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的晨雾还未散尽,殿内的盘龙柱在烛火下投出森冷的阴影。
皇帝萧天胤坐在龙椅上,指尖摩挲着御案上的玉如意,目光扫过阶下躬身待命的文武百官。
近日朝中异动频频,瑶光阁纵火、皇子暗查、边境风声渐紧,桩桩件件都像细密的针,扎在他心头。
“陛下,西市货栈失火案已查明,确系人为纵火,现场未留下任何有效线索。”
大理寺卿躬身禀报,语气带着几分惶恐,“另外,京郊发现多股不明势力活动,似与瑶光阁有关。”
萧天胤沉默着,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多年的帝王生涯让他深谙权术之道。
朝中暗流涌动,皇子们野心渐露,与其一味压制,不如主动抛出诱饵,看看谁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
“传朕旨意。”萧天胤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三皇子萧云澈,聪慧机敏,着令督办今年春闱,务必确保科考公正,选拔贤才;
四皇子萧云逸,心思缜密,着令前往江南巡视漕运,核查粮船损耗,解决沿岸百姓吃水难题;
五皇子萧云笙,行事沉稳,着令前往北境,核查边镇粮饷发放情况,安抚军心。”
旨意一出,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文武百官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
春闱关乎官员选拔,漕运涉及国计民生,边镇粮饷更是牵动军心,皇帝将这三件要务分别交给三位皇子,明摆着是要考验他们的能力,为未来储君人选铺路。
待百官退下,乾清宫内只剩下萧天胤与内侍总管李胜。
李胜躬身道:“陛下,三位皇子素来各有侧重,您将这三件要事交予他们,是想看看谁更适合……”
“朕老了,精力不如从前。”
萧天胤打断他的话,目光望向窗外,眼中带着几分疲惫,“这江山,迟早要交到他们手中。
云澈有野心,却过于急躁;
云逸心思细,却不够果决;
云笙果断,却少了几分魄力。这次让他们督办要务,既是考验,也是历练。”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瑶光阁在京作乱,背后牵扯甚广;
边境又有异动,若皇子们连这点事都办不好,将来如何能掌控天下?
朕要看看,谁能在处理要务的同时,揪出背后的隐患;
谁又会只顾眼前政绩,忽略潜在的危机。”
李胜心中了然,皇帝看似放权,实则处处留了后手。
春闱有翰林院老臣辅佐,漕运有江南织造监督,边镇有老将牵制,既能让皇子们施展能力,又能防止他们做出出格之事。
“陛下深谋远虑,奴才明白您的苦心。”李胜恭敬地说道。
萧天胤微微点头,拿起御案上的密报。
那是暗卫送来的消息,提及三皇子与瑶光阁有间接牵扯,五皇子与齐将军等武将往来密切。
“朕倒要看看,他们在这次考验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三位皇子接到旨意时,反应各不相同。
三皇子萧云澈正在府中与谋士商议如何调查瑶光阁,听闻旨意,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狂喜。
“督办春闱!”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茶杯险些摔落在地,“父皇这是认可我的能力,给我拉拢文官的机会!”
谋士却冷静地提醒:“殿下,春闱看似风光,实则暗藏风险。
往年科考常有舞弊之事,若处理不当,不仅会惹父皇不满,还会得罪朝中勋贵。而且,淑妃娘娘那边……”
萧云澈眼中的狂喜渐渐褪去,他想起淑妃近日的叮嘱,让他借机打压四皇子与五皇子的势力。
“你放心,我自有打算。”
他冷笑一声,“春闱之事,我会严格把关,既让父皇满意,又能趁机安插自己人,顺便揪出几个与四皇子有关的舞弊官员,让他颜面扫地。”
与此同时,四皇子萧云逸正在书房整理江南漕运的资料。
接到旨意后,他平静地将资料收好,对身边的侍从道:“备车,去宸王府。”
侍从有些疑惑:“殿下,您刚接旨,不先准备前往江南的事宜吗?”
“江南漕运积弊已久,不仅有官员贪腐,还有水匪作乱,单凭我一人,难以解决。”
萧云逸语气淡然,“宸王殿下曾在江南任职,熟悉当地情况,我去请教他,能少走许多弯路。”
他心中清楚,皇帝让他巡视漕运,不仅是考验他的能力,更是想看看他是否能联合朝中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而五皇子萧云笙接到旨意时,正在军营与士兵一同操练。
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前来传旨的内侍道:“烦请公公回禀父皇,儿臣定不辱使命,核查好边镇粮饷,安抚好军心。”
待内侍离开,萧云笙忙去了齐将军府,五皇子的外祖家:“舅舅,北境条件艰苦,且边镇将领多是老将,未必会配合我的核查。
万一出了差错,恐会影响我在父皇心中的印象。”
齐烈拍了拍萧云笙的肩膀:“正因为艰苦,才更要去。
边镇是京城的屏障,粮饷之事关乎士兵性命,绝不能有半分马虎。
至于将领不配合,我自有办法。
只要你真心为士兵着想,他们定会理解。”
他心中明白,皇帝让五皇子去北境,是想考验他的沉稳与魄力,这正是他弥补自身不足的机会。
皇帝的旨意很快传遍京城,引发轩然大波。
文官集团纷纷向三皇子萧云澈示好,希望能在春闱中为自家子弟谋得一个好前程;
江南的商户则期盼四皇子萧云逸能早日解决漕运问题,让货物运输更加顺畅;
边镇的士兵们也在议论五皇子萧云笙,期待他能查清粮饷克扣之事,让大家能拿到足额的军饷。
而淑妃与顾丞相得知消息后,却陷入了沉思。
“皇帝这是在为储位做准备,云澈必须在春闱中做出成绩,才能稳固我们的势力。”
淑妃对着顾丞相派来的使者说道,“你告诉丞相,让他暗中协助云澈,确保春闱顺利,同时找出四皇子与五皇子的把柄,不能让他们抢了云澈的风头。”
顾丞相接到消息后,立刻安排人手协助萧云澈,同时派人前往江南与北境,试图干扰四皇子与五皇子的任务。
“绝不能让云逸与云笙顺利完成任务,否则我们的计划会受到影响。”顾丞相对着手下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宸王萧清霁得知三位皇子的任务后,却对前来请教的四皇子萧云逸道:“陛下此举,看似在选储,实则在为平定瑶光阁与边境之乱铺路。
你在江南巡视漕运时,要多留意是否有瑶光阁的人在暗中活动;云笙在北境,也要警惕边镇将领与叛军的联系。”
萧云逸恍然大悟,他之前只关注漕运本身,却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多谢王叔提醒,儿臣明白了。”
三位皇子领旨,心思各异。
萧云澈急于证明自己,想借机打压对手;
萧云逸专注于解决漕运问题,同时留意瑶光阁的动向;
萧云笙则想着查清粮饷克扣,安抚军心。
而朝堂之上,文官、武将、勋贵们也开始重新站队,或支持三皇子,或辅佐四皇子,或看好五皇子。
朝堂格局,因皇帝此举而变得更加微妙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