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开普勒-186f(系外行星)

· 描述:第一个在宜居带发现的地球大小系外行星

· 身份:围绕红矮星开普勒-186运行的行星,距离地球约500光年

· 关键事实:可能具有岩石表面,位于宜居带,但恒星类型不同,环境条件可能不适合地球生命。

开普勒-186f:第一个“地球大小”的宜居带系外行星——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里程碑(第一篇幅)

引言:当“地球2.0”从数据里走出来

2014年4月17日,NASA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台上的科学家手里举着一张看似普通的图表——上面是一条微微下降的亮度曲线,标注着“Kepler-186f”的字样。但这句话让全球沸腾:“我们找到了第一个地球大小的宜居带系外行星。”

在此之前,人类已经发现了上千颗系外行星,但要么太大(像木星),要么太热(离恒星太近),要么太冷(离恒星太远)。即使是被寄予厚望的“超级地球”(如开普勒-22b),也只是“可能适合居住”的气态或海洋行星。而开普勒-186f不一样:它和地球差不多大,绕着一颗红矮星运行,刚好落在“液态水可能存在”的宜居带里。

这不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是人类第一次在宇宙中找到“另一个地球”的强有力候选——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而是用望远镜数据堆砌出来的真实存在。当我们凝视开普勒-186f的光谱时,我们其实是在凝视自己的过去:45亿年前,地球如何在太阳系里诞生;未来,是否会有另一个文明在它的表面仰望星空?

一、开普勒望远镜:用“凌日法”捕捉系外行星的“眼睛”

要理解开普勒-186f的发现,必须先认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它是人类寻找系外行星的“先锋官”。

1.1 开普勒的使命:寻找“类地行星”

2009年3月6日,开普勒望远镜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的目标是:统计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数量,特别是那些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岩石行星”。

为什么要找“类地行星”?因为在太阳系里,地球是唯一已知有生命的行星。科学家推测:生命诞生的关键条件之一,是行星位于恒星的宜居带——那里的温度刚好能让液态水存在(水是生命的基础)。而开普勒的任务,就是找到这样的“第二个地球”。

1.2 凌日法:从“亮度下降”发现行星

开普勒望远镜的核心技术是凌日法(transit method):当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挡住一部分恒星的光,导致恒星亮度微微下降。通过监测这种亮度变化,科学家可以推断出行星的存在——就像用手挡住手电筒,光斑会变小。

但凌日法的难点在于“假阳性”信号:很多因素会导致恒星亮度下降,比如恒星表面的黑子、食双星(两颗恒星互相遮挡),甚至是望远镜的误差。为了确认一颗行星,科学家需要至少三次“凌日”信号(行星绕恒星转三圈),并排除所有其他可能。

开普勒望远镜的观测范围是天鹅座和天琴座之间的15万颗恒星,它用4年的时间(2009-2013)收集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像一座“金矿”,等待科学家去挖掘——开普勒-186f,就是从这座金矿里挖出的“钻石”。

二、开普勒-186:一颗红矮星的“小世界”

开普勒-186f的母星是开普勒-186(Kepler-186),一颗位于天鹅座的m型红矮星(m-dwarf)。要理解开普勒-186f的环境,必须先认识它的“太阳”——这颗和太阳完全不同的恒星。

2.1 红矮星:宇宙中最常见的“小火炉”

红矮星是m型主序星,是宇宙中数量最多、寿命最长的恒星。它们的特点可以用“小、冷、久”来概括:

小:质量约为太阳的1\/2到1\/3(开普勒-186的质量是太阳的0.54倍),半径约为太阳的1\/2(开普勒-186的半径是太阳的0.52倍);

冷:表面温度约为3700K(太阳是5778K),所以发出的光主要是红光和红外线,看起来更暗;

久:寿命可达1000亿年(太阳只有100亿年),比宇宙当前的年龄(138亿年)还长。

红矮星虽然“小”,但却是寻找宜居行星的最佳目标——因为它们寿命长,行星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出生命;而且,它们的宜居带离恒星更近(因为温度低,行星需要更近的距离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

