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列第一!”
主考官钱谦益的宣布,如同一颗定音之石,为这场惊心动魄的“诗赋”对决,画上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句号。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了一阵雷鸣般的喝彩!
无论之前是支持苏文渊,还是拥护郑修远,此刻所有的考生,都被这两位同龄人的绝世才华给彻底地折服了。
他们见证了历史。
见证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璀璨到了极致的“道”,在这座神圣的殿堂之上交相辉映!
苏文渊与郑修远,再次遥遥对视。
他们的眼中没有胜利的喜悦,也没有失败的遗憾。
有的只是一种英雄相惜的……昂扬战意!
他们知道,真正的决胜局才刚刚要开始。
……
午膳之后。
州试的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策论,正式开考。
如果说前三场向道之心、杂学百题、诗赋,考验的是考生的心性、学识与才情。
那么这最后一场策论,考验的便是一个儒生最核心,也最根本的能力——
经世致用!
将你胸中所学的圣贤之道,化为可以安邦定国、富民强兵的……具体方略!
这也是最能体现一名考生,其未来格局与潜力的考试。
大殿之内,重新恢复了肃穆。
所有考生面前都重新铺上了一张空白的试卷。
主考官钱谦益站起身。
他没有直接公布题目,而是讲述了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他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又充满铁血之气,“我大奉北境镇北关,常年与天狼部鏖战不休。我军将士英勇善战,然天狼部全民皆兵,悍不畏死,其狼骑来去如风,劫掠边境,使我军不胜其扰。边军大将军卫燎原曾上书朝廷,请旨组建一支人数在三万左右的‘重装陌刀队’,以步兵结阵,克制狼骑冲锋。然此举耗费巨大。打造一副陌刀重甲所需之玄铁,足以打造十副寻常甲胄;供养一名陌刀队士卒一年之粮饷,足以供养十数名寻常步卒。”
“此事在朝堂之上争议极大。兵部力主建之,以求一劳永逸。户部则坚决反对,言国库空虚,不堪重负。”
他讲完第一个故事没有停顿,继续讲述第二个。
“第二个故事。”他的声音变得温和了许多,“我大奉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然去年遭遇百年不遇之大洪灾,良田被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江南总督萧铣上书朝廷,请旨开仓放粮,并拨款‘三百万两’白银,用于修缮堤坝,并为流民提供过冬之衣食。”
“然亦有朝臣反对,言朝廷法度‘救急不救穷’。若开了此例,日后各地稍有灾祸便伸手向朝廷要钱,国库将永无充盈之日。”
两个故事讲完了。
整个大殿一片寂静。
所有的考生都皱起了眉头。
他们知道,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大奉王朝,最真实也最……棘手的难题!
一个是关于军,关于战。
一个是关于民,关于生。
就在众人还在猜测此次策论,究竟是二选一,还是任选其一时。
主考官钱谦益用一种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声音,公布了此次策论的最终题目。
“若国库仅有白银三百万两。”
“此款用于北境则可建陌刀队,护边关,安社稷。”
“若用于江南,则可济流民,修水利,安民心。”
他的目光如同两柄最锋利的刀,扫过在场的所有考生。
“钱只有一份。”
“北境之兵,江南之农,”
“尔等,”
“救谁?”
轰——!
这个题目如同一道真正的晴天霹雳,在所有考生的脑海中轰然炸响!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骇然之色!
这已经不是策论了!
这是一道必死之题!
无论你选择救兵,还是救农,都等于放弃了另一方!
选择救兵,那便是置万千流民的生死于不顾,此为不仁!
选择救农,那便是置边关将士的安危于不顾,此为不义!
无论你怎么选,你的文章都将出现巨大的道德瑕疵!
而一篇连仁义都无法两全的文章,又怎么可能得到高分?!
“这……这怎么写?”
“太难了!这根本就无解啊!”
有心志不坚的考生甚至已经急得满头大汗,握笔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高台之上。
郑玄看着下方那些愁眉苦脸的考生,脸上波澜不惊。
他知道这道题正是出自他身旁这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巡按御史—钱谦益之手。
这也正是当今陛下最欣赏的实干之题!
朝廷要选的不是只会空谈仁义的腐儒!
而是真正能为帝国,在两难之境中做出抉择的……能臣!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大部分的考生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都开始艰难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有的选择了兵。洋洋洒洒,攘外必先安内,只有边关稳固,才能有江南的富庶。
有的选择了农。引经据典,民为邦本,只有百姓安居,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们的文章都写得中规中矩,小心翼翼。
但却都回避不了那个最根本的瑕疵。
……
郑修远在短暂的思索之后,眼中闪过了一丝决断!
他提笔,下笔选择了……兵!
他的文章开篇便充满了郑家特有的那种大局观与决断力!
“臣以为,当救兵!”
“农者国之本也。兵者国之墙也。墙若不存,本将焉附?”
“江南之灾乃心腹之患,尚可以江南富庶之税收,辅以安抚之策缓缓图之。”
“而北境之危乃肘腋之患!一旦天狼破关,铁蹄南下,则我大奉将无一处安宁之地!届时莫说江南,整个天下都将……生灵涂炭!”
“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以雷霆之势,铸陌刀之师,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打断天狼之脊梁!方可换我大奉百年……太平!”
他这篇文章,杀伐果断,气势雄浑!
虽然也回避不了不仁之嫌。
但他却用一种更加宏大的家国之安危,来将这份不仁给……覆盖了!
高台之上,郑玄看着自己曾孙的文章,缓缓地点了点头。
这便是他郑家子弟应有的……担当!
……
另一边。
苏文渊却依旧没有动笔。
他静静地坐着,眉头紧锁。
脑海中无数关于经济、金融、律法、军事的知识,在疯狂地碰撞、融合!
救兵?
不。
救农?
不。
小孩子才做选择。
而我……
片刻之后,他猛地睁开了眼睛!
眼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
他提笔在那张空白的试卷上写下了四个,让所有看到之人都为之……目瞪口呆的大字!
“我全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