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的鎏金铜铃在秋风里轻轻晃动,却没了往日的悠扬,反倒透着几分凝重。李世民刚踏入正殿,殿内的烛火就被风卷得微微摇曳,映得御座后的龙纹屏风忽明忽暗,像极了此刻朝堂下暗流涌动的局势。
“传太子李承乾即刻觐见!” 李世民的声音刚落,内侍就躬身应道,快步退出殿外,那急促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道里回荡,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几只麻雀。长孙皇后站在御座旁,手里攥着丝帕,眼神里满是忧虑 —— 刺杀事件发生后,陛下一路沉默,她知道,这份沉默背后,是滔天的怒火与深思。
不多时,太子李承乾就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玄色朝服的衣摆都歪了,他扑倒在殿中,声音带着颤抖:“儿臣参见父皇!不知父皇急召儿臣,有何要事?” 他不敢抬头,指尖死死抠着地砖的缝隙,脑海里反复回放着校场上刺客喊出的 “为太子尽忠”,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目光如刀,落在李承乾颤抖的背影上:“刺客喊着‘为太子尽忠’,你还有脸问朕有何要事?” 话音刚落,他猛地一拍御座扶手,鎏金装饰碰撞的脆响让殿内瞬间死寂,“朕问你,那三个刺客,是不是你派去的?”
“不是!儿臣没有!” 李承乾慌忙抬头,脸色惨白如纸,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父皇明鉴!儿臣虽有过糊涂念头,却绝不敢行刺父皇!那刺客定是有人故意栽赃,想挑拨父皇与儿臣的关系啊!” 他一边说,一边连连磕头,额头撞在青砖上,发出 “砰砰” 的声响。
长孙皇后赶紧上前,轻轻拉住李世民的衣袖:“陛下,承乾虽有错,却也不至于如此糊涂。刺客已死,尚无实证,咱们不能仅凭一句话就定他的罪,还是先查清真相再说。” 她知道,陛下此刻怒火中烧,若真严惩太子,只会让魏王李泰的势力更盛,朝堂平衡怕是要被打破。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他何尝不知道没有实证?可刺客喊出的那句话,像根刺扎在他心里 —— 当年宣武门之变的血还没凉,他绝不能让皇子间的争斗再演变成兵刃相向。“没有实证,不代表你无罪。” 李世民的语气稍缓,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日起,你在东宫禁足三个月,期间不得与任何外臣、私属来往,东宫护卫由禁军接管,若敢踏出东宫半步,朕定不轻饶!”
“儿臣…… 儿臣遵旨。” 李承乾不敢反驳,只能含泪应道,心里却满是不甘与恐慌 —— 三个月禁足,足以让他在朝堂上的势力大减,魏王李泰怕是要趁机拉拢大臣了。
“还有,” 李世民补充道,“此次刺杀事件,禁止任何人私下议论,若有朝臣敢妄议揣测,以谋逆同罪论处!” 他深知,宫廷流言最易动摇人心,尤其是涉及储君与刺杀,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朝野动荡。
李承乾退下后,李世民对着殿外喊道:“传百骑司统领秦烈!”
