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花终于被儿子说动了,她确实不敢把屠氏领回茅草屋去,之前唐三小姐带人来闹,他们夫妻俩正和王家两兄弟在城里盖房子,既没有见到唐三小姐的仆从绑架闺女和小五,也没见过到那些来=园子里闹的人,但儿子他们已经把过程讲过。
只是夫妻俩都没见过靖王,虽知道园子被封禁,但对于自己家人来说,好像没有任何变化。
这园子是女儿花钱买的,这封禁是什么意思?说实在的,儿子们不说,自己还真不知道有多严重。
燕王,从被救了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自己一家人同吃同住,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好记的名字,叫何大壮。
伤没好全之前,他只负责教几兄妹认字,等伤好得差不多,他开始学着什么活都干,尤其爱摆弄女儿的那些花花草草的,真没觉得他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的。
后来住进园子里的人越来越多,也都穿着百姓的衣服,照样开荒种地,觉得他们也和来园子里,包地开垦的人一样,都是一样的干活赚钱养家糊口。
女儿的买卖做的太大了,儿子们说,三川镇有名的几大家是,唐家、钱家和汪家,这话,在以前来说,确实是这样的,但对于现在的三川镇,最有名的,应该是许家!
但是,儿子们说的也对,有十几亩地的老许家,兄弟之间也争得面红耳赤的,那皇帝家,可不是真正的家大业大,能不争得头破血流?
想想一开始,燕王那只有一口悠悠气吊着的样子,太可怕了!
自己当真是大意了,端王妃家的两个孩子,好像也是被人给下了毒,才变得痴痴傻傻的,女儿正在悄悄给他们姐弟俩治病,但这事不能让外人知道。
即使屠氏只是个普通的穷寡妇,但如果她嘴不严,以后出去乱讲,这可咋办?
儿子说得对,皇上派了那么多兵来守着咱家园子,那些庄稼是一个原因,更多的原因应该是来守着他家的人。
提起怕屠氏嘴不严,除了燕王和端王妃他们几个的事不能说,女儿的作坊也不能说。
才是一个香皂秘方,就已经引得那唐三小姐从京城赶过来抢夺,现在又添了纸、酒、石灰、水泥,太多了,其实,电锯和挖土机也是大秘密,都不能让外人知道。
自己今天这事,确实办得不好,当时应该狠狠心,回来拿上吃的东西和银子,将她打发得远远的。
或者,领到园子大门口也行,让她吃饱喝足,再给点银子之后就离开。
可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儿子提议,让她住到村子里,每天和村民们一起来包荒地开垦,她不愿意,自己马上支持她。
唉!当真做错,不但答应让她留下来给女儿做下人,还骂儿子们忘了本,这下可真弄坏事了。
看来,自己这脑袋瓜子,确实长得如榆木疙瘩一样铁实,开不了窍,在这个家里,真作不得数,更当不得家。
也不知是咋想的,有一阵子,自己竟然觉得两个儿子念书给念歪了,连廖先去都给记恨上了。
被儿子说通后,气是不生了,可人已经答应下来,不好处理了呀!
廖先生倒不会和王大花计较,但现在燕王不在庄子上,精锐高手也一并带走,轻易不能打草惊蛇。
“这女人绝对不是个普通的农妇,你们分析找出的疑点都很对,她可能因为见你俩是小孩子,所以放松了警惕,大花没发现缰绳在她手里?”
“咦!是这个理,我没问过她会不会骑马?只是凭经验想着,她一个穷苦农妇,肯定不会骑马,又死夫君和女儿,心里自然是伤心难过的。
所以想都没想,就让她坐前面,我坐后面,本来还想着抱她上马,她说不用,她自己可以的。
马有点惊,我就顾着低头安抚马,一抬头,她已经上了马,路上,我只顾讲话了,真没注意缰绳什么时候到了她手里”。
王大花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大错,又开始浑身不自在了,一脸的紧张不说,一双手都快把衣襟给揪下来了。
“大花不必太紧张,人的经历各有不同,就是个长期种地的农妇,也有可能存在其它的际遇,会骑马倒也不奇怪。
乐乐的事情,的确是令人震撼,江湖上传得快,所以,她作为林县人,听说过乐乐的事,不一定知道汪家。
但是,大花,你必须记住,乐乐所掌握的东西,作用非常巨大,已经超出了一般的赚钱养家的范围,它对整个朝廷都有用。
皇上之所以会派兵来守着园子,就是怕有个什么闪失,只是又不好做得太明显。
现如今,盯着乐乐的人很多,有大启的,也有其它国家,园子里不能乱进人,就是那几百个士兵,也是有互相间的监督规定的。”
“先生,这下可糟大糕了!要不,我直接给她点银子,把她给打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