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阁和万象门这两面大旗在西荒山外围一立,就像在滚烫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花。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以更快的速度向更遥远的地域扩散。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好奇和观望,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驱动。
首先坐不住的,是西域地界上其他那些大小宗门和一些底蕴深厚的修仙家族。他们或许比不上天机阁、万象门那般声名显赫,但能在修仙界立足,谁都不是傻子。眼看着两大巨头都摆开架势,郑重其事地搞起了“考古研究”,再结合之前流传的那些关于“上古知识碎片”的传闻,哪里还按捺得住?
“连天机阁都动了,这还能有假?”
“快!派人!立刻派人去西荒山!去晚了汤都喝不上了!”
“不管有用没用,先占个地方再说!绝不能落于人后!”
短短十几天内,西荒山外围可就彻底变了样。原本只有天机阁和万象门两处相对规整的营地,如今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临时驻扎点。青木宗、黑水门这些早先暗中活动的,索性也不再遮掩,扩大了营地规模。更多闻讯赶来的宗门,如“烈阳宗”、“厚土门”、“流云剑派”等等,也都圈地扎营,挂起自家的旗帜。
这些宗门的营地规模不一,大的能容纳上百人,小的也就十几人凑合。有的学着天机阁,带来些探测法器,装模作样地搞勘测;更多的则效仿万象门,直接在营地门口摆开桌子,挂出“收购古物残片”的牌子,加入了抢购大军。收购的标准五花八门,价格也高低不一,顿时让原本被万象门稍稍规范了一点的市场又混乱起来。散修们乐得如此,抱着挖到的“宝贝”挨个营地询价,希望能卖个更好的价钱。
一些消息灵通的修仙家族也不甘示弱。他们或许没有宗门那么深厚的底蕴和庞大的研究团队,但胜在灵活机动,财力也未必逊色。几个在西域颇有影响力的家族,如主营矿产的“金家”、以灵植闻名的“木家”,也都派出了精干的队伍,建立了家族据点。他们目标更明确,主要收购与自家产业可能相关的残片,比如带有特殊矿物图谱或灵植记载的碎片,希望能从中找到提升家族产业的契机。
这股风潮甚至惊动了更遥远的存在。一日,数道清冷的流光划过天际,降临在西荒山外围一处僻静的山谷,悄然建立起一座笼罩在淡淡寒雾中的精致营地,旗帜上绣着一轮冰晶弯月——正是与苏芷瑶关系匪浅的“冰璃仙宫”的人也到了。她们并未大张旗鼓,行事低调,但那股清冷出尘的气质,依旧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苏芷瑶感应到同门气息,前往相见,得知宫中也对此次事件颇为重视,派来了两位擅长鉴古和阵法的长老,希望能从中有所收获。
就在各方势力忙着圈地、收购、研究之时,另一股更善于捕捉商机的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和效率进场了——那就是商会!
几个嗅觉敏锐的大型商会,如“通四海商会”、“聚宝阁”等,几乎在天机阁营地建立的第二天,就派出了先遣队伍。他们不像宗门那样专注于“研究”,他们的眼里只有两个字:商机!
这帮人一进场,就展现出了与修仙宗门截然不同的风格。他们不关心残片本身的知识价值,只关心这里聚集了多少人,产生了多大的需求。勘测地形?不,他们勘测的是人流走向和潜在消费能力。建立研究营地?不,他们直接找上原本的河滩坊市所在地(如今已混乱不堪),挥舞着灵石,开始大规模“拆迁”和“建设”!
通四海商会的管事指着混乱的河滩,对着一群招募来的低阶修士和工匠喊道:“把这里清出来!盖商铺!要最大的!最快的速度!”
聚宝阁的人也不甘示弱:“那边!靠近几个大宗门营地的主路旁边,建酒楼!客栈!要最好的材料!灵石不是问题!”
于是,一副奇异的景象出现了:一边是各大宗门营地里的修士们围着残片埋头研究,或与散修讨价还价;另一边则是尘土飞扬,工匠们吆喝着,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立起一栋栋木质或石质的建筑。坚固的商铺、宽敞的酒楼、舒适的旅馆,甚至还有专门供修士交换信息的茶楼、售卖基础丹药符箓的杂货铺,如同凭空生长出来一般,迅速取代了原本散修自发形成的简陋摊点。
商会的运作效率极高,他们深谙如何满足需求。很快,一条粗糙但功能齐全的“商业街”雏形,就在西荒山外围形成了。这里提供食宿、交易、补给、信息交流等一条龙服务,虽然价格不菲,但确实为越来越多聚集于此的修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原本混乱无序的河滩地带,在商会资本的强力介入下,竟开始呈现出一种畸形的、带着浓厚商业色彩的“秩序”。散修们发现,他们挖到东西可以到商会设立的“公正交易行”寄卖,省去了很多麻烦;累了饿了有地方休息吃饭;想打听消息也有专门的茶馆。虽然失去了最初那种自发探索的野趣,但生存环境确实改善了不少。
西荒山外围,彻底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和淘金地。宗门、家族、商会、散修,各方势力鱼龙混杂,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在这片突然变得炙手可热的土地上,演绎着一场喧嚣而真实的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