百骑司是李世民亲设的暗卫机构,专司查办宫廷秘案与谋反之事,成员皆是从禁军里挑选的精锐,行事隐秘且狠辣。不多时,一个身穿玄色劲装的男子走进殿内,身形挺拔,眼神锐利,正是百骑司统领秦烈。
“臣秦烈参见陛下!” 秦烈单膝跪地,声音沉稳,没有丝毫多余的动作。
“校场刺杀之事,你怎么看?” 李世民问道,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
秦烈抬头,语气笃定:“回陛下,刺客虽服毒自尽,却仍有迹可循。臣已查得,三名刺客均是右卫营近一个月新补的兵卒,籍贯登记为京兆府,却查不到任何过往记录,显然是伪造身份混入。且右卫营掌管新兵补录的参军,昨日已离奇暴毙,臣怀疑是被灭口。”
“伪造身份?灭口?” 李世民皱起眉,“看来背后有人早有预谋,目标不仅是朕,更是想借‘为太子尽忠’嫁祸东宫,搅乱朝局。” 他顿了顿,下令道,“你即刻带百骑司全员,彻查右卫营所有新兵的身份,尤其是近三个月补录的人;另外,查太子东宫近半年的往来信件、私属人员,还有魏王李泰身边的人,务必找出幕后主使!记住,此事只许你一人向朕汇报,不得泄露半点风声。”
“臣遵旨!定不辱使命!” 秦烈领命后,迅速退出殿外,身影很快消失在宫道深处。
处理完朝堂之事,李世民的脸色才稍缓,他转向长孙皇后:“高阳还在担心裴安,朕得去看看她,顺便再叮嘱御医,务必救活裴安。”
长孙皇后点点头,笑着说:“陛下放心,臣妾已让人备好药材与补品,还挑选了身边最细心的宫女柒儿,让她带一队宫女、宦官去公主府,协助照料裴安。柒儿懂些医术,能帮着御医打下手,也能替咱们盯着那边的情况。”
“还是你考虑得周全。” 李世民握住长孙皇后的手,眼里满是暖意,“裴安两次舍命护主,若能救活他,不仅是高阳的福气,也是大唐的福气。朕已决定,待他醒后,就正式封他为‘翊麾校尉’,归入右领军卫编制,日后随军出征,也算是对他的补偿。”
长孙皇后欣慰地点头:“陛下此举,既显恩义,也能让天下人知道,陛下不会亏待忠勇之士。”
两人一同前往高阳公主在宫中的寝殿。李世民推门进去,只见高阳正坐在窗边,手里攥着裴安之前戴过的护腕,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想什么。
“高阳。” 李世民轻声喊道。
高阳猛地抬头,看到父皇母后,起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还在担心裴安?” 李世民走到她身边,语气温柔了许多,“朕已经让御医全力救治,还让百骑司查了,裴安的伤势虽重,但心脉还稳,只要挺过今晚,就有转机。”
“真的吗?” 高阳眼里瞬间亮起希望的光,抓住李世民的衣袖,“父皇,您一定要让御医救活他,他救过儿臣的命,儿臣不希望他有事……”
“朕知道。” 李世民打断她的话,轻轻拍了拍她的手,“朕已经下了旨,御医若救不活裴安,他们也别想活。而且,朕已决定,待裴安醒后,封他为翊麾校尉,归入右领军卫,日后他想随军出征,或是留在公主府,都随他。”
“谢谢父皇!” 高阳激动万分,之前的担忧与恐惧,在这一刻终于消散了些,“儿臣就知道,父皇不会亏待裴安的。”
长孙皇后走上前,递过一个锦盒:“这是臣妾让柒儿准备的药材,里面有长白山的老参、天山雪莲,都是补气血的好东西,让柒儿带去公主府,给裴安补身子。柒儿已经带着宫女、宦官出发了,估计这会儿快到了。”
“谢谢母后。” 高阳接过锦盒,心里满是感激 —— 有父皇母后的重视,有御医的全力救治,还有柒儿带着人来帮忙,裴安一定能醒过来。
李世民又叮嘱了几句,让高阳别太劳累,有事随时派人进宫禀报,才带着长孙皇后离开。高阳捧着锦盒,走到窗边,望着公主府的方向,心里默默祈祷:裴安,你一定要醒过来,我还等着你带小清和夏荷去看曲江池的秋景,等着你穿上翊麾校尉的官服,带着我高阳公主府的府卫们建功立业呢。
此时的静思院,灯火通明。御医们还在围着裴安忙碌,额角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小心翼翼地处理着裴安右肋的伤口。小清和夏荷守在旁边,眼睛红肿,却不敢离开半步,时不时给御医递上干净的布巾、温热的汤药。
“壮士的失血情况总算控制住了,只是心脉还弱,能不能醒过来,就看今晚了。” 老御医放下针线,长长舒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也有了些底气。
小清刚想说话,就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身穿浅绿色宫装的女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四个宫女、两个宦官,手里捧着药箱、锦盒等物。那女子身姿挺拔,眉眼间带着几分干练,正是长孙皇后派来的柒儿。
“奴婢柒儿,奉皇后娘娘之命,前来协助照料裴壮士。” 柒儿走到院中央,对着在场的人躬身行礼,目光扫过床上的裴安,又看向御医,“娘娘让奴婢带来了长白山老参、天山雪莲等药材,还请御医看看,是否能用得上。”
御医赶紧走上前,打开锦盒一看,眼里满是惊喜:“这些都是极品药材!老参能补气,雪莲能止血,有了这些,壮士醒过来的希望就更大了!”
