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温南州琢磨了好几天了,也跟穗穗具体商量过。
四哥顶不了工程师的工种,厂里势必会给他分配到其他地方去。
而他喜欢,想要成为一名正经八百的工程师,与其以后转岗麻烦,不如直接跟自家四哥换一换。
毕竟,食堂后厨的工作也紧俏的很,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就是吧,想要换工作,他恐怕得拿出点真本事来,不然厂里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温旺家这个工程师,跟真正的工程师差了得有十万八千里。
真正的工程师,每一个都能独立上马新项目,或者改进机械,做出新型的拖拉机之类的,个个都是有真本事在手的。
而温旺家,说是工程师,其实就是一个修理工,负责修修生产线之类的。
只不过是因为建厂之初,厂子的管理没那么严格,又缺少人才,才被他捡了漏,混了个工程师的名头。
实际上,人家像是洪工那样的工程师,都是干部编制,温旺家这种,也就是叫着好听而已,在厂里,还不如高工的地位高。
主要是因为会一手修理活,对厂里的器械很了解,才勉强够的上一句温工。
就这,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顶替的。
温南州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修理工,而且他对厂里的机器也不了解,他的目的是,成为工程师学徒。
摸了摸自己兜里的东西,他抬起头:“四哥,比起车间来,我觉得后厨更适合你。”
毕竟温南星随了老太太,能烧的出一手好饭菜,在后厨干肯定比他有前途。
不得不说,温南星是心动的,他始终记得一句话,荒年饿不死厨子,就像他们家,即使是最困难的那几年,他家都没饿过肚子。
也不是说偷拿厂里的东西,是厨子做饭嘛,总能尝一口的,打点汤,这都是油水。
但是:“我去了后厨你怎么办?去车间?”
老幺什么时候这么舍己为人了,他们这些职工子弟,在这里长大,车间和后厨之间的区别,谁不知道啊。
有一丝丝的感动,和羞愧。
“可算了吧你,就你那性子,去车间三班倒不得累哭了,你就在食堂踏实待着吧,我去车间,我可没你那么娇气,你....”
接下来的话,在温南州拿出兜里的东西来之后,戛然而止,他咽了口唾沫,瞪圆了眼睛:“这...这是...哪来的?”
温南州手里托着的是一个小小的拖拉机头,是的,就是拖拉机头,外观跟厂里生产的一模一样,只是等比例缩小了而已。
“我自己做的。”他实话实说。
温四哥这才发现,温南州的手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划痕,指腹更是有好几个伤口,被水泡的泛着白边,皮肉往外翻卷着。
这样的伤口,显然不是在食堂洗菜造成的,反而是像是:“锉刀?”
温南州点了点头。
想要完整的做出一台拖拉机,焊工钳工缺一不可,各种零部件少了哪一个都不行。
他是捡了厂里的废料,请了相熟的钳工和焊工做的零部件,当然,不让人家白做的那种请。
不过为长远计,他该学的也得学,哪怕不精通,也要了解各皮毛。
温四哥都惊呆了,他不可置信的看着温南州,这还是他记忆中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打架闯祸的老幺吗?
他什么时候有这种本事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他就离家三年,老幺就跟变了个人似得:“完全是你自己做的?”
恍恍惚惚,只觉得三观都受到了冲击。
“我对这方面有兴趣,就找洪工借了几本这方面的书,做的时候也请教过洪工的。”温南州解释了一句。
他说的是实话,没有洪工的指点,他想要做出成品来,还得走大量的弯路。
“你运气倒是好,得了洪工的青眼。”温四哥不知道是羡还是妒的说了一句。
洪工啊,是他们厂的传奇人物了,据说是从军工厂出来的,还参与过保密项目。
来到他们厂以后,推进了好几个项目的进度,说是他们厂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跟洪工拉上关系,拜在他门下,奈何洪工从来不收徒,没想到老幺能跟洪工扯上关系。
温南州不否认他这个说法:“你来的突然,本来我想着等晚上回去把成品给洪工看看,通个气再来说换岗的事情。”
谁知道四哥现在就来了,要是四哥今天定下岗位,即使以后他能如愿,四哥可就未必了。
听到他这么说,温南星的神色有一瞬间的复杂,他听出了老幺的言外之意,就凭老幺手上托着的这个拖拉机头,想要达成目的并不难。
他虽然不会造拖拉机,可耳濡目染之下,鉴赏能力是有的。
老幺拦住他,说想换工作,是为了他着想。
毕竟工作定下来,再想换就难了。
“你有把握吗?”他还是问了一句。
“百分之八十吧。”话不能说太死,不过丑话还是要说在前面的:“四哥,你可要想清楚,车间和食堂的薪资可是有差距的,我来只是给你一个选择,你要是答应了,以后涨工资慢可不能怨我。”
今天上午的情形,穗穗写了纸条放到金手指里面,他抽空看完了。
对于四哥四嫂的防备和纠结,他不予置评,但为了避免以后麻烦,还是要打个预防针:“你也是职工大院长大的,这些不用我详细的说你应该也知道吧?”
在食堂工作,涨工资基本上只能靠着熬工龄,或者成为厨师,参加考级,才行。
车间里就不同了,在车间里工作算是体力劳动,只粮食定量就比食堂高出一截来。
“我知道。”温南星点了头。
但是:“我还是想要去食堂。”
“你决定了就好,决定了,咱们就一块去人事科吧。”反正该说的温南州也都说了,四哥自己坚持这样选择,那未来出了什么事情都怪不到他头上。
算是两相便宜吧。
不然后勤工种转一线工种也挺不容易的。
毕竟工作指标有限,现在招收一个正式工人,可不像他前世似得,厂里的高层能说了算,或者领导能随随便便塞个人进厂,根本不可能。
这个年代的招工,得厂领导上报到重工业局,重工业局在工业局开会讨论,通过工业局的一致同意,再送去市委,层层上递,都没问题了,才能被批下来。
再加上这几年,知青下乡的政策一出,工作指标卡的就更严格了。
他本来还想着说,不想让穗穗那么辛苦,他们有钱,买一个工作得了。
等他了解过以后,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一份工作代表着的可是终身保障,没有人会轻易转让,转让的话首先考虑的也会是自己的亲戚朋友邻居啥的,根本轮不到外人的。
温南州这才切身体会到,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某些时候也不是那么好使的。
胡思乱想着,人事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