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晨光尚未完全驱散晨雾,通往南城门的官道两侧已挤满了百姓。
从凌晨开始,沿街的商铺就挂出了朱红绸缎,上面用金线绣着“恭迎姜小姐凯旋”“少将军威武”的字样;
小贩们自发摆起摊位,免费提供热粥与糕点,
连平日里喧闹的茶馆,此刻也静悄悄的,
所有人都朝着城门方向眺望,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期待。
巳时刚过,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伴随着清脆的铜铃声。
那是姜家小队归来的信号!
百姓们瞬间沸腾,孩童们举着自制的木牌蹦跳欢呼,木牌上歪歪扭扭的“姜神医”“少将军”三个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很快,一队身着银甲的精锐骑兵出现在视野中,为首的两人正是姜临月与姜临风。
姜临风虽未完全康复,却依旧挺直脊背骑在战马上,银色铠甲上还残留着北诏雪山的冰霜痕迹,
腰间佩着皇帝提前赏赐的玄铁弯刀,刀鞘上的“骁骑”二字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他脸色虽仍有些苍白,眼神却锐利如鹰,朝着两侧百姓微微颔首,引得一阵更热烈的欢呼。
他身旁的姜临月则身着淡紫色郡主朝服,衣摆绣着缠枝莲纹,腰间系着一枚刻有“惠安”二字的羊脂玉扣,是之前皇帝特赐的信物。
她的长发被整齐挽成飞天髻,仅用一支碧玉簪固定,没有过多装饰,却难掩那份历经生死后沉淀的沉静与锋芒。
她手中捧着一个描金锦盒,里面盛放着剩余的冰晶莲与誊写工整的净化药方,每一步都走得从容而坚定。
“是姜小姐!真的是她!”
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
百姓们纷纷涌到路边,手中捧着热汤、干果,甚至有人抱着自家种的蔬菜,想要递到队伍手中。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被孙子搀扶着挤到前排,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布包,看到姜临月时,眼泪瞬间涌了出来:
“姜小姐!多谢您啊!若不是您的药方,老婆子我早就不在了!”
姜临月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扶住老妇人,声音温和:
“老人家快别这么说,为民治病是我的本分。
您身体刚好,可不能激动。”
她接过老妇人递来的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晒干的草药,
是老妇人自己上山采的,虽不值钱,却满是心意。
“谢谢您,我收下了。”
姜临月郑重地将布包放进袖中,这一举动让周围的百姓更加感动,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
队伍行至南城门时,气氛达到了顶峰。
城门楼前,明黄色的龙旗迎风招展,皇帝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龙袍,
率领文武百官站在台阶上,身后是排列整齐的禁军,甲胄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气势威严。
这是大晟开国百年来,第一次有臣子能让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份荣宠,足以让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臣女姜临月、姜临风,幸不辱命,携冰晶莲与净化药方归来,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临月与姜临风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穿透了喧闹的人群,清晰地传到皇帝耳中。
皇帝快步走下台阶,亲自上前将两人扶起,双手握住姜临月的手腕,语气中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姜小姐,临风卿家,你们辛苦了!
边境瘟疫肆虐三月,朕日夜忧心,是你们深入险境,为大晟解了燃眉之急,救万民于水火,此功当记于社稷!”
站在百官之首的姜巍,看着一双儿女挺拔的身影,听着周围百姓不绝于耳的欢呼,
这位征战沙场数十年、从未在人前露过脆弱的老将,眼眶竟忍不住泛起了泪光。
他想起数月前,女儿刚到边境时的疏离与戒备,想起儿子重伤昏迷时自己的焦急与无助,再看如今。
女儿受万民爱戴,眼中满是担当;
儿子虽带伤,却已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一股难以言喻的骄傲与欣慰,如同潮水般淹没了他,他在心中默默念道:
“姜家列祖列宗在上,儿孙未辱没门楣!”
