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周文王以十六字先天卦推演出雮尘珠源于昆仑神宫,与长生之秘相关,却始终参不透其中关窍。
文王心中郁愤,遂将推演结果用双重密文镌刻于龙骨——既要破译字形,更需破解字音。
西周时期,天下文字虽有八种读法,但其中四音为王族独享,严禁外传,仅用于记录机密要事。
要解读龙骨天书,不仅要精通西周王室的秘密文字,还必须掌握早已失传的古音。
历经三千年岁月变迁……那些王室专用的密文与发音早已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如今想要研习这些奥秘,简直如同痴心妄想。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找到当年王室留下的密文与读音对照表——也就是破译的关键。
据方余所知……确实有这样的物件存世,献王墓中藏有一份,据说名为十六字玉环……
李淳风也曾留下破解之法,称作兽角谜文金板。
不过……他根本无须费力破译,因为龙骨天书记载的内容他早已知晓,尽是些无用信息……
只要取得雮尘珠,前往魔国遗迹完成祭祀仪式,就能切断虚数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连接。
干脆利落,永绝后患!
方兄,可有发现?
见方余对着龙骨天书沉思不语,鹧鸪哨忍不住急切追问。
方余回过神来,郑重答道:确有收获。
这龙骨天书上……确实指明了雮尘珠的下落!
当真?!
此言一出,鹧鸪哨、老洋人和花灵皆是大惊,三人对视一眼,脸上瞬间浮现狂喜之色。
雮尘珠啊……
终于找到了……
上天终究没有抛弃扎格拉玛……
鹧鸪哨悲喜交加,神色几度变化,踉跄着跌坐在地,闭目低语,眼圈已然泛红。
见此情形,老洋人与花灵轻拍他的肩膀,一时无言。
两人加入搬山一脉虽不足五年,却深知族人所负使命之重,而鹧鸪哨从十三岁起便担此重任,至今已十四载春秋。
他们心中尚有愤懑与不甘,而鹧鸪哨的内心更是五味杂陈。
方余默默不语,盘腿而坐,思索着前往献王墓的计划。
传说中的水龙晕仙穴,号称除非天崩地裂否则无人能破的秘境……
简直难如登天!
............
良久,鹧鸪哨压下翻腾的心绪,抹去眼角泪痕,起身向方余抱拳行礼。
“方兄,扎格拉玛部族亏欠你的实在太多,若有需要驱策之处,鹧鸪哨这条性命任凭差遣!”
“言重了,何须这般见外。”
方余站起身笑着摆了摆手,如今花灵与我朝夕相伴,早就是至亲之人。
师兄说得对,咱们本就不分彼此!
花灵亲昵地挽住方余的胳膊,朝鹧鸪哨俏皮地眨着眼睛。
确实......
鹧鸪哨哑然失笑,与老洋人交换了个眼神,眉宇间皆是欣慰之色。
, 幽深的冥殿里顿时又充满了融融暖意。
鹧鸪哨平复心绪,目光灼灼地追问:方兄,不知那雮尘珠究竟藏在何处?
献王陵!
方余凝视着鹧鸪哨,一字一顿地说道。
献王陵?
鹧鸪哨面露诧异:方兄先前不是说,献王陵中存放的是龙骨天书吗?
不错,献王陵确有一块龙骨天书,但雮尘珠同样埋藏其间!
方余微微颔首,随即向三人娓娓道来。
此事正是我从这块龙骨天书中获悉。据李淳风所言,龙骨天书原本仅有两卷。
一卷记载雮尘珠的神异功效,一卷记述其宿命因果。李淳风所得乃后者,上面详述了雮尘珠的渊源与后世际遇。
译解密文后,他认为此等神物不该现世,恐生祸端。然皇命难违,必须向唐太宗呈报天书玄机。
于是他将天书从中剖分,伪作两卷。仅将记载雮尘珠渊源的上半卷进献唐太宗,下半卷则私自秘藏。
方余轻晃手中的龙骨天书。
此物正是李淳风秘藏的下半卷,而西夏黑水城那块,应是唐朝覆灭后流落西夏的上半卷。二者合璧,方成完璧。
鹧鸪哨闻言顿悟:
竟有这般渊源!
若另一半记载的是雮尘珠功效......
方兄言下之意,这两件宝物俱在献王陵中?莫非当年献王同时获此二物,继而暗中封存?
“正是如此!
方余面色平静,声音沉稳地接着说道:
这份龙骨天书,上半部记录了周文王推演雮尘珠命理的过程,下半部由李淳风增补,详述了雮尘珠的流传始末。
据李淳风所载,雮尘珠起初为古滇国所得,后此事传入汉武帝耳中,汉武帝遂命古滇国献上此宝。面对强盛的汉王朝,古滇国无力抗衡,只得献珠以求平安。
但古滇国的献王机缘巧合得到了记载雮尘珠奥秘的龙骨天书,知晓此物关乎长生,便不愿交出雮尘珠,最终选择脱离滇国,自立门户。
滇王无力与献王对抗,迫于无奈只能用一枚仿制的影珠冒充雮尘珠进献给汉武帝。为免东窗事发引来灭顶之灾,不仅不敢追究献王,反而要为其掩饰此事。
汉武帝从未见过真正的雮尘珠,自然难辨真伪,最终将影珠随葬于茂陵内。
听到此处,鹧鸪哨神色骤变,恍然大悟。
原来真相竟是这般!
若果真如此,那一切便都能说得通了。
难怪自茂陵损毁后,雮尘珠便销声匿迹,世间流传的线索,其实都是关于龙骨天书的消息。
真正的雮尘珠,早已被献王暗中藏匿。
说到这儿,鹧鸪哨神情又转为凝重。
献王墓......方兄想必也有所耳闻吧?
我初入搬山一脉时,就听前任掌门师兄提起过,献王墓号称无人能破,千百年来进入其中的同道,无一人得以生还。
原本我以为能在李淳风墓中找到雮尘珠的下落,便不必冒险前往献王墓,没想到最终还是避不开它。
方余眉头微蹙,神色也略显凝重。
沧澜江畔遮龙山后,有进无出,有盗无还!摸金一派自然也有所听闻。
历代王侯陵寝都是盗墓者重点探寻的目标,献王墓亦不例外。然而千百年来,但凡踏入遮龙山者,从未有人能活着走出来。
献王墓的凶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无数盗墓者的性命堆积而成。
道兄,要前往献王墓,定要做足万全准备。
依我看,咱们不如先撤出这迷宫,出去后再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