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医门逐渐步入正轨,弟子增多,各项特色医术也开始崭露头角,一个迫切的需求摆在了云清面前——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保存与传承中心,将散落的智慧汇聚起来,供门人弟子查阅、学习、借鉴,并作为宗门底蕴不断积累。
于是,建立 **“医道典籍库”** (即藏经阁)的计划被提上日程。
地址选在了天医殿后方,依山而建的一处僻静石窟。此处岩石坚固,环境干燥,且靠近混沌泉眼,灵气充沛中正,利于典籍的长期保存。
云清亲自设计,陆压带领部分弟子负责开凿石窟、炼制书架玉台;玄旻以其寒气封固石窟内壁,确保温湿恒定;青羽负责内部通风与灵气循环系统的构建;幽荧则以其对魂力波动的敏感,检查石窟是否有残留的杂念或不利于神魂阅读的隐患。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营造,医道典籍库初具规模。石窟内部空间广阔,被划分成数个区域。穹顶镶嵌着夜明珠与聚光阵法,光线柔和而明亮。一排排由“清心木”打造的书架整齐排列,散发出淡淡的宁神香气。还有一些特制的玉台,用于存放玉简、兽皮卷等特殊载体的典籍。
典籍库的核心,是一座小型的传承玉碑,由云清亲手炼制,其上刻录了天医门根本宗旨“医道无界,万族同辉”以及核心门规。任何弟子进入典籍库,都需先在此碑前静立感悟,牢记宗门理念。
接下来,便是填充库藏的重头戏。云清将此项工作交给了心思缜密、负责档案整理的幽荧主导,四位亲传弟子及各部负责人协助。
填充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根本传承区:**
此处收藏着天医门的核心传承。
* 《神农百草经》元灵烙印(拓印简化版):包含万物药性、五行归属、基础医理,是所有弟子必修之基。
* 《五行调和诀》总纲及基础篇:云清医道理论的根基。
* 《观脉境详解》:云清关于如何洞察能量流动、探查病灶的修行法门与心得。
* 云清亲自编撰的《天医门规》及《医者操守戒律》。
**二、 特色技艺区:**
此处收藏着目前已成体系的特色医术。
* 《冰魄银针·寒脉封疗秘要》(玄旻主修,云清整理)
* 《焚炼本草精要》与《火毒净化初解》(陆压主修,云清整理)
* 《太阴净魂灸术纲要》(幽荧主修,云清指导,幽荧参与编撰)
* 《灵羽通脉术精义》(青羽主修,云清指导,青羽参与编撰)
* 以及四位亲传弟子这半年来的修行笔记与典型病例分析。
**三、 万族医案与体质研究区:**
这是典籍库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旨在实现“万族同辉”的愿景。
* 《巫族气血运行与秘药改良初探》(基于烈山部等案例)
* 《妖族体质辨析与妖丹炼制基础》(陆压及炼丹部整理)
* 《草木精灵生机引导案例集》(木禾等弟子贡献)
* 《金石之灵结构与固元正骨法》(石坚等弟子贡献)
* 《水族经络特性与润脉滋养术》(珠莹等弟子贡献)
* 《鬼族魂体结构与净魂灸适应症》(幽荧主导编撰)
* 《羽族风灵亲和与通脉优化案例》(青羽主导编撰)
* 甚至还开始收录一些来自记名弟子口中的、其本族流传的土方、偏方(需经云清或亲传弟子验证其有效性与原理后收录),虽然粗浅,却也是宝贵的民间智慧。
**四、 丹药与资源区:**
* 《基础丹药图谱》(包含化淤清源丹、辟毒丹等已成熟丹方)
* 《不周山及周边区域灵植、矿物图谱》(药圃与资源部整理绘制)
* 《药性炮制与提炼基础》(陆压及炼丹部整理)
**五、 杂闻与外部资料区:**
* 云清游历洪荒的见闻录(包含对各地风土、疾病、能量环境的观察)。
* 与阐教、截教弟子接触的简要记录(隐去敏感信息)。
* 关于幽冥教等潜在威胁势力的零散信息记录。
* 一些来自外界求医者口述的、关于洪荒其他地域奇特病症的描述。
所有入库的典籍,无论是玉简、书卷还是兽皮,都经过云清或以四位亲传弟子为首的核心团队审核、整理、编号,并设下相应的禁制。根据典籍的重要性和涉及知识的深浅,划分为“**普通**”、“**精要**”、“**秘传**”、“**镇宗**”四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借阅权限。普通弟子可借阅普通级,表现优异或达到一定修为可申请精要级,秘传级需亲传弟子或得到云清特许,而镇宗之宝目前仅有《神农百草经》元灵烙印(完整版)和云清的核心修行笔记,非掌门或下任掌门候选不得阅览。
医道典籍库的建立,如同为天医门打造了一座智慧的宝库与传承的灯塔。它将散落的智慧珠玉串联起来,形成了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弟子们可以在此查阅前辈经验,学习同门妙法,了解万族特性,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研究的深度广度。
云清站在典籍库中央,看着逐渐被典籍填满的书架,感受着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由无数智慧凝聚而成的厚重道韵,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座藏经阁,更是天医门道统的载体,是“医道无界,万族同辉”理念的实体化见证。它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孕育新的思想,为天医门的壮大与医道的传播,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