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秋,长江江面波澜壮阔,一艘悬挂着国民革命军军旗的江轮正缓缓行驶在江心。船舷两侧,一边是蒋介石中央军控制的江南腹地,一边是马小丑第一集团军镇守的华中、华东疆土。江轮甲板上,马小丑身着陆军一级上将军服,目光坚定地望着滔滔江水,身后是沈若雁、陈明等核心幕僚;对面,蒋介石的代表、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面色复杂,身旁簇拥着军政部的高官。这场被后世称为“长江会盟”的谈判,将彻底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马小丑凭借足以与中央军分庭抗礼的实力,与蒋介石达成划界而治的协议,以长江为界,掌控鄂、赣、苏、皖、豫五省,实行“军事自主、经济自主、治理自主”的三自主政策,开启了五省自主发展的黄金时代。
此时的第一集团军,历经整肃军纪与战术革新,二十五万大军战力强悍,军工体系完备,五省经济充盈,民心所向。蒋介石深知,想要彻底消灭马小丑的势力,必然要付出惨痛代价,甚至可能引发全面内战,让北伐成果毁于一旦;而马小丑也明白,长期与中央军对峙,不利于五省的稳定与发展,划界而治既能保住既得利益,又能为百姓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在秦雨薇精准情报的支撑下,在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军阀的侧面施压下,双方经过三轮艰苦谈判,最终达成共识。
“马总司令,长江为界,互不侵犯,这是中央的底线。”宋子文递过协议文本,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中央承认五省的自主治理权,但希望第一集团军能坚守‘拥护统一、反对分裂’的原则,不与其他割据势力勾结。”
马小丑接过协议,目光扫过“军事自主、经济自主、治理自主”的核心条款,嘴角露出一丝坚定的笑容:“宋副院长放心,我马小丑始终坚守‘保境安民’的初心,划界而治不是分裂,而是为了让五省百姓能远离战乱,过上太平日子。今后,五省将自主发展,但若国家遭遇外侮,第一集团军必当挺身而出,扞卫国家主权!”
协议签订的消息传回五省,百姓们欢欣雀跃,自发涌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和平的到来。这场基于实力与民心的划界,不仅让五省摆脱了派系斗争的漩涡,更让马小丑得以集中精力推行新政,让“保境安民”的初心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一、三自主政策:筑牢发展的根基
划界而治后,马小丑第一时间颁布《五省自主发展纲要》,明确“军事自主、经济自主、治理自主”的核心原则,为五省的发展划定了清晰的方向。
(一)军事自主:守土有责,不涉内斗
军事自主的核心是“守境安民、不参与派系内斗”。马小丑下令调整部队部署,将主力部队部署在长江沿线及五省边境,构建“长江防线+边境防线”的双重防御体系:
- 长江防线:由第7军、第25军驻守,配备重炮旅与海军分队(由长江巡逻艇改编),负责防范江南中央军的异动,确保长江航运安全;
- 边境防线:由第19军、第31军驻守,依托山地、河流等地形,构建坚固防御工事,抵御外部势力的入侵与匪患的骚扰;
- 内部治安:由第37军与柳轻眉的游击队负责,清剿残余匪患与特务,维护五省内部稳定。
同时,马小丑严格遵守“不参与派系内斗”的承诺,拒绝蒋介石的“联合清剿”邀请,也拒绝汪精卫的“民主联合”提议,始终保持中立。他下令:“凡我第一集团军将士,只需坚守五省疆土,保护百姓安宁,任何派系的拉拢利诱、军事挑衅,均予以坚决回击;但绝不主动出兵参与派系战争,绝不将五省百姓拖入战乱。”
军事自主的政策,让五省摆脱了派系斗争的消耗,部队得以专注于防御建设与训练。沈若雁继续推进“三位一体”战术的深化训练,陈雪梅的兵工厂加大武器研发与生产力度,确保部队装备始终保持领先。长江防线的重炮旅,配备了最新研发的203mm重型榴弹炮,射程达25公里,足以覆盖长江江面及江南部分区域,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让中央军不敢轻易越界。
(二)经济自主:实业兴省,民生为本
经济自主是五省发展的核心。夏晚晴牵头制定《五省经济发展规划》,延续“实业兴省、贸易强省”的战略,同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发经济活力:
- 财政自主:五省财政收入全额留存,不上缴中央,统一用于五省的军事防御、民生改善、实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
- 贸易自主:扩大海外贸易渠道,与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签订长期贸易协议,将丝绸、煤炭、棉布、茶叶等特产远销海外,同时进口先进的工业设备、医疗药品与战略物资;
- 产业自主:扶持民族工商业,对本土企业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扩大惠民纺织厂、莘县煤矿、武汉兵工厂的生产规模,同时新建机械制造厂、化肥厂、水泥厂等新兴产业,完善工业体系。
夏晚晴还推出“金融自主”政策,在武汉设立“五省民生银行”,发行五省通用的“民生币”,与银元并行流通,规范金融市场,促进商品交易。民生币的发行,避免了中央法币的通胀影响,稳定了五省的物价,受到商户与百姓的广泛欢迎。
在安徽马鞍山,新建的机械制造厂正式投产,引进德国先进设备,生产农业机械、工业机床与矿山设备。厂长是留德归来的工程师李振华,他感慨道:“以前在江南,民族企业处处受外资与官僚资本打压,举步维艰。在五省,政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减免税收,让我们能安心搞生产、搞研发。”机械制造厂的投产,不仅填补了五省机械制造的空白,还为农业、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设备支持,推动了五省的工业化进程。
(三)治理自主:新政普惠,民心凝聚