小清和夏荷也松了口气,柒儿是皇后身边的人,她带来的药材与宫女、宦官,不仅能帮着照料裴安,更说明宫里对裴安的重视,这让她们更有信心了。
“柒儿姐姐,快请坐。” 夏荷走上前,给柒儿倒了杯茶,“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还要麻烦你在这儿多待些日子。”
柒儿笑了笑,语气温和:“妹妹客气了,照料裴壮士是娘娘的旨意,也是奴婢的本分。以后咱们一起守着裴校尉,定能等他醒过来。” 她说着,让宫女把药材交给御医,又让宦官去收拾旁边的厢房,准备在此长住。
夜色渐深,静思院的烛火依旧亮着。御医每隔一个时辰就给裴安把一次脉,柒儿则帮着小清、夏荷给裴安擦身、换药,宫女们端来熬好的参汤,小心翼翼地用银勺喂进裴安嘴里。
裴安躺在床上,脸色依旧苍白,却比之前多了些血色。他的手指偶尔会轻轻动一下,像是在挣扎着醒来。小清坐在床边,握着他的手,轻声念叨:“裴安,你快醒醒,柒儿姐姐带来了皇后娘娘赏赐的药材,御医说你很快就能好起来了。你答应过要带我们去看曲江池的秋景,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啊。”
夏荷站在旁边,给裴安掖了掖被角,眼里满是温柔:“裴安,你要是醒了,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莲子羹,还带你去‘醉仙楼’吃酒,咱们左卫营的弟兄们还等着跟你一起操练呢。”
柒儿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泛起暖意 —— 她在宫里见多了尔虞我诈,却没想到公主府里竟有这样真挚的情感。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月色,心里默默想着:裴壮士,你一定要醒过来,别辜负了这么多人的期盼。
太极宫的御书房里,李世民还在批阅奏折,却时不时抬头望向公主府的方向。内侍进来禀报,说百骑司统领秦烈有急事求见。李世民放下朱笔,让秦烈进来。
“陛下,臣查到些线索。” 秦烈单膝跪地,语气凝重,“右卫营掌管新兵补录的参军,死前曾与太子东宫的一个内侍见过面,那内侍现在已不知去向。另外,魏王李泰身边的谋士,近一个月曾多次与右卫营的将领接触,臣怀疑,此事可能与魏王有关。”
李世民皱起眉,手指在奏折上轻轻敲击着 —— 太子被禁足,魏王却有异动,看来这朝堂的平静,终究是维持不了多久了。“继续查,务必找到那内侍,查清魏王谋士与右卫营将领接触的目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别打草惊蛇,等裴安醒后,再做打算。”
“臣遵旨。” 秦烈退下后,李世民走到窗边,望着天边的明月,心里满是感慨 —— 他一生征战,平定天下,却没想到,最难处理的,竟是朝堂上的父子、兄弟之争。若裴安能醒,或许能成为他制衡朝局的一枚重要棋子,可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让裴安活下来。
夜色渐浓,静思院的烛火依旧明亮。裴安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平稳了些,嘴角似乎微微上扬,像是在做一个甜蜜的梦。小清、夏荷、柒儿守在旁边,眼里满是期待 —— 他们知道,只要熬过今晚,裴安就有醒过来的希望,而那个属于他的、充满荣耀与温情的未来,也终将在晨光中展开。
一场刺杀,搅动了大唐的宫廷风云,却也让裴安的命运与朝堂紧密相连。他的生死,不仅关乎公主府的温情,更关乎大唐的朝局平衡。而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个舍命护主的年轻人,在晨光中睁开眼睛,迎接属于他的翊麾校尉封号,与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