒的,暖暖的。他知道,她一定看到了那首诗,并且……读懂了诗里藏着的、连他自己都未曾明言的心意。
他轻轻关上门,背靠着门板,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心里充满了某种隐秘的、得逞般的窃喜和巨大的满足感。
很好。她看到了,而且看起来……并不反感。
慢慢来,不着急。林砚在心里对自己说。总有一天,他会让她明白,诗里的“君”,指的不是书里的张小凡,而是他眼前这个,让他想要“岁岁不相离”的女孩。
窗外的阳光越发灿烂,客厅里的吉他声和歌声也越发悠扬动人。这个平凡的早晨,因为一首悄悄传递的小诗,而变得格外不同,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甜蜜而暧昧的气息。两颗年轻的心,正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悄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