治理自主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将林婉清、苏玉婷等人推行的新政全面深化、推广,覆盖五省的每个角落。马小丑下令:“五省的治理,一切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凡有利于民生改善、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策,都要坚决推行;凡损害百姓利益、阻碍发展的陋习,都要坚决革除。”
治理自主赋予了五省极大的政策灵活性。林婉清的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调整民生政策;苏玉婷的教育部门可以自主制定教育规划;白若曦的医疗部门可以自由调配医疗资源。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让新政的推行更加精准、高效,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在豫南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百姓的生活水平较低。林婉清亲自带队考察后,制定了“山区扶贫计划”:修建乡村公路,改善交通条件;设立农产品收购点,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山区的茶叶、核桃等特产;建立扶贫学堂,为山区孩子提供免费教育与生活补贴。仅用半年时间,豫南山区的百姓生活便有了显着改善,不少农户通过种植茶叶、养殖家禽,摆脱了贫困。
二、教育新政: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
划界而治后,苏玉婷牵头扩大免费学堂规模,推行“全民教育”计划,提出“村村有学堂、人人有书读”的目标,让教育成为五省最普惠的民生福利。
(一)学堂扩容:覆盖城乡的教育网络
苏玉婷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在五省新建免费学堂500所,翻修老旧学堂300所,让学堂的覆盖范围从县城、乡镇延伸到村庄。到1930年初,五省的免费学堂总数达到1200所,其中乡村学堂占比达70%,实现了“村村有学堂”的目标。
学堂的建设坚持“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优先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地块,采用本地的建材,由工兵师与当地百姓共同修建。每所乡村学堂至少配备3名教师、5间教室、1间图书室、1个操场,确保学生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偏远村庄,新建的学堂格外醒目。学堂的教室宽敞明亮,图书室里摆满了图书,操场上配备了简单的体育器材。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学堂平整场地、搬运建材,一位老农感慨道:“以前我们这里的孩子,想上学要走几十里山路,很多孩子都中途辍学了。现在村里有了学堂,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学,还不用花钱,这都是马司令和苏部长的功劳啊!”
(二)教育革新:德才兼备的培养理念
苏玉婷对教育内容进行了革新,摒弃了传统教育中的封建礼教,推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 德育:以“爱国、爱民、守信、勤俭”为核心,教育学生热爱五省、关爱百姓、坚守诚信、勤俭节约;
- 智育:开设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外语等课程,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 体育:开展跑步、打球、武术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
- 美育: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劳育:组织学生参与农业劳动、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劳动意识。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苏玉婷建立了“教师培养体系”:在武汉、南京、南昌设立三所师范学堂,免费培养乡村教师;邀请上海、北京的优秀教师来五省讲学;建立教师考核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与晋升机会。
在武汉师范学堂,一批批有志青年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教育训练,毕业后奔赴五省的乡村学堂任教。教师李敏是师范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她主动申请到豫西山区任教,她说:“苏部长告诉我们,教育是点亮未来的希望之光。我愿意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让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三)特殊教育:关爱弱势群体
苏玉婷还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设立了10所特殊学堂,为孤儿、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与生活保障。特殊学堂配备了专业的教师与护理人员,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 对孤儿:提供免费食宿、衣物、药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 对残疾儿童:开设手语、盲文等特殊课程,培养他们的生存技能与自信心。
在南京特殊学堂,10岁的孤儿王明正在认真地读书。王明自幼父母双亡,流浪街头,被民政部门发现后送入特殊学堂。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结交了朋友,性格变得开朗起来。他说:“我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报答马司令和苏部长的关爱。”
