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孩童积食,妙方获赞
腊月中旬的清晨,药铺刚开门没多久,就陆续来了好几个抱着孩子的村民,个个面带愁容。为首的是村西头的刘嫂,她怀里抱着三岁的儿子小宝,孩子小脸蜡黄,肚子鼓鼓的,趴在刘嫂怀里有气无力,连哭都没力气。
“清丫头,你快看看小宝吧!”刘嫂一进门就红了眼眶,声音带着哭腔,“这孩子三天没好好吃饭了,肚子胀得像个小皮球,还总吐奶,去镇上找大夫开了药,吃了也不管用,我实在没办法了!”
陆清连忙让刘嫂把孩子放在长椅上,轻轻摸了摸小宝的肚子——硬邦邦的,一按孩子就疼得咧嘴哭。她又看了看孩子的舌苔,又白又厚,还带着一股酸腐味,心里立刻有了判断:“刘嫂,别着急,小宝这是积食了,吃的东西不消化,堵在肚子里了。”
“积食?”刘嫂愣了一下,“可我每天都给他吃软乎乎的粥,怎么会积食呢?”
“冬天天冷,孩子活动少,消化慢,就算是粥,吃多了也容易积住。”陆清解释着,转身走向药柜,“我给你配个‘消食散’,保证三天就能好。”
她从药柜里取出山楂、麦芽、鸡内金,这三样都是消食化积的常用药——山楂能消肉食积滞,麦芽擅长化解米面积食,鸡内金则能健脾胃、助消化,三者搭配,正好对症。陆清仔细称重,将药材磨成细粉,装在纸包里,递给刘嫂:“每次取一勺,用温水冲开给孩子喝,一天三次,喝完别让孩子马上躺着,多抱他走走。”
刘嫂接过药包,还是有些担心:“清丫头,这药真的管用吗?小宝之前吃了大夫的药都没好。”
“您放心,要是三天没效果,我再给您想别的办法。”陆清笑着安慰,又想起空间泉水的功效,补充道,“对了,您要是家里有干净的泉水,用泉水冲药效果更好,能帮着孩子更快消化。”她没说这是空间泉水,只说是普通泉水,免得引起怀疑。
刘嫂将信将疑地走了。没过多久,又有几个村民抱着积食的孩子来求医,症状和小宝大同小异——都是冬天活动少,饮食不注意导致的积食。陆清都给他们配了“消食散”,还一一叮嘱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教他们用泉水煮药或冲药。
陆墨在一旁看着,好奇地问:“姐,为什么用泉水冲药效果更好呀?”
“泉水比普通的井水更干净,还有些咱们不知道的好处,能让药效发挥得更好。”陆清简单解释,又教他辨认山楂和麦芽,“你看,这个红色的是山楂,吃起来酸酸的,能消肉积;这个黄色的是麦芽,是麦子发的芽,能消米面积食,以后你要是看到别的孩子肚子胀,就知道可能是积食了。”
陆墨认真地点点头,把姐姐的话记在心里。
第二天一早,刘嫂就兴冲冲地跑到药铺,怀里的小宝精神好了不少,正睁着大眼睛四处看。“清丫头!太管用了!”刘嫂笑得合不拢嘴,“小宝昨天喝了两次药,晚上就拉了臭臭,今天早上居然主动要粥喝,肚子也不胀了!”
她的声音很大,正在排队的村民都听见了,纷纷围过来问情况。刘嫂绘声绘色地讲着小宝的变化,还特意提到用泉水冲药的事:“清丫头说用泉水冲药效果好,我昨天特意去河边挑了干净的泉水,果然比普通水管用!”
村民们一听,都来了兴趣,有孩子积食的赶紧找陆清配药,没孩子的也记下了这个方子,说以后家里人要是消化不良,也能用上。
三天后,之前来求医的村民都带着孩子来道谢。小宝已经完全恢复了,蹦蹦跳跳地在药铺里跑,还拿着一颗糖递给陆清:“谢谢清姐姐,我的肚子不疼了!”其他孩子也都精神焕发,能正常吃饭玩耍了。
家长们带来了不少东西——刘嫂带来了一篮新鲜的鸡蛋,李婶子送来了一匹新织的粗布,张大哥则扛来了一捆木柴,说是给药铺烧火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夸赞陆清的医术好,“消食散”效果神奇。
“清丫头,你这方子太管用了,比镇上大夫的药还好!”
“以后孩子有啥不舒服,再也不用跑镇上了,直接来你这就行!”
“你真是咱们村的活菩萨,帮了我们太多忙了!”
陆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连忙推辞大家的礼物,可村民们执意要送,说要是不收,他们心里不安生。最后,陆清只好收下,又给每个孩子包了一小包甘草糖,说能健脾开胃,孩子们开心得不得了。
从那以后,药铺的名声更响了,不仅村里的人来求医,邻村的村民也听说了陆清的“消食散”,纷纷慕名而来。药铺的门槛几乎被踏破,陆清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陆墨和陆月也跟着帮忙——陆墨负责抓药、记账,陆月则帮忙装药、招呼病人,姐弟仨配合得十分默契。
傍晚时分,药铺打烊后,陆清看着堆在角落里的鸡蛋、布料和木柴,又看了看累得满头大汗却依然兴奋的弟妹,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消食散”不仅治好了孩子们的积食,更让村民们对她的医术多了几分信任。这份信任,是她在这个世界立足的根基,也是她把药铺开好的最大动力。
月光洒在药铺的木窗上,陆清坐在药柜前,把今天的收入和药材消耗记在本子上。她看着本子上越来越多的收入,心里暗暗计划着——等攒够了钱,就给药铺添些新的药柜和器具,再教陆墨更多的药材知识,让他能独当一面。
她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她的药铺一定会越来越好,她和弟妹的未来,也会越来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