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眼神冰冷,“皇后失节,已是死罪。”
“赐其自尽,是给她,也是给皇室留的最后一丝颜面。她竟如此不知好歹,闹得如此难堪,死不足惜,这元宏还是太过仁慈了!”
杨坚眉头紧锁,带着一丝惋惜。
“元宏的所作所为,虽然有争议,但也算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了,可惜死了,还要被这种事情所困扰。”
“冯氏罪证确凿,赐死也是正常的。只是她这般激烈抗旨,以致场面完全失控,连最后的体面都不顾了。”
“实在是太不智,也太难看了。”
【那有没有温情一点的操作呢,这个当然也有了。】
“啊?这种事还能有温情一点的?真的假的,不都是要命的事吗?”
“皇帝杀臣子,难道事先客客气气的说声‘对不住’?就算温情了吗。那不是笑面虎吗?”
百姓们一脸困惑,觉得难以置信。要命的事情扯温情,有点奇怪。
李世民思考了一下,温情一点,那应该就是温柔一点的吧。
嗯~有了!我的偶像汉文帝刘恒应该算一个。毕竟他没有逼人家,这已经算是很温柔了。
【这个客客气气劝人自尽的,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的舅舅薄昭,当年是护送文帝从封国进京的大功臣,但是后来他杀害了朝廷的使者,这个事情属于是严重违法行为,影响极其恶劣。】
【文帝很生气,只不过考虑到这毕竟是自己的舅舅,不忍心拿刀砍他。】
【就派人给他送酒,这个酒不是普通的酒,是劝死的酒,意思就是,皇帝给你体面,喝完了你就可以上路了。】
【那薄昭看了酒之后,就开始装傻充愣:什么酒,没听说过,我不知道啊。反正我就是不喝。】
〈“薄昭:哈哈哈,大家是知道的,我滴酒不沾!本人平生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喝酒了。”〉
【这下子文帝不干了,你这滚刀肉不走,我作为皇帝就很没面子。】
【于是文帝就让一帮大臣穿着丧服,集体到舅舅家门口哭丧,你不是喜欢装傻吗,那我就让你狠狠的出一把洋相。】
【于是,这舅舅在死和不死之间,最终变成了社死,无奈之下就只能自尽了。】
〈“气氛到这了,你看着办吧!”〉
〈“不愧是文帝,逼人死的事都办的这么体面。”〉
李世民点了点头,我果然没有猜错。
“恩威并施,迫其自决。文帝此法,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哈哈哈,这小子可以啊,这主意都想得出来,不过对付这种滚刀肉的亲戚,就得这么干,让他没脸活着。”
刘邦乐得前仰后合,挤眉弄眼地分析。
“这薄昭也是,皇帝外甥都给台阶下了,自己喝了多体面!非逼得大家来给他提前哭丧,这下子好了,老脸丢尽了,不死也得死了。”
“.......”
“还能这么干?让一群大臣穿着孝服去家门口哭丧,这招也太绝了吧。”
百姓们恍然大悟,这就是温情吗。
“还真别说,这比动刀动枪什么的温情多了,至少没直接上手按着灌毒酒,是让他自己选,是要脸还是继续耍无赖。”
【在古代赐自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的待遇,普通人大多数都是一刀两断,或者是大卸八块套餐。】
【皇帝赐死,意味着一切到此为止,不会再进一步牵连。(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再进行清理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
【这不仅不是刑罚,反而是恩典,真正的做到了赏也是罚,罚也是赏。你要是个体面人,那就整整齐齐的走,不体面的话,那情况就可能要糟糕起来了。】
那些世家大族们,沉默地点了点头。他们可太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了。
接到“赐自尽”的诏令,或许内心悲愤恐惧,但只要理性尚存,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体面地接过那杯酒,为了他们身后整个家族的存续。
甚至运气好一点的话,爵位都还能够保留。
(评论:“按我的理解,古代赐人自尽的时候,上面的人肯定已经掌控全局了,跑肯定是跑不掉了的。反肯定也反不动了,因为已经把你给架空了。”)
(追评:“不然呢,你让刘协给曹操赐毒酒试试,第二天这毒酒就摆在刘协自己的案头上了。”)
(追评:“我觉得这个东西要看人,估错局势被反杀的皇帝也有几个,比较有名的就是五代十国郭威和柴世荣的反杀。”)
皇帝们表示,那肯定的呀,我都要赐你毒酒了,那我不得把一些东西安排好吗,你绝对跑不了的,因为你身边都是我的人。
至于,像刘协那种情况,还赐酒?他自个儿能活几天都得看曹老板的心情呢!
像这种比较危险的局势,还给别人赐毒酒,那我们的评价是蠢透了,看不清形势。
(评论:“皇帝只是说赐白绫一条,但没明说要我死,所以我可以半夜拿着白绫潜入皇宫勒死皇帝,这是御赐的白绫,你们不能杀我,[狗头保命]。”)
(追评:“这是御赐的白绫,上勒昏君,下绞谗臣。看谁敢违抗!”)
(追评:“好好好,两难自解,出院!!”)
“这脑子是咋长的?这种主意也能想出来?还‘御赐的白绫不能杀我’?那侍卫的刀可不管那是谁赐的!”
“他是不是话本看多了,以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呢?”
古人们脑瓜子嗡嗡的,后世子孙,这种主意,你们都能想得出来......真是个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