随后的封赏仪式在皇宫太和殿举行。
殿内香炉袅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庄重而肃穆。
皇帝坐在御座上,目光扫过殿中众人,高声宣布第一道旨意:
“镇国公姜巍,统军有方,教子得力,镇守边境数十年,护我大晟安宁。
今加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赐镇国公府一座,爵位可世袭罔替,其妻林氏追封一品诰命夫人!”
姜巍上前一步,躬身谢恩,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臣姜巍,谢陛下隆恩!
臣此生定当竭尽所能,守护大晟疆土,不负陛下信任!”
“骠骑将军姜临风,勇闯北诏雪山,舍命护卫冰晶莲,战功卓着。
今晋封为骁骑将军,赏穿紫袍金带,赐免死金牌一枚、良田千亩,宅院一座!”
姜临风单膝跪地,语气坚定:
“臣谢陛下隆恩!臣此生唯以马革裹尸、保卫家国相报!”
他的话音刚落,殿中百官纷纷露出赞赏之色,皇帝也笑着点头:
“好一个刚正不阿的骁骑将军!既如此,朕再赏你良驹十匹,以助你日后征战!”
最后,皇帝的目光落在姜临月身上,语气比之前温和了数倍,带着显而易见的器重:
“姜临月,你以女子之身,研制净化药剂,深入敌国获取药引,根除边境瘟疫,救数十万百姓性命,其功甚伟,远超寻常男子。
朕特赐你‘护国神医’封号,享郡主俸禄,可随时入宫见驾,无需通报。
此外,朕再许你一个承诺。
无论你所求何事,只要不违国法、不悖道义,朕皆可应允。”
此言一出,殿中百官皆露出震惊之色。
要知道,“郡主俸禄”已是极高的荣宠,“随时入宫”更是打破了后宫与前朝的界限,
而“一个承诺”,几乎等同于赋予了姜临月“法外开恩”的特权,这份待遇,即便是皇室公主也未必能及。
然而,姜临月却依旧从容不迫。
她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语气平静却带着心怀天下的格局:
“臣女谢陛下隆恩。
臣女所求,并非个人富贵,而是希望陛下能下令,让太医院牵头,在全国推广净化药方,
并建立水源检测制度,定期排查各地水源,避免日后再发生类似瘟疫。
臣女只想护佑大晟百姓长久安康,别无他求。”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深深的赞赏,他站起身,高声道:
“好!好一个心怀百姓的‘护国神医’!
朕准了!即刻下令,太医院全员配合,在大晟国土之内推广药方;
另设‘水源检测营’,由姜临月总领其事,所需人力、物力,皆由户部优先拨付!”
封赏仪式结束后,姜家一行人走出皇宫,再次被百姓团团围住。
姜临月被众人拥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她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群。
有曾在疫区被她救治的流民,有沿街商铺的店主,有穿着学堂制服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喜悦与感激。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姜临月的朝服上,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她身边,姜巍正与几位老臣交谈,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笑容;
姜临风站在她身侧,时不时替她挡开拥挤的人群,眼中满是对妹妹的骄傲。
这一刻,姜临月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守护”带来的重量与满足。
不是现代执行任务后短暂的成就感,而是看着自己守护的人能安居乐业、展露笑颜的长久心安。
这份感觉,比任何荣誉都更让她动容。
她的目光穿过人群,与站在街角的沈昭阳、谢流云相遇。
沈昭阳身着粉色衣裙,朝着她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同为女子的欣慰与敬佩;
谢流云则穿着青色锦袍,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悄悄比了个“一切安好”的手势,示意京中局势稳定。
她的目光再移向稍远处的柳树下,萧清霁身着月白色锦袍,正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上前凑热闹。
春风拂动他的衣摆,柳叶落在他的肩头,柔和了他平日里清冷的气质。
四目相对时,萧清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朝着她微微颔首。
无需言语,两人心中都明白。
他们曾为了守护这片土地、守护百姓安宁而各自奋战,如今,终于迎来了想要的和平与安宁。
姜家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成为大晟朝无人能及的功勋世家。
而姜临月站在高台上,感受着百姓的欢呼与家人的陪伴,心中清楚。
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她将带着“护国神医”的使命,继续守护大晟的百姓,让这份安宁与祥和,长久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