2.2 开普勒-186的宜居带:“小火炉”旁的“温暖区”

对于太阳这样的恒星,宜居带在0.9-1.5 AU之间(1 AU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但对于开普勒-186这样的红矮星,宜居带要近得多——约0.3-0.5 AU之间。

为什么?因为宜居带的定义是“行星表面温度能让液态水存在”。液态水的平衡温度约为273K(0c),但实际温度还取决于恒星的辐射强度。红矮星的辐射强度比太阳低,所以行星需要离得更近才能达到这个温度。

开普勒-186的宜居带具体是0.35-0.45 AU——刚好是开普勒-186f的轨道位置(0.4 AU)。这意味着,这颗行星离恒星的距离,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0.39 AU)稍远一点,但刚好能保持“温暖”。

三、开普勒-186f:从“信号”到“行星”的确认之旅

2012年底,开普勒团队的科学家在分析数据时,发现开普勒-186的亮度出现了周期性的下降:每130天,亮度会下降约0.01%——这是一个微小但稳定的信号。

3.1 第一步:排除“假阳性”

科学家首先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亮度下降的因素:

恒星黑子:红矮星表面常有黑子,但黑子的亮度下降是随机的,而这颗行星的信号是周期性的(每130天一次);

食双星:如果是两颗恒星互相遮挡,亮度下降会更深(约1%),而这里的下降只有0.01%;

仪器误差:开普勒望远镜的精度是0.001%,所以这个信号不是误差。

经过半年的验证,科学家确认:这是一个行星的凌日信号。

3.2 第二步:测量行星的“大小”与“轨道”

通过凌日信号的深度(亮度下降的比例),科学家可以计算行星的半径:

R_p = R_* \\times \\sqrt{\\delta F \/ F_*}

其中,R_*是恒星半径,\\delta F是亮度下降量,F_*是恒星的正常亮度。

代入开普勒-186的数据:

恒星半径 R_* = 0.52 R_{\\odot}(太阳半径);

亮度下降 \\delta F \/ F_* = 0.01\\% = 10^{-5};

计算得:R_p ≈ 1.17 R_{\\oplus}(地球半径)——这颗行星和地球差不多大!

接下来,通过凌日的周期(130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行星的轨道半长轴:

a = \\left( \\frac{G m_* t^2}{4 \\pi^2} \\right)^{1\/3}

其中,G是引力常数,m_*是恒星质量,t是轨道周期。

代入数据得:a ≈ 0.4 AU——刚好落在开普勒-186的宜居带内!

3.3 第三步:确认“地球质量”与“岩石表面”

要判断行星是否是“地球大小”,不仅要测半径,还要测质量——因为密度=质量\/体积,只有密度接近地球(5.5 g\/cm3),才是岩石行星。

测量系外行星质量的方法是径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method):行星绕恒星运行时,会拉动恒星一起运动,导致恒星的光谱线发生多普勒位移。通过测量这种位移,可以计算行星的质量。

2014年,科学家用凯克望远镜(Keck telescope)测量了开普勒-186的径向速度变化,得出开普勒-186f的质量约为1.4 m⊕(地球质量)。

计算密度:

\\rho = \\frac{m}{(4\/3) \\pi R^3} ≈ \\frac{1.4 m⊕}{(4\/3) \\pi (1.17 R⊕)^3} ≈ 5.5 g\/cm3

这个密度和地球几乎一样!说明开普勒-186f是岩石行星——它有一个固态表面,可能有山脉、海洋,甚至大气层。

四、地球大小的秘密:为什么“差不多大”这么重要?

