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没想到会遇上靖王,事情紧急,不说也不行,但一说又换来这么个结果,真的叫人很无语,要能找到,早就找到了,还用得着老四过去?但事已如此,就算自己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只能这样了,还是别吭声的好。
靖王却很高兴,这事一听就跟唐家有笑,不好好查一查还真对不起老大的一片苦心。
“儿臣谨遵父皇圣旨!”
很心急啊!
“唐家可说了老六最后落水的地方?”
“三川镇以西的地方”。
“都下去吧!”
待两个儿子退后,老皇帝一个手势,立马飞下一条黑影。
“安排好三批人手,一批迅速去三川镇一带秘密寻找燕王下落,另外两批分别盯着端王和靖王”。
“是!”
靖王心里十分高兴,但还是忍住狂喜的心情,装着悲伤的样子去了皇后的风羽宫。
“儿臣给母后请安!”
“起来吧!看你一脸的愁苦,这是出了什么事?”
“唉!母后还是别问了,儿臣有要事要忙,特地过来问候母后一声,安好就好,儿臣可以放心去忙”。
知子莫如母,李皇后看懂了儿子的手势,把宫人给屏退了。
“说吧!”
“母后!好消息!事情是这样的......”
“嗯!的确是好消息,但要踩死董氏和文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是大事,你还是去与你外祖父商量吧!本宫得去安慰一下你父皇。
靖王母子换上副哭丧脸便各东西,各干各的去了。
靖王出了宫没有回王府,而是直接去了丞相府,母后说得对,这事太大了,自己一个人做不了,必须要有外祖父的协助才行。
李丞相听完靖王的叙述后,慢悠悠开口道:
“靖王殿下小看端王了,他可不傻,他一直在与皇上争儿子”。
“外祖父的意思是老六是老大的儿子?”
哎哟哟!这是多大的丑闻啊!怪不得良妃那贱人的死一直弄得神神秘秘的,原来真是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情!想不到死瘸子还蛮厉害的,不声不响就干了这么件捅破天的大事,如此看来,还真是小看他了,他那一儿一女两个傻子,多半不是天生,而是被他自己给下药毒傻的。
李丞相看着一脸坏笑的亲外孙,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无力感,皇上为什么迟迟不立靖王为太子?原因不言而喻!
“殿下胡说什么呢!唐家一直控制着大启的半壁江山,可端王天生有腿疾,儿子也有残疾,他们得有自己的扶持对象,所以,端王一直对燕王很好,从心里把他当成了儿子一样对待。
六皇子的母妃是个被灭了国的蛮族小国公主,一直有传言说良妃手里有一批人马,只是因为太穷,所以一直没能成事。
端王一直都在为燕王谋划,其实也是为他自己谋划,他一直在唐家和燕王之间奔走,他想操纵燕王来达成他自己无法达成的愿望。”
“外祖父的意思原来是这个,我还以为老大那死瘸子胆大包天,竟敢染指父皇的女人”。
“殿下别有的没的乱说一通,良妃不是个傻子,她的儿子更不傻,只是太过年幼,别忘了他是大启唯一一个能统兵的皇子!
端王想操纵他的心思暴露,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
真不知他这脑袋里装的是些什么东西?竟会有如此荒唐的想法!
“那本王是不是真的要去一趟三川镇?”
“不能去!燕王回京是端王传的消息,但为什么唐大将军会让武功最差的儿子陪着回来?而且被子第一波人刺杀后,他们为什么会分开?
刺杀的两批人马必然跟恭王兄弟二人、还有恒王有关,他们又是如何得知燕王行程安排的?他们两伙人之间有多少关联?
这些才是殿下应该去追查的,至于三川镇,派几个手下去联系地方官,派兵挨家挨户去搜寻,正大光明地进行,如果燕王活着,立马大兵保护回京,不必遮掩,明着来”。
“老大说唐大少爷三天后就回京了,老六肯定死了,你想啊!既然你老二两兄弟和睦老三都是出手了,他们见不到死尸也不放心,几方的人肯定都去寻找尸体……”
“找到了吗?没有!这说明什么?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燕王逃脱了,他已经准确判断出了自己面临的情况,他躲了起来;另一种可能是他的确死了,尸骨无存,但老夫偏向第一种可能。”
“为什么?”
“不为什么?直觉”。
“直觉?”
真是要笑死人了!找个什么理由不好?偏偏找这么个借口,直觉,这是女人玩的把戏,知道你有些嫌弃本王,可你有选择吗?没有!
“殿下,你母后能有今天不容易,真大意不得,淑妃董氏是太师之女,和皇上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皇贵妃文氐是东越国之人,她们母子很张狂,但不足为患,重点要放在恭王两兄弟身上,他们母子一向不声不响的,其实最是阴狠,他们一直在想拉拢唐家,只是未能如愿罢了。
唐大将军的二女儿和三女儿都是很活跃的人,在京城里也算是很有名气的人”。
不是李丞相故意说话含混,实在是这事太大了,也很危险,不得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