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远皱起眉头,耐心劝道。
“福生,发烧可不是小事,万一烧成大病就麻烦了,去医院看看,拿点药吃,或者打一针,好得快。”
王福生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嘴硬的很。
“我不去,不去,发烧睡一觉出出汗就好了。”
刘栓柱看了一眼陆明远,平常这孩子还是挺听话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这么犟,怎么说都不听。
他耐着性子也在一旁帮腔。
“你这孩子,你明远哥说得对,别犟了,身体重要。你看你现在难受成这样,去医院检查一下。”
说到这儿他还吓唬道:“你看咱们街口那个宝哥,就是十岁的时候发烧烧坏了,烧成了个傻子,你不会想跟他一样吧?”
王福生还是不为所动,紧紧抿着嘴也不说话,死犟死犟的。
陆明远不知道咋回事,就严肃地说。
“福生,你要是不去,万一病情加重,以后落下病根,那才是得不偿失,我既然管你,就不会让你有事,这钱不用你操心。”
陆明远以为他担心钱的事儿,就又放缓了语气说道。
“钱不用担心,去医院打针花不了几个钱,听话。”
王福生犹豫了,低着头不说话。
但还是抱着胳膊不肯去。
陆明远和刘栓柱都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说的口干舌燥,人家就是不吭声。
就在两人无计可施时,陆明远突然想起王福生之前说过自己的身世。
他有些明白怎么回事儿了,就蹲下身子,轻声问道。
“福生,是不是因为你爹妈在医院去世,所以你有点害怕去医院?”
王福生身子一颤,眼眶泛红,一开始还是沉默不语,但到后面终于松了口,轻轻点了点头。
陆明远心里一揪,拍了拍他的肩膀。
“福生,你爹妈的事情那是意外,现在的医院技术越来越好了,而且你也就是个发烧,打一针就没事儿了,怕啥啊。”
听明白了怎么回事的刘栓柱也在一旁附和。
“对啊,就是个发烧,怕啥的,你都是大人了,又不是小孩儿。”
王福生咬着嘴唇,在他俩的劝说中,慢慢的点了点头。
刘栓柱在家休息顺便整理好上午要给张大壮那边送的山货,而陆明远则带着王福生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王福生是风寒,前几天下雨他没地方躲,淋了一段路。
回到家也没有喝热水洗热水澡。
他仗着年轻,觉得自己身体好没事儿,也就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其实他这几天都觉得不舒服,但是没当回事儿,昨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免疫力低下,今天就发起烧来了。
并没有什么大事儿,打一针就好了。
从医院里出来,陆明远路过早点摊给他买了一斤油条。
王福生最爱吃的就是油条和油炸糕,尤其是白糖馅儿的油炸糕,他最爱吃。
摊主要收摊了,剩的五个油炸糕按照两个的价格都给了他俩。
陆明远手里拎着油条,王福生跟在他身后,一口一口的吃着油炸糕,吃的满嘴流油。
走到一家小摊前,陆明远又给他买了一瓶汽水。
王福生到底年纪不大,还是很喜欢这种垃圾食品的,没一会儿汽水和油炸糕就都吃进了肚子。
“谢谢你明远哥,给你添麻烦了。”
陆明远笑了一声,调侃道。
“你现在都开始学会说客气话了,生病要多吃东西,待会儿你回家就好好躺着,中午我们给你炖点肉,好好补补。”
“嗯……”
王福生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将这两人的好全都记在了心里。
回了刘栓柱那里,他已经整理好了木耳,榛蘑,黄蘑白蘑等好几种饭店常用的干货,用小的布袋子装好了。
陆明远安置好了王福生之后,就跟着刘栓柱一起去送货。
到了张记之后。
张大壮正在厨房备菜,见到他俩来以后,热情的很。
“哟,你们可来了,快把东西拿过来我瞧瞧。”
张大壮放下手里的活,快步迎了过来。
刘栓柱和陆明远把装着山货的袋子放在桌上,张大壮打开袋子,仔细地查看起来。
他先拿起一把木耳,捏在了手里。
干木耳色泽黑亮,肉质肥厚。
他用手指捏了捏,干燥又有韧性,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就随手将自己手里的这些放在碗里,加上水泡发之后再看看。
接着他又打开榛蘑的袋子,凑近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他忍不住赞道。
“这榛蘑的品质真是没得说,香气足,个头也挺大的。”
随后他又检查了其他几种常用的蘑菇,每一样都让他十分满意。
“你们这山货的质量确实挺不错的,而且这蘑菇种类也多,要是你们能稳定供货,我就可以多做蘑菇了,专门弄个蘑菇菜谱。”
张大壮的想法跟陆明远不谋而合。
将他们本地的特产推广,创建独一无二的品牌,也是陆明远以后的目标。
张大壮将剩下的山货放在了一边。
“挺好,等我泡出来木耳看看怎么样,要是你们以后的货还是这个质量,可还得想着我啊,我肯定要!”
要想做出好的菜,比厨师本身还重要的就是食材的品质。
烂菜叶子怎么做都有一股怪味儿,新鲜的叶子水煮一煮都清脆爽口,这就是食材本质呈现出来的最本质的区别。
张大壮做了这么多年的厨师,当然懂得这个道理。
三人说了一会儿话。
木耳泡开了,肉厚富有弹性,形状如同瓷碗,一看就是好货。
张大壮忍不住又夸了几句,并且承诺以后多给他们宣传。
陆明远和刘栓柱从张记出来。
没走出去几步。
就被一个带着大疤的手给拉住了去路。
来人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个子不高,挺着将军肚。
对方上来就呵呵笑了两声,开始自报家门。
“两位好,我姓赵,叫赵国庆。”
“我是国营饭店的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