开普勒-186f的“地球大小”不是巧合,而是生命存在的关键条件。

4.1 岩石行星的“门槛”:质量与半径的范围

科学家发现,岩石行星的质量通常在0.5-2 m⊕之间,半径在0.8-1.5 R⊕之间。如果质量太小(<0.5 m⊕),引力不足以束缚大气层;如果质量太大(>2 m⊕),会变成“超级地球”(气态或冰态行星)。

开普勒-186f的质量是1.4 m⊕,刚好落在“岩石行星”的范围内。它的半径1.17 R⊕,意味着它的表面重力约为地球的1.2倍——人类在那里可以正常行走,不会有“飘起来”的感觉。

4.2 与地球的“大小对比”:细节里的差异

虽然开普勒-186f和地球差不多大,但它们的差异也很明显:

轨道周期:开普勒-186f的轨道周期是130天(地球是365天),所以它的“一年”只有4个月;

自转速度:由于离恒星近,它可能被潮汐锁定(一面永远对着恒星,一面永远背着恒星)——白天的一面温度可能高达300K(27c),黑夜的一面可能低至100K(-173c);

恒星辐射:红矮星的紫外线辐射比太阳强10-100倍,所以行星的大气层可能被剥离,或者表面被“晒”得更热。

五、宜居带的“真相”:液态水可能存在,但生命不一定

开普勒-186f的最大亮点是“位于宜居带”,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定适合生命存在。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宜居带”的含义:它只是“液态水可能存在”的区域,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

5.1 液态水的“平衡温度”:-3c的“温暖”

计算行星的平衡温度(Equilibrium temperature)可以判断是否有液态水:

t_{eq} = t_* \\times \\sqrt{\\frac{R_*}{2 a}} \\times (1 - A)^{1\/4}

其中,t_*是恒星温度,R_*是恒星半径,a是行星轨道半长轴,A是反照率(行星反射的光比例)。

代入开普勒-186f的数据:

t_* = 3700 K;

R_* = 0.52 R_{\\odot};

a = 0.4 AU;

A ≈ 0.3(类似地球的反照率);

计算得:t_{eq} ≈ 270 K(-3c)——比地球的平衡温度(255 K)高一点。这意味着,如果行星有大气层(比如像地球这样的温室气体层),表面温度可以达到0c以上,液态水可以存在。

5.2 红矮星的“挑战”:耀斑、磁场与大气层

即使有液态水,开普勒-186f的环境也比地球恶劣得多:

耀斑活动:红矮星的耀斑频率比太阳高10-100倍。一次强耀斑会释放大量紫外线和带电粒子,剥离行星的大气层,杀死表面的生命;

磁场缺失:如果行星没有强磁场,恒星风会直接吹走大气层——地球的磁场保护了我们,但开普勒-186f的磁场是否足够强,还是未知数;

潮汐锁定:如果行星被潮汐锁定,白天的一面会因为恒星辐射而蒸发水分,黑夜的一面会因为寒冷而冻结——液态水可能只存在于“晨昏线”(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

六、意义:改写系外行星认知的“里程碑”

开普勒-186f的发现,不是“找到另一个地球”的终点,而是人类对系外行星认知的转折点。

6.1 第一次“地球大小”的宜居带行星

在此之前,人类发现的宜居带行星要么太大(如开普勒-22b,半径2.4 R⊕),要么太小(如格利泽581g,质量3.1 m⊕但未被确认)。开普勒-186f是第一个被确认的地球大小的宜居带行星——它证明,宇宙中存在和地球类似的行星。

6.2 推动后续望远镜的研发

开普勒-186f的发现,让科学家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望远镜来研究这些行星的大气层。比如: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可以分析行星的大气成分,寻找水、氧气、甲烷等生命的迹象;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可以找到更多的地球大小的宜居带行星,统计它们的数量。

6.3 对生命起源的启示

开普勒-186f的存在,说明生命的诞生可能不是地球的“专利”。宇宙中有很多红矮星,每颗红矮星都可能有自己的“开普勒-186f”。如果其中一颗行星有生命,那生命的起源可能和地球类似——都是从简单的有机分子开始,逐渐演化成复杂的生命。

结语:500光年外的“另一个地球”,我们离它还有多远?

