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石娃那样的民夫在尘土与血汗中,用生命为帝国的“血管”奠基时,在那遥远的巴蜀之地,有一位女性,正用她精明的商业头脑,敏锐地捕捉着这庞大工程可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商机。
她,就是巴寡妇清。
如果用现代眼光看,巴寡妇清女士绝对是秦帝国版的“商业女王”、“顶级女富豪”。她继承并壮大了夫家经营朱砂(丹砂)的产业,这玩意儿在古代可是紧俏货,不仅是炼丹修仙、绘画颜料的重要材料,还具有药用价值,甚至用于防腐。她的生意网络遍布巴蜀,富可敌国,连秦始皇都对她礼遇有加(史载“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这位女企业家,不仅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更有着极强的政策洞察力和执行力。当“车同轨”的诏令传到巴蜀时,许多商贾还在观望、抱怨改造车辆的成本,巴清却已经果断下令,将自己旗下所有主要跑长途的商队车辆,全部按照“六尺轨”的新标准进行了改造或定制。
此刻,在巴郡她的货栈大院外,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正在做最后的出发准备。十几辆货车整齐排列,车轮之间的宽度,都用标准的秦尺仔细校验过,确保是精确的六尺。车上满载着用木箱和麻袋妥善包装的巴蜀特产——上好的朱砂、珍稀的药材(如黄连、川芎)、或许还有精美的蜀锦。
巴清本人,穿着一身利落的、兼具实用与贵气的深色衣裙,正在亲自检查。她年纪不算很轻,但眼神锐利,举止干练,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夫人,所有车辆都已查验无误,符节、货单、通关文书也都备齐了。”商队管事躬身汇报。
巴清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那些改造一新的车轮,又看向东方,那条刚刚贯通不久、连接巴蜀与关中的**驰道**(或者说,是这条超级高速公路网的巴蜀段)。
“此次前往咸阳,主要走新修的驰道。”巴清对管事吩咐道,“仔细体会一下,与以往行程有何不同,路况、车速、关卡查验,皆需留意,回来报我。”
“是,夫人!”管事心领神会。他知道,夫人这是在为未来更大规模的商业扩张做前期“路测”。
商队出发了。起初的一段路,还是熟悉的蜀道,虽然经过初步整修,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底子还在,崎岖盘旋,车队行进缓慢,颠簸不已。伙计们和车夫们习以为常,默默忍受。
几天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当他们转入那条新修筑的、被称为“驰道”的官道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甚至有些不适应。
好家伙!这路……也太宽了吧!
“道广五十步”是什么概念?车队行走在上面,感觉空旷得有点奢侈!并排跑七八辆马车都绰绰有余!路面不再是坑洼的土路,而是用那种被称为“隐以金椎”的工艺,分层夯筑得极其坚实、平整。车轮压上去,不再是令人烦躁的颠簸和摇晃,而是一种沉稳、顺滑的滚动感,只有规律的、轻微的轱辘声。
道旁,新栽的树苗已经吐露新芽,整齐地排列着,如同两列忠诚的卫兵,标志着道路的边界,也带来了一丝荫蔽的希望。
“嘿!这路……真他娘的带劲!”一个年轻的伙计忍不住爆了句粗口,脸上满是新奇和兴奋,“赶起车来,省力多了!这马跑得也欢实!”
车队管事坐在头车上,感受最为明显。他拿出以往行商的路线图和计时沙漏(假设有简易的计时工具),仔细比对。同样的距离,走驰道比走以前的旧官道,速度快了接近一倍!而且,因为颠簸减少,车辆和货物的损耗也大大降低,驾车的车夫和拉车的牲口,疲劳度也显着下降。
这节省下来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钱和时间啊!
商队行进途中,自然要经过数个关卡。以往,这是最耗时、也最让人头疼的环节。
不同地区的关卡,查验标准不一,官吏态度刁难,甚至需要打点。更重要的是,因为以前车轨不一,如果你的车不符合当地主要规制,还可能被要求换车或者接受额外的“技术检查”,麻烦无穷。
但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
商队抵达第一个重要关卡。关隘也是新修的,显得更加宏伟和气派。守关的**吏员**和兵士,虽然依旧表情严肃,但办事流程却规范了许多。
管事上前,递上早已准备好的、用标准小篆书写的货物清单、符节(通行证)以及纳税凭证(如果已提前缴纳)。
吏员接过文书,目光首先扫过车轮——统一的六尺轨,符合新规,点点头。然后,他仔细核验符节的真伪,对照清单清点货物的大致种类和数量(主要是看是否有违禁品或与清单严重不符)。
整个过程,没有多余的刁难,没有暗示性的索贿(至少不明显),一切按照既定的规章办事。因为文字统一,吏员阅读清单毫无障碍;因为车轨统一,无需进行额外的车辆适配性检查。
“查验无误,放行!”吏员盖上官印,挥了挥手。关卡的大门缓缓打开。
整个过程,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
管事心中暗喜,回到车上,对巴清派来的心腹伙计低声道:“这驰道,配上这统一的车轨和文字,过关简直像换了天地!以往在此处关卡,少说也得耽搁半个时辰,还得陪着笑脸说好话。你看现在,一炷香的功夫就搞定了!”
伙计也感慨:“是啊,看来咸阳那边,这回是动了真格的。这规矩立起来,对咱们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倒是件好事。”
商队继续在平坦宽阔的驰道上行进,将蜀地的青山绿水逐渐抛在身后,向着关中平原进发。
巴清虽然未亲自随行,但通过管事的定期飞鸽传书(假设有)或驿站快信,她很快就收到了关于驰道体验的第一手报告。
听着心腹详细描述驰道的宽阔平坦、车速的提升、车辆损耗的降低、以及关卡通行效率的提高,巴清那双精明的眼睛越来越亮。
她坐在自己那间摆满了账册和地图的书房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案几。她的脑子里,正在飞速地进行着成本效益分析。
“时间缩短近半……这意味着同样时间内,可以完成更多的贸易循环,资金周转更快。”
“车辆货物损耗降低……直接减少了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
“关卡畅通,节省了隐性成本(打点、拖延)和不确定性……”
“而且,这路如此之好,以前不敢运的某些易碎、贵重的商品,现在也可以考虑长途贩运了……”
一条条好处在她心中罗列出来。她仿佛看到,一条条金色的商路,正沿着这些崭新的驰道,从巴蜀延伸出去,辐射向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东方的盐铁、北方的皮毛、南方的珠宝、关中的手工业品……都可以通过这条高效的网络进行快速流通。
“这驰道,不仅是帝国的血管,更是我巴清商业帝国的黄金通道啊!”她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她脑海中成型:仅仅利用这条通道做生意还不够,她应该更进一步,主动靠近这权力的中心,靠近那个下令修建这一切的皇帝。
“或许……我该去一趟咸阳。”巴清喃喃自语,“觐见始皇帝,表达我对他统一伟业,尤其是这‘车同轨、修驰道’之策的支持。若能获得皇帝的青睐,哪怕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认可,对于我的生意,将是无可估量的助力……”
她开始认真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行性。进贡些什么?说些什么?如何打动那位高高在上、威严莫测的始皇帝?
驰道,这条原本为了军事和政治目的而修建的超级工程,其强大的经济潜力,已经开始被最具商业头脑的人所捕捉和利用。帝国的统一,正在催生着新的经济模式和商业机遇。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我们的小吏荀义,可能刚刚接到新的任务,不仅要推行小篆,还要负责监督本区域内驰道的修筑和车轨统一的落实。他的“荣耀”与“重压”,即将达到一个新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