教育新政的推行,让五省的入学率从60%提升至85%,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学堂,摆脱了文盲的命运。这些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希望,更是五省未来的栋梁,为五省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医疗新政:守护健康的坚实屏障
白若曦牵头建立“省-县-乡”三级医疗体系,让百姓“看病不难、看病不贵”,用医者仁心守护五省百姓的健康。
(一)省级医院:技术领先的医疗核心
白若曦在武汉、南京、南昌、合肥、郑州五省省会城市,各建立一所省级综合医院,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优秀的医疗人才。省级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能开展阑尾炎切除、骨折复位、剖宫产等常见手术,部分医院还能开展难度较高的腹部手术、骨科手术。
为了提升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白若曦从国外引进了x光机、显微镜、手术器械等先进设备,邀请德国、美国的医疗专家来五省讲学、坐诊,同时派遣五省的医护人员赴国外深造。武汉省级医院的外科主任张医生,曾赴德国学习,回国后成功开展了五省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省级医院还承担着医疗人才培养的任务,设立了医护培训中心,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培训中心的课程涵盖基础医学、临床技能、护理知识等方面,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掌握扎实的医疗技能。
(二)县乡医疗站:覆盖基层的健康网点
在县级行政单位,白若曦建立了50所县级医院,配备基本的医疗设备与医护人员,能处理常见疾病与轻微外伤;在乡镇级行政单位,建立了300所乡镇医疗站,配备医护人员与常用药品,为百姓提供日常诊疗、疫苗接种、健康咨询等服务。
县乡医疗站推行“免费诊疗+低价取药”的政策:百姓在乡镇医疗站看病,免挂号费、诊疗费;药品按成本价销售,对贫苦百姓实行药品减免。白若曦还组织省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定期到县乡医疗站坐诊、巡诊,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在安徽阜阳的一个乡镇医疗站,医生正在为一位老农诊治。老农患有严重的哮喘,以前每次发病都要长途跋涉到县城看病,花费高昂。现在,乡镇医疗站就能为他诊治,医生为他开具了免费的药品,并教他日常护理的方法。老农感动地说:“以前看病要花很多钱,还不一定能看好。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病、低价拿药,白夫人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
(三)公共卫生: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白若曦还注重公共卫生建设,推行“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
- 疫苗接种:在五省开展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工作,为儿童接种牛痘、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卫生宣传:通过报纸、布告、传单等形式,向百姓宣传卫生知识,教百姓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 环境整治:协调民政部门与治安部队,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清理垃圾、疏通河道、喷洒消毒剂,改善居住环境,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1930年夏,江南地区爆发霍乱疫情,迅速蔓延至长江沿岸。白若曦立刻启动应急响应,在五省开展大规模的霍乱疫苗接种,组织医护人员在长江防线设立检疫站,对入境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加强卫生宣传与环境整治,发放消毒药品,指导百姓做好防护。在白若曦的努力下,五省仅出现少数散发病例,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疫情传播,守护了百姓的生命健康。
医疗新政的推行,让五省百姓的健康得到了坚实保障,人均寿命显着提高,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百姓们再也不用为“看病难、看病贵”发愁,对马小丑政府的满意度与日俱增。
四、交通新政:打通发展的脉络
马小丑深知,“要想富,先修路”。划界而治后,他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启动“五省交通建设工程”,修建公路、铁路,改善航运,打通五省发展的脉络。
(一)铁路建设:连接城乡的经济动脉
马小丑任命专门的交通总长,负责铁路建设工作。五省的铁路建设以“连接核心城市、辐射周边地区”为原则,重点修建武汉至南京、南昌至合肥、郑州至信阳三条主干铁路,同时修建多条支线铁路,连接乡镇与矿区、工业区。
铁路建设工程规模宏大,动用了工兵师、地方保安部队与数十万民工。夏晚晴的后勤团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物资与资金保障;陈雪梅的兵工厂提供了炸药、钢材等建设物资;林婉清的民政团队协调土地征用,确保铁路建设顺利推进。
在修建武汉至南京的铁路时,遇到了长江大桥建设的难题。马小丑邀请国外桥梁专家与国内工程师共同攻关,采用先进的桥梁建设技术,历时一年,成功建成了长江大桥。大桥全长1200米,桥面宽8米,能通行火车、汽车与行人,成为连接华中与华东的重要交通枢纽。
长江大桥通车的那天,百姓们自发涌上大桥,欢呼雀跃。一位从武汉到南京做生意的商户说:“以前从武汉到南京,坐江轮要三天三夜,遇到风浪还会延误。现在坐火车只要八个小时,既快捷又安全,生意也越来越好做了!”
