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
皇宫。
皇帝召见于丞相诉说心中的苦闷。
“丞相,你说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吗?”皇帝迷茫的眼神看向自己的能臣。
刚到的时候,于丞相心想:皇帝又作啥妖?
现在的于丞相觉得皇帝进不了,至少现在问的真是一个存在能回答的问题。
他摸了摸留的长须,慎重道:“禀陛下,一般情况下,人是不会产生大的变化,除非是遭受一些重大打击或者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发生,让他快速的成熟,才会前后有差异。”
心里想着:是谁!?
皇帝揉着自己的太阳穴,想曾经喜爱侄子的身上发没发生啥大事?
可想半天,他想不起来。
皇帝转头一看,身边的大太监在,他宫里又没其他人,直接问道:“誉王世子近日可发生过啥大事?”
大太监伺候皇帝多年,看出他的意思,从脑中翻出世子的事情。
“禀陛下,世子,世子遭遇过黑衣人追杀。”
他看向皇帝,不知道算不算大事。
皇帝则看向于丞相,眼里明晃晃的等待他的判断。
于丞相:“......”
“......陛下,方便和臣说一下世子身上的变化吗?”
不然仅凭几句话不好判断。
身为皇帝亲信,他做事向来周全。
皇帝对于自己信任的丞相,倒没什么不能说的,他把自己发现的变化讲出口。
什么,人的眼睛不对事?
什么,人对他不够恭敬亲热?
什么,人在上京闹出大动静,不像以前一样来请示他了?
于丞相:“臣可以见见人吗?”
以前的世子脾性他也是了解的。
如今,要亲眼见见,才能更好的判断。
皇帝派人去传。
结果等来人不在上京的话。
誉王还亲自来谢罪。
“陛下,世子跟臣关系不合,他并未告知臣,去往何地?”
他一个劲的撇清关系。
生怕自己被牵扯到。
要是以往,誉王还多少会照顾一下王府颜面,为世子遮掩一下,如今却是半点不掩藏。
于丞相心里微慌。
不可能换人吧?他无故的猜测。
一旁的皇帝眼睛也亮了起来,安慰誉王几句话,让他离开。
人走后,皇帝脸上带着喜色:“丞相,看,朕的眼光还是不输当年。”
他骄傲。
于丞相顺着皇帝贺喜。
两人一唱一和,颇有君臣同乐的意味。
只是临走之前,于丞相再次提醒道:“陛下,莫要被誉王表面骗了。”
有些当着王爷的人,时刻想着当皇帝。
皇帝心中有了解的:“朕知道,于卿安心。”
于丞相才放心的离开,至于誉王世子,想必不久后便能见到,到时候,便能知道是还是不是?
.......
张燕的行头已经换回来了。
脚下的尸体也被挪开。
姒徽音站在一旁,张燕站在一旁,两人站的地方距离其他亲卫有点远。
“你没什么想问的吗?”
霍瑾最后的话,张燕听的一清二楚。
凭借对方的心细,想必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她的右手轻轻揉着左手的手腕,等待着人的回答。
只见张燕直接行大礼,他抬头道:“将军派郎中给我娘治病,我欠将军一命,将军又派郎中住在军中,我家小子生病,郎中救的及时,我又欠将军一命。”
“我被将军选为亲卫军,是将军给我前程。”
“无论您是谁,有一个身份是始终不变的,您是宣威将军。”
靠自己的双手从战场上活下来的人,拿到战功的人,是无可诋毁的。
他认。
姒徽音伸手把人扶起来,真诚道:“我自然是相信你的,不然事情也不会在你眼皮子办。”
其实,她也不是真信。
但现在可以给些信任了。
包括远方的亲卫军。
姒徽音当初对他们下命令的时候,无一人反问。
只是尽责的执行。
她的试探也是可以通过了。
“棺材呢?抬过来没?”
姒徽音带着张燕一边朝着其他人的方向走,一边问。
张燕:“已经到了。”
他的手一指。
姒徽音也看到了,黑色棺木。
眨眼间来到她跟前。
姒徽音指了指霍瑾的尸体道:“给他装到棺材中。”
也算是还了他的给棺材的人情。
之后两不相欠。
张燕等人不明白原因,但照做。
一堆人的尸体中,一个棺材十分瞩目。
姒徽音把现场收拾一番,营造出霍瑾被黑衣人所杀的场景。
当然还有一部分黑衣人逃走的现场。
不然棺材哪里来的!
至于为啥把他装的棺材里面,这还是让人自行脑补去吧。
反正黑衣人也不是外人。
都是他们皇族的人培养出来的。
姒徽音看最后一眼后,一挥手,带着人骑马离去。
她们前去剿匪。
一直在剿匪。
谁问都如此。
至于誉王世子,没见过,不知道,不了解。
天色微黑。
姒徽音又重新回到客栈。
知州大人也亲临,正在等他回来。
为啥啊?还不是发现霍瑾的尸体。
得到霍瑾被黑衣人追杀的消息,知州大人便坐不住,立即派人去帮忙。
一步一步的找。
找到的却是人的尸体。
他心慌!
这不,写好奏折后,便一直等姒徽音,想着他们两人上奏。
显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