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深处,竟常栖伏着几样诡秘之物:讳贫者困死于贫,原是那虚妄好胜之心暗中驱策;讳病者终亡于病,不过畏怯之情遮蔽了耳目;至于讳愚者殉于愚,恰是冥顽痴念遮蔽了通明心智。这般讳言,如同透明的硬壳,虽不见形迹,却实实在在将人禁锢于幽暗的囹圄之中。
讳贫之壳,宛如一层厚厚的面纱,将人们内心的贫穷隐藏得严严实实。然而,这层面纱却并非坚不可摧,它常常在不经意间被人揭开,暴露出底下的真实。
曾有这样一个人,为了掩饰自己囊中的羞涩,竟然想出了一个极其可笑的办法。他将那几张薄薄的钞票故意散落在外衣的口袋里,露出那一点点红色的边角,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并非一贫如洗。为了这个小小的“计谋”,他不惜日日节衣缩食,只为了能够添置一件挺括的外衣。这样,当他出入街市时,便可以挺直腰身,显得自信满满。
然而,他的内心却如同被一块巨石压着,日夜都在担忧他人会窥见自己的窘迫。那几张钞票就像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他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生怕它们会突然消失不见。
可是,这一切的伪装终究只是徒劳。他的生计之泉在这日复一日的掩饰中逐渐干涸,而那胜心驱使的伪装,最终却变成了勒紧他咽喉的绳索,让他无法喘息。
当最后一点生计的活水也被耗尽时,他才猛然发现,那虚妄的尊严并不能填饱肚子,也无法掩盖他真正的贫穷。只剩下那空荡荡的钱袋,以及更深的窘迫,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
讳病之壳,宛如一层看不见的阴影,如幽灵一般悄然缠绕在人们身上。邻家那位老者,平日里身体稍有不适,便会强打精神,摆着手微笑着说:“无妨,无妨。”仿佛哪怕只是一声轻微的咳嗽,都会损害他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健康尊严。
然而,当他最终无法再强撑着起身,被家人半扶半抱地送进医院时,医生却面色凝重地摇了摇头,惋惜地叹息道:“若是能早来一步……”那曾经被他刻意忽略的细微征兆,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堆砌成一堵高耸的城墙,无情地吞噬了他的生命。
他对病痛的避讳,就如同在黑暗中不断蔓延滋长的藤蔓,起初微不足道,却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变得强大而无法控制。最终,这根藤蔓紧紧地勒住了生命之树的喉咙,让它再也无法呼吸。
讳疾忌医的人,往往首先在自己内心的恐惧面前败下阵来,然后才会被病魔所击溃。他们害怕面对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确定性,选择逃避和忽视,而不是勇敢地去正视和治疗。然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病情愈发严重,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更有那讳疾忌医般的愚笨之壳,紧紧地包裹着人们,让人在其中沉沦而不自知。我曾目睹过这样一位老同事,面对日新月异的办公软件,他感到惶恐和困惑,但却宁可整日枯坐,也羞于开口向他人请教。
每当有人走近他时,他就会像惊弓之鸟一样,匆忙地将未完成的报表页面匆匆关掉,生怕别人发现他在面对这些新事物时的手足无措和窘境。然而,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他摆脱困境,反而让他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像陷入泥潭一样,被各种琐碎的事务紧紧缠住,无法脱身。而与此同时,那些年轻的同事们却能够迅速掌握新技术,如同驾驭着轻舟一般,轻快地越过他,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最终,他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地抛在了沙滩上,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人。而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竟然成为了阻碍他前进的最后一道厚重的障碍,让他无法看到前方更广阔的世界。
此三讳者,非外物所迫,皆源于心中自生的魔障。它们如同透明的壳,看似无形,却令人窒息于自设的樊笼。世人皆知贫、病、愚非善物,殊不知竭力讳言,反而更使它们获得生长的阴湿与黑暗。
生命之途,原该是朝向光明的跋涉。若要破开那层自缚的硬壳,必得先有勇气直面它,而后以谦卑之心接纳那本不完美的自己。唯有此,才能凿开一丝缝隙,让真实的光线透入,照见脚下那条名为“生”的崎岖路途。当我们将那层讳言的外壳层层剥落,纵然露出的肉身带着与生俱来的缺痕,但灵魂却因这坦荡而第一次得以舒展呼吸——那瞬间,照见生命本质的光斑如金,才真正开始落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