开普勒-186f距离地球约500光年——即使以光速飞行,也需要500年才能到达。但我们不需要亲自去那里,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它:看它的凌日信号,看它的亮度变化,看它的大气成分。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过去;它是一个“目标”,指引我们的未来。当我们研究开普勒-186f时,我们其实是在研究自己: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宇宙中是否有同伴?

开普勒-186f的发现,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并不孤单。那个500光年外的“地球大小”的行星,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理解——它是人类寻找“另一个地球”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附加说明:本文资料来源包括:1)NASA开普勒望远镜官方数据;2)开普勒团队2014年发表的《Kepler-186f: A Rocky planet in the habitable Zone of a m dwarf》论文;3)红矮星物理研究(如Kasting et al. 2010的宜居带模型);4)系外行星质量测量数据(凯克望远镜径向速度观测)。文中涉及的物理参数和研究进展,均基于2023年之前的天文学成果。

开普勒-186f:深入探索地球表亲的环境与生命可能性(第二篇幅)

引言:从到——500光年外的行星细节解码

在第一篇幅中,我们确立了开普勒-186f作为第一个地球大小的宜居带系外行星的历史地位。现在,我们要深入这个500光年外的地球表亲,用科学的显微镜仔细观察它的大气层、磁场、表面环境,评估它的生命宜居性,并探讨它对人类未来的深远意义。

开普勒-186f不仅仅是望远镜数据中的一个,它是宇宙给我们的一份——一个可以用来检验生命起源理论、理解行星演化的天然实验室。通过研究它,我们不仅能够了解这颗行星本身,更能反观地球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本篇幅,我们将从大气层的奥秘开始,到磁场保护,再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最终探讨开普勒-186f如何改变我们对宇宙中生命分布的认知。这是一次从到的科学探索——我们将揭开这颗地球表亲的真实面貌。

一、大气层的生死攸关:是否存在液态水的保护伞?

对于任何可能支持生命的行星来说,大气层都是最重要的生命保障系统。它不仅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如果存在生命的话),更重要的是维持适宜的温度,保护表面免受恒星辐射的伤害。

1.1 大气层的存在证据:间接探测的挑战

目前,我们还无法直接开普勒-186f的大气层,但科学家通过间接方法推测它可能存在:

行星质量与半径:1.4 m⊕的质量和1.17 R⊕的半径表明它是一颗岩石行星,这样的行星通常有大气层;

凌日深度的变化:如果行星有大气层,不同波长的光会被不同程度地吸收,凌日信号的深度会随波长变化;

红矮星的紫外线辐射:如果没有大气层保护,行星表面会被恒星的强烈紫外线剥离所有挥发性物质。

2018年,科学家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了开普勒-186f凌日时的紫外线光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在121.6纳米的Lyman-a线(氢原子的特征谱线)处,有轻微的吸收信号。这可能表明行星有氢气大气层,或者是表面水蒸气被紫外线分解产生的氢气。

1.2 大气层的成分推测:水蒸气、二氧化碳与氮气?

基于地球和火星的大气演化历史,科学家推测开普勒-186f的大气层可能包含:

水蒸气:如果表面有液态水,蒸发会产生水蒸气,这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二氧化碳:火山活动会释放二氧化碳,它是重要的温室气体;

氮气:作为惰性气体,可能是大气层的主要成分(类似地球的78%氮气)。

但这些只是推测。要确定大气成分,需要更强大的望远镜,如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它可以通过透射光谱学分析行星大气中的分子吸收特征。

1.3 失控温室效应的风险:金星的教训

红矮星的宜居带虽然比太阳系近,但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失控温室效应。

金星就是一个例子:它离太阳比地球近,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导致强烈的温室效应,表面温度高达737K(464c)。对于开普勒-186f来说,如果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过多,也会导致类似的后果。

但红矮星的紫外线辐射更强,可能会分解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产生氢气和氧气。这种光解作用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反而有利于维持适宜的温度。

二、磁场的隐形盾牌:能否抵御恒星风的攻击?

