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那天,远郊社区的居民早早在路口等着,李师傅带着手绘的光伏板安装示意图,手把手教大家测量、选址;张工程师帮他们核算改造预算,推荐性价比高的设备;苏景妧和林晓则把“绿色积分”制度、旧物置换角的经验,一条条写下来,分给社区的负责人,看着大家眼里的期待,苏景妧突然觉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傍晚返程时,远郊社区的居民追着车挥手:“谢谢你们!等我们的光伏板装好,一定邀请你们来做客!”苏景妧笑着点头,车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暖黄色,像极了小区光伏路灯的光。
这时,001的声音轻轻响起:“宿主,温暖和绿意蔓延时,会让更多人找到共建家园的力量。”苏景妧望着窗外掠过的风景,远处的村庄里,灯火渐渐亮起,和自己小区的灯光连成一片,像一条温暖的星河。
她知道,“理想家园”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下个月,远郊社区的光伏板会亮起第一盏灯;或许下一季度,“绿色交流会”会有更多新面孔;或许有一天,这抹绿意会蔓延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而她和林晓、李师傅、张大爷,还有所有为“绿色家园”努力的人,都会一直走下去,用一个个小行动,让更多窗户透出温暖的光,让更多土地长满生机的绿。
远郊社区的光伏板亮起那天,特意给苏景妧他们发来了视频,镜头里,居民们围着亮堂堂的路灯拍手,几个孩子举着用废旧材料做的小灯笼,在灯光下跑来跑去,视频背景里还传来李师傅熟悉的大嗓门:“看这亮度,以后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怕费电啦!”
苏景妧把视频转发到“绿色社区交流群”,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刷屏“恭喜”,还有社区提议要组团去远郊社区“取经”,看看不同环境下的绿色改造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趁着这股劲儿,林晓提议在群里发起“绿色金点子”征集活动,不管是节能小发明、旧物改造妙招,还是社区管理新想法,都能投稿,优秀的点子还能在下次交流会上重点推广。
征集通知发出没几天,投稿就堆满了苏景妧的手机,有居民分享了“阳台微菜园”种植法,用塑料瓶做成悬挂式花盆,既不占地方又能收获蔬菜;还有社区提出“绿色出行搭档”计划,鼓励居民结伴骑车出行,每月统计骑行里程,给“最佳搭档”送绿植奖励,其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个刚上初中的孩子发来的“光伏板清洁机器人”设计图,虽然只是简单的手绘稿,却标注了“自动感应灰尘”“太阳能供电”等巧思,苏景妧立刻联系上孩子家长,邀请孩子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的想法。
交流会当天,那个叫小宇的孩子站在台上,拿着设计图紧张又认真地讲解,台下的居民和工程师们都听得格外专注,张工程师还特意走上台,蹲下来和小宇讨论:“你这个想法特别棒,咱们可以试试用废旧零件先做个简易模型,叔叔帮你一起改进!”小宇眼睛一下子亮了,用力点头:“真的吗?那我以后要发明更多能帮社区省电的东西!”
这场交流会后,小区里多了个“绿色小创客角”,就设在种植园旁边,居民们把家里的废旧齿轮、电路板、塑料盒都捐过来,张工程师和李师傅轮流当“指导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小发明,小宇和几个小伙伴真的做出了简易版光伏清洁小工具,虽然只能手动操作,却让孩子们成就感满满,每次清洁光伏板时,都抢着用自己做的工具。
转眼到了冬天,小区的“绿色积分”派上了新用场,苏景妧和居民们商量后,把大家攒的积分换成了米、面、油和过冬的棉被,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送物资那天,张大爷带着几个退休老人一起上门,不仅送去了东西,还帮老人检查了家里的水电,李师傅特意给老人的窗户贴上了保温膜,笑着说:“这样冬天就暖和多啦,有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老人拉着他们的手不停道谢,眼里泛着泪光:“住在这个小区,真比亲人还亲。”苏景妧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她突然发现,“绿色社区”早已不只是节能、环保的代名词,更成了邻里之间互相温暖的纽带。
这天晚上,苏景妧收到了街道办的消息,说区里要推广他们的“绿色积分+邻里互助”模式,邀请她和林晓去给其他街道的工作人员做分享,林晓看着消息,笑着对苏景妧说:“你看,咱们的‘种子’不仅发芽、长叶,还开始结果了!”
苏景妧望向窗外,光伏路灯的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桌上那张“绿色金点子”征集活动的合影上,照片里,小宇举着自己的设计图笑得灿烂,李师傅和张工程师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居民们挤在一起,每张脸上都带着笑意。
这时,001的声音轻轻响起:“宿主,当绿意与善意交织,理想家园会生长出最动人的模样。”
苏景妧笑了笑,拿起手机在群里发了条消息:“下周末,咱们搞个‘暖冬邻里宴’吧,大家带上自家做的菜,在广场上一起吃,聊聊新一年的绿色计划!”消息刚发出,群里就被“好呀”“我要做红烧肉”“我带刚腌的酸菜”刷屏了。
她知道,新的故事又要开始了,或许明年,“绿色小创客角”会走出更多像小宇一样的孩子;或许以后,“邻里互助”的模式会蔓延到更多社区;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每个社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模样。而这条路,会有越来越多温暖的人一起走,让绿意常青,让善意永存,让每一盏亮起的灯,都成为照亮彼此的光。
“暖冬邻里宴”那天,小区广场上支起了长长的折叠桌,居民们端着自家的拿手菜陆续赶来。王阿姨带来了刚炖好的萝卜排骨汤,热气腾腾的汤里飘着翠绿的葱花;张大爷的酱肘子色泽红亮,刚摆上桌就被孩子们围了过来;年轻夫妻则端出了创意十足的“蔬菜沙拉杯”,用玻璃罐层层叠起生菜、番茄和自制的油醋汁,既好看又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