(二)公路建设:覆盖乡村的交通网络
在修建铁路的同时,五省的公路建设也同步推进。马小丑下令修建“五省公路网”,以省级公路为骨架,县级公路为支线,乡村公路为延伸,实现“县县通公路、乡乡通汽车”的目标。
公路建设采用“军民共建、以工代赈”的模式:工兵师负责公路的规划与技术指导,地方保安部队与民工负责施工;对参与公路建设的民工,给予一定的工资与粮食补贴,既解决了公路建设的劳动力问题,又帮助贫苦百姓增加了收入。
在豫南山区,公路建设难度极大,山路崎岖、地势险峻。民工们在工兵师的指导下,劈山开路、搭桥过河,历时半年,终于建成了一条连接山区与县城的公路。公路通车后,山区的茶叶、核桃等特产能够快速运往县城销售,百姓的收入大幅增加;县城的化肥、农具等物资也能顺利运往山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航运改善:畅通水上的运输通道
长江航运是五省重要的运输通道。马小丑下令改善长江航运条件:疏浚长江航道,清除暗礁与淤泥,让大型商船能够顺利通行;在长江沿岸修建10个现代化码头,配备起重机、仓库等设施,提高货物装卸效率;成立“五省航运公司”,购置10艘大型商船与20艘巡逻艇,既负责货物运输,又负责长江航运的安全保卫。
航运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五省的贸易发展。惠民纺织厂的棉布、莘县煤矿的煤炭、武汉兵工厂的武器,通过长江航运运往上海、重庆等地;国外的先进设备、医疗药品,通过长江航运运入五省。长江航运成为五省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为五省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交通新政的推行,让五省形成了“铁路、公路、航运”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打通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物资流通与人员往来,为五省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五、工商业新政:激发活力的经济引擎
夏晚晴牵头推行工商业新政,扶持民族工商业,鼓励创新创业,让五省的经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一)扶持民族企业:政策红利的精准赋能
夏晚晴推出一系列扶持民族企业的政策:
- 税收减免:对本土企业实行“三年免税、五年减半”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 低息贷款:通过五省民生银行,为民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解决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
- 资源保障:优先为本土企业提供煤炭、钢材、电力等生产资源,确保企业的生产不受影响;
- 市场保护: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保护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在政策的扶持下,五省的民族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惠民纺织厂扩大了生产规模,在武汉、南京、南昌等地设立了分厂,月产棉布达30万匹,产品不仅畅销五省,还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莘县煤矿引进先进的采矿设备,月产煤炭达8万吨,成为五省能源供应的核心;武汉机械制造厂研发出了国产农业机械,深受农民欢迎,不仅在五省销售,还销往周边省份。
南京的一家小型纺织厂老板王老板,原本经营困难,濒临倒闭。在工商业新政的扶持下,他获得了五省民生银行的低息贷款,引进了先进的纺织设备,扩大了生产规模。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纺织厂便扭亏为盈,产品供不应求。王老板感慨道:“没有夏总长的扶持政策,就没有我的纺织厂。现在政策好、市场好,我一定要好好经营,为五省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鼓励创新创业: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
夏晚晴还鼓励创新创业,设立“五省创业基金”,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个人与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创业基金重点扶持机械制造、化工、电子等新兴产业,推动五省的产业升级。
在创业基金的支持下,一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武汉的一家电子研究所,研发出了国产收音机,虽然性能不如进口产品,但价格低廉,深受百姓欢迎;南京的一家化工企业,研发出了国产化肥,提高了粮食产量,为五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南昌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开始尝试研发国产汽车,虽然尚未成功,但为五省的汽车工业奠定了基础。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交流,夏晚晴在武汉举办了“五省创新创业博览会”,邀请国内外的企业家、工程师、科学家参加。博览会上,五省的创新创业成果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与合作意向。一位来自德国的企业家说:“五省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我非常看好与五省的合作前景。”
(三)规范市场秩序: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夏晚晴还注重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垄断、欺诈、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她成立了“五省市场监管总局”,负责市场监管与执法,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市场监管总局严厉打击垄断行为,打破了部分乡绅与商户对某些行业的垄断,让中小企业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严厉打击欺诈行为,查处了一批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的企业,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确保税收的公平征收,为五省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保障。
在市场监管总局的监管下,五省的市场秩序井然,企业公平竞争,消费者放心消费。一位市民说:“以前买东西,总担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现在市场监管严格,商家不敢再弄虚作假,我们买东西也放心多了。”
六、赋税新政:减负惠民的民心工程
马小丑深知,百姓是五省的根基,只有减轻百姓的负担,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划界而治后,他推行赋税新政,减免贫苦百姓的赋税,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一)减租减息:惠及农民的核心政策
马小丑延续并深化了减租减息政策,颁布《五省减租减息条例》,将佃农地租从“三七分成”降至“二八分成”,严禁地主转嫁税负、欺压佃农;对农民的借贷利息,规定最高不得超过月息一分,严禁高利贷剥削。
为了确保减租减息政策落实,林婉清的民政部门与柳轻眉的治安部队联合成立了“减租减息督查队”,深入农村,监督政策落实情况。对违反政策的地主与放贷者,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在河南的一个村庄,地主李老财长期以“五五分成”的高额地租剥削佃农,还放高利贷,百姓敢怒不敢言。减租减息督查队得知后,立刻介入调查,依法没收了李老财的部分财产,将地租降至“二八分成”,并取消了高利贷。佃农们感动地说:“马司令的减租减息政策,真是救了我们啊!以后我们辛苦一年,终于能有余粮了!”