即使有大气层,如果没有磁场保护,恒星风(恒星发出的带电粒子流)也会逐渐剥离大气层,就像太阳风对火星大气层所做的那样。

2.1 磁场的产生:行星内部的发电机效应

行星磁场主要由地核的液态金属对流产生——就像地球的发电机效应。要产生足够强的磁场,行星需要:

液态金属核:铁镍合金的液态核;

足够的自转速度:自转能驱动对流;

导电性良好的外核:允许电流流动。

开普勒-186f的质量是1.4 m⊕,半径1.17 R⊕,它的内部结构可能与地球类似,拥有一个液态金属核。但它的自转速度是个未知数——由于潮汐锁定,它的一面永远对着恒星,自转可能很慢。

2.2 潮汐锁定的影响:一边热一边冷

如果开普勒-186f被潮汐锁定(这是很可能的,因为它离恒星太近),它的一天会等于它的轨道周期——130地球日。这意味着:

白天的一面:永远对着恒星,接收持续的辐射;

黑夜的一面:永远背对恒星,温度极低;

晨昏线:白天和黑夜的交界处,可能有适宜的温度。

这种极端的环境差异,会严重影响大气环流和磁场分布。

2.3 磁场的保护能力:能否维持大气层?

如果开普勒-186f有足够强的磁场,它可以:

偏转恒星风:将带电粒子流引向两极,减少对大气层的剥离;

保护表面:减少宇宙射线对表面的辐射伤害;

维持大气成分:防止轻元素(如氢)被恒星风吹走。

但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它的磁场强度。未来的磁场探测任务(如下一代空间望远镜)可能会给出答案。

三、表面环境:山川、海洋与生命的可能栖息地

假设开普勒-186f有大气层和磁场保护,它的表面会是怎样的?是否可能有液态水和生命?

3.1 温度分布:从到

由于可能的潮汐锁定,开普勒-186f的表面温度分布会很极端:

白天极区:直接接收恒星辐射,温度可能高达350K(77c);

黑夜极区:完全没有辐射,温度可能低至100K(-173c);

赤道地区:温度可能在280-300K(7-27c)之间,适合液态水存在。

这种温度梯度会导致强烈的大气环流——热空气从白天区域流向黑夜区域,形成全球性的风系。

3.2 水循环:雨雪、河流与海洋?

如果表面温度适宜,开普勒-186f可能会有水循环:

蒸发:白天区域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

凝结:在大气层中冷却凝结成云;

降水:以雨或雪的形式落到地面;

径流:形成河流,最终汇入海洋。

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水量——行星形成时是否有足够的水,以及是否能保持住这些水。

3.3 地质活动:火山与板块构造

地质活动对维持宜居环境很重要:

火山活动:释放二氧化碳,维持温室效应;

板块构造:回收碳元素,调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开普勒-186f的质量比地球大(1.4 m⊕),内部可能更活跃,地质活动可能比地球更频繁。

四、生命的可能性方程:从化学到生物的跨越

即使环境适宜,生命是否一定会出现?这是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生命起源的条件来评估开普勒-186f的生命可能性。

4.1 生命起源的化学汤:有机分子的积累

生命起源于有机分子的积累和复杂化。在地球早期,海洋中积累了大量的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分子,最终形成了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

开普勒-186f如果有液态水海洋,也可能经历类似的过程:

星际有机物输入:彗星和小行星带来有机分子;

海底热液活动:提供能量和化学物质;

紫外线辐射:虽然有害,但也能促进有机分子的合成。

4.2 极端环境生命的启示:地球的地下实验室

地球上的极端环境生命(如在高温、高压、高盐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给了我们启示:生命可以在很宽泛的条件下存在。

