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李特现身斯台普斯中心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距离尼克斯季后赛被淘汰更是过去了一个多月。然而,麦迪逊广场花园顶层的尼克斯管理层办公室,依旧保持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沉默。没有电话,没有会谈邀请,甚至连一份通过媒体放风的、安抚人心的“我们爱李特,续约在即”的官方辞令都没有。
这种沉默,像一根不断拧紧的发条,终于让纽约的球迷们彻底坐不住了。
起初是社交媒体上的请愿活动,“留下我们的王!#李特属于纽约”迅速冲上了本地话题榜首位。接着,一些球迷自发组织的、小规模的聚集活动开始在mSG外出现。他们举着手工制作的标语牌,上面用粗重的马克笔写着:
“我们不要勒布朗,我们只要李!”
“多兰,睁开眼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纽约之王!”
“五年两冠,尊重何在?”
“没有李特的纽约,只是另一个笑话!”
甚至有激动的球迷集资租下了一架小型飞机,拖着一条巨大的横幅在曼哈顿上空盘旋,横幅上只有简单粗暴的一句话:“签下他!多兰!现在!”
这股情绪也迅速蔓延到了本地的体育谈话电台。主持人和听众们几乎一边倒地抨击管理层的迟钝和愚蠢。
“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名叫文尼的出租车司机在电话里对着电台主持人咆哮,“他们是在等什么?等勒布朗·詹姆斯亲口说他爱死纽约了?看看李为我们做了什么!他带来了冠军,带来了荣耀,他把这座球馆变成了联盟最可怕的主场!而现在,我们他妈的要冒着失去他的风险,就因为多兰那个疯子还做着同时拥有两个超级巨星的白日梦?”
另一个自称是曼哈顿律师的女球迷则冷静地分析:“从商业逻辑上看,放走李特是彻头彻尾的愚蠢。他不仅仅是一个球员,他是一个品牌,一个文化符号。他带来的球场外经济利益,远远超过一份顶薪合同。管理层现在的犹豫,是对球队资产和球迷情感的极度不负责任。”
就在这股球迷抗议的浪潮逐渐涌向高潮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李特别墅的门口——斯派克·李。这位尼克斯的头号球迷、纽约的文化标志之一,此刻脸上没有了往日的张扬和戏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沉重和焦虑的神情。他穿着一件定制的外套,上面却巧妙地将李特的77号与自己的导演标志融合在一起。
“李,”斯派克走进来,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给了李特一个用力的拥抱,“外面的声音,你都听到了。”
李特把他引到客厅,给他倒了杯水,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想听不到都难。那架飞机差点把我房顶的风向标震下来。”
斯派克勉强笑了笑,接过水杯,却没有喝。他深吸一口气,看着李特,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甚至是恳求:“李,我知道……我知道管理层那帮蠢货做得不对。他们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幻想着最完美的剧本。但是……纽约需要你。球迷需要你。马特法可,我,马特法克需要你。”
他挥舞着手臂,情绪有些激动:“看看你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两个总冠军!把该死的湖人踩在脚下!你让尼克斯重新成为了联盟的焦点,让麦迪逊花园重新变成了篮球的麦加!你不仅仅是我们的英雄,你是这座城市的脉搏!没有你,这里的一切都会黯淡下去!”
李特安静地听着,手指摩挲着玻璃杯壁。等到斯派克情绪稍微平复,他才抬起眼,目光平静。
“斯派克,我们是朋友,很好的朋友。我们一起赚了很多钱,也一起创造了些值得回忆的东西。所以我跟你说这些。”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语言,也像是在压下某种情绪。
“你说,我带来了总冠军。是的,两个。你说,我让尼克斯重新成为焦点。没错。你说,我是这座城市的脉搏……也许吧。”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直视着斯派克,“但是,斯派克,我带来的,仅仅是球场上的胜利吗?”
“我带来的,是让尼克斯的市值在这几年里飙升的数字;是我身上那些让纽约在全球范围内曝光的符号;是因为我的成功而获得更多商业机会的合作伙伴;是让这座球馆每个夜晚都座无虚席的票房保证;是让纽约这座世界之都,在篮球领域重新挺直腰杆的底气。”
他的语气依旧平稳,但话语里的分量却越来越重。
“我把我职业生涯的五年给了纽约,我给了你们胜利,给了你们荣耀,给了你们实实在在的、数不清的美元。”李特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冷意,“那么,斯派克,请你告诉我,詹姆斯·多兰,他给了我什么?”
他微微歪了歪头。
“除了那份我靠自己实力挣来的顶薪合同,他给了我什么?在所有人都知道勒布朗是那个‘plan A’,而我可能是那个‘备胎’的时候,他给过我一个明确的、带有尊重态度的承诺吗?在自由市场开启前这段最关键的时间里,他哪怕派人给我送一束花,或者打个电话说一句‘李,是我们第一选择’,有过吗?”
李特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弧度。
“没有。只有沉默。一种傲慢的、觉得我理所当然应该等待、应该理解的沉默。斯派克,尊重是双向的。球场上的尊重,我用篮球赢得了。但球场外的尊重呢?”
他最后问道,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斯派克·李的心上。
“斯派克,我给纽约带来了两个总冠军和巨大的商业利益,但是尼克斯在干什么?他给我的尊重呢?”
斯派克·李张了张嘴,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脸上那标志性的、能言善辩的表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言的窘迫和深深的无力感。他想为多兰辩解,想说那只是商业策略,想说自己会去尽力斡旋……但看着李特那双平静却无比坚定的眼睛,所有的话都卡在了喉咙里,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看着眼前这个他无比欣赏、甚至崇拜的年轻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划出了那条界限——一条关于价值、付出与尊重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