(二)赋税减免:精准帮扶的惠民举措
马小丑还推出了一系列赋税减免举措:
- 对贫苦百姓:减免全年赋税,为他们发放救济粮与种子,帮助他们恢复生产;
- 对受灾地区:减免半年至一年的赋税,调拨救灾物资,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 对退役军人:减免三年赋税,为他们提供土地与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安家落户;
- 对小微企业:减免两年赋税,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930年,安徽遭遇洪涝灾害,大片农田被淹,粮食减产。马小丑立刻下令,减免安徽灾区全年的赋税,从其他省份调拨10万石粮食、5万套衣物、2万公斤种子,发放给受灾百姓;同时,组织工兵师与地方保安部队,帮助百姓修建堤坝、疏浚河道、恢复生产。在赋税减免与救灾政策的支持下,安徽灾区的百姓很快恢复了生产,没有出现饥荒与流离失所的情况。
(三)税收改革:公平合理的征收体系
马小丑还对税收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公平合理、简明易行”的税收制度:
- 简化税种:保留田赋、商税、矿税、盐税四项核心税种,废除所有苛捐杂税;
- 累进税率:对高收入群体实行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低税率或免税;
- 透明征收:建立税收公示制度,定期公示税收征收情况,接受百姓监督;严禁税务官员贪污腐败、敲诈勒索。
税收改革的推行,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确保了五省的财政收入稳定。百姓们对税收改革纷纷表示支持,一位商户说:“以前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税务官员还经常敲诈勒索。现在税种简化了,税率合理了,征收透明了,我们做生意也更安心了。”
七、民心所向:太平盛世的生动写照
新政的全面推行,让五省的面貌焕然一新: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医院里患者得到悉心诊治,公路铁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工厂里机器轰鸣作响,田野里农民辛勤耕耘,街头巷尾百姓安居乐业。五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景象,百姓们纷纷传唱着自编的歌谣:“马司令,爱百姓,好日子,享太平;学堂多,看病易,路通畅,业兴旺;减赋税,保平安,五省民,笑开颜!”
在武汉的街头,商铺林立,人声鼎沸。百姓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位老者坐在街边的茶馆里,向身边的人讲述着以前的战乱岁月:“以前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匪患猖獗,百姓苦不堪言。现在马司令来了,推行新政,让我们过上了太平日子,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有病能看,这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在南京的学堂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他们是新政的受益者,也是五省未来的希望。一位老师说:“这些孩子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勤奋好学,充满梦想。我相信,在马司令的新政下,这些孩子将来一定能成为栋梁之才,让五省变得更加美好。”
在安徽的乡村,农民们在田地里辛勤耕耘。减租减息政策让他们得到了实惠,农业机械与化肥的推广让他们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一位农民看着沉甸甸的稻穗,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翻了一倍,这都是马司令的新政带来的好处。我们一定要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报答马司令的关爱。”
五省的太平盛世,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江南地区的百姓,为了躲避派系斗争与战乱,纷纷迁往五省;北方的灾民,为了寻找生计,也涌入五省。马小丑下令,善待外来人口,为他们提供土地、住房、就业机会与教育、医疗资源,让他们在五省安居乐业。
外来人口的涌入,为五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与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五省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一位来自江南的商户说:“我在江南生意难做,还担心战乱。来到五省后,政策好、市场好、治安好,我的生意越做越大。我已经把家人都接来了,打算在五省长住。”
马小丑站在武汉总司令官邸的了望塔上,看着五省的太平盛世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与坚定。他知道,这一切的成就,离不开八位夫人的同心协力,离不开第一集团军将士的忠诚守护,更离不开五省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将士们!百姓们!”马小丑在五省百姓代表大会上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