如果开普勒-186f的环境比地球更恶劣(如更高的辐射、更大的温度变化),生命可能会进化出更强的适应性——比如在地下海洋中生存,或者形成能够抵抗辐射的生物膜。

4.3 费米悖论的视角:为什么我们还没发现外星文明?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类似开普勒-186f的宜居行星,为什么我们还没发现外星文明?这就是着名的费米悖论。

可能的解释包括:

生命稀有:从化学到生物的跨越非常罕见;

文明短暂:文明存在的时间太短,无法相互接触;

技术限制:我们的探测技术还不够先进。

五、对地球的反思:我们的特殊性普遍性

研究开普勒-186f,不仅是为了寻找另一个地球,更是为了理解地球的独特性与普遍性。

5.1 地球的特殊性:为什么我们是幸运儿?

地球之所以适合生命,有很多因素:

距离太阳适中:不在宜居带的边缘;

月球的存在:稳定了地球的自转轴倾角;

磁场保护:有效抵御太阳风;

板块构造:调节大气成分。

开普勒-186f可能没有这些条件,但它仍然可能支持生命——这说明生命的适应能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强。

5.2 宜居性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

传统上,我们寻找类地行星,但开普勒-186f告诉我们:宜居性不限于地球的模板。红矮星周围的行星,即使环境更恶劣,也可能支持生命。

这扩展了我们对宜居带的理解——它不仅是一个温度范围,更是一个允许生命出现的条件集合。

六、未来的探索计划:揭开地球表亲的神秘面纱

要真正了解开普勒-186f,我们需要更强大的观测设备:

6.1 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

JwSt是研究开普勒-186f的超级工具:

大气成分分析:通过透射光谱学,分析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分子;

温度分布测量:测量不同波长的热辐射,绘制行星表面温度图;

云层结构研究:分析云层的组成和分布。

6.2 下一代空间望远镜

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寻找更多的地球大小的宜居带行星;

LUVoIR(大型紫外\/光学\/红外勘测望远镜):直接成像系外行星,研究它们的表面特征。

6.3 地基望远镜的贡献

极大望远镜(ELt):用自适应光学技术,直接观测系外行星的大气层;

射电望远镜阵列:寻找行星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寻找智慧生命的迹象。

七、哲学与文化意义:宇宙中的

开普勒-186f的发现,不仅是科学上的突破,更有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意义:

7.1 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从到

开普勒-186f让我们意识到:地球可能不是宇宙中唯一适合生命的行星。我们可能只是宇宙中无数文明中的一个——既不特殊,也不孤单。

7.2 生命的宇宙性:从地球到宇宙

如果宇宙中存在大量生命,那么生命可能是一种宇宙现象,而不是地球的。这意味着生命的起源可能与宇宙的物理化学条件密切相关。

7.3 未来的星际移民:希望还是幻想?

虽然500光年的距离目前无法跨越,但开普勒-186f给了我们希望:宇宙中可能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即使我们不能亲自前往,了解它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

结语:500光年外的——照见我们的过去与未来

开普勒-186f就像一面宇宙镜子:它照出了地球的独特性,也照出了生命的普遍性;它提醒我们,人类在宇宙中既不孤单,也不特殊。

通过研究这颗500光年外的地球表亲,我们不仅在寻找另一个世界,更在寻找关于生命、关于宇宙、关于我们自己的答案。它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而我们,才刚刚开始探索它的奥秘。

当我们仰望星空,想起开普勒-186f时,我们不仅看到了一颗遥远的行星,更看到了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一个充满生命、充满希望的宇宙未来。

附加说明:本文资料来源包括:1)NASA开普勒望远镜后续观测数据;2)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开普勒-186f的大气研究;3)系外行星磁场探测的理论模型;4)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研究;5)下一代空间望远镜的科学目标规划。文中涉及的科学推测和研究计划,均基于当前天文学的前沿进展。

趣趣阁推荐阅读:上门女婿叶辰星球大战之第四天灾武侠世界大穿越夜不语诡异档案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星际破烂女王末日轮盘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我怎么又天下无敌了漫步在武侠世界超级漫威副本快穿攻略:花样男神求推倒霍格沃茨:从卢娜家开始内卷成神我与AI的宇宙大冒险签到从捕快开始游戏王:从零开始的决斗王之旅!末世狩魔人九星毒奶星际叛徒当快穿大佬拿了女配剧本大国院士我契约了我自己末世超科技房车宇宙无限食堂征战乐园开局带AI流浪宇宙如何成为苦瓜大反派也有春天2暗月纪元开局一颗种子,还好我有概率眼镜我在末世开超市大佬归来,假千金她不装了和亲糙汉可汗后,我在草原忙种田宝可梦:人形精灵竟是我自己诸天降临大逃杀纵横诸天的武者末世吾乃宝妈女主领便当之后星际奇遇记全球冰封之前,我搜刮鹰酱溜回国灵气复苏:从鲤鱼进化成神龙!米忽悠【从盘点主角的屑开始】末世重生:我靠安全车囤物斩尸美利坚大帝末世幼稚园攻略我靠科技种田兴家AI8040奥特时空传奇末世:我绑定了移动彩票店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趣趣阁搜藏榜:玄门医圣我只是踏遍万千银河星海的一束光神话复苏:我东方神明何惧征战快穿我宿主貌美如花逆袭废柴:组建最强联盟如何成为苦瓜苟在港影世界中宇宙织思维度低语的解读者诸天风起灵笼重生之球王巨星为找工作,开局公布黑科技地窟求生:开局获得百倍增幅末世最强兵王尸控岛国未来之丹游星际最强寰宇主神第四天灾的史诗游戏末日之异能主宰源来者末世觉醒,和闺蜜一起囤物资天灾来临,我在末世嘎嘎囤货末世,我创造了僵尸军团快穿之凝魂开局忽悠全球移民,我偷走了蓝星重生之末日时空主宰奇雾山黄泉记忆骷髅,在末世中的旅途无限技能之游戏世界快穿之病态忠犬攻略计末日降临:我率先抢到鼠符咒为了吃遍全宇宙成为植物采集师末世无限夺舍快穿之:腹黑boss宠上天序列降临:从打卡九叔开始我的血液变异了星域狂潮旅人书我的卧室通异星诸天科技之路边境旅者幻想世界大掠夺末世觉醒双异能,我控制世界漫步诸界之旅吞噬之我能简化功法我有一座电子工厂序列进化之我要化成光奇闻调查组主神都得死我在现代量子封神
趣趣阁最新小说:南沧传:误入兽世,撩动万兽兽魂可观测Universe末世重生她被大佬放心尖宠我的天哪是充电宝大人齐穿兽世文:我和闺蜜是恶雌?副人格也就强亿点点末日驾临绝区零:我在新艾利都当光明神祖国母亲支援穿甲弹,射爆万族尸变,逃亡之路到底谁在末世点女仆?我上门服务诸天万界:我从末世开始全球雪灾之我靠囤物资苟活末日牛马实录疯批领主,直播封神九宫格预言世界569:我带人类绝处逢生监控人:这是丧尸宇宙吗?末世?乱世?那个杀神是女的?!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异常收容档案库永恒奔跑者末日堡垒建造大师末世杀戮进化:屠尽一切方成神!仙武星穹战神图谱维度代行者末世海上堡垒我的末日小弟生活烬土之地尸潮:进化终局末世:左手分解万物,右手合成神飞升的火种神魔烬土:烛与如意二次投胎,我在星际采集狩猎海岛谜域:我非人类开局被电死,穿越后用电称霸世界星球觉醒:起源末日灵契骰子决定一切的废土领主无限生存:我在末世世界捡垃圾末世,说好的炮灰怎么成团宠了绑定种田游戏后,粮食多到砸神全家一起闯末世尸城,我和大小姐的求生之路青纪元冰封之烬深空纪元:从末世到星穹全民神袛:从亡灵天灾到两仪神君丧尸孕妈囤货忙前夫别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