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茶馆的这场“经权之辩”,其影响力远比之前的《北安新声》和“广场讲古”,来得更加深远。
如果说前两次,苏文渊还只是一个挑战者,一个“异数”。
那么,这一次论道之后,他在整个北安州士林的心中,便真正地拥有了与郑家“分庭抗礼”的……资格。
“道无高下,经权相辅。”
这八个字,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所有读书人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它没有去否定任何一方,却又为所有思想的碰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也更加包容的框架。
就连郑家,在这次论道之后,也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
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正本清源》,最终没有发行。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席卷整个北方士林的“道统之争”,就这么被苏文渊以一种充满了智慧与格局的方式,消弭于无形。
而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四日之后,那场万众瞩目的……北安州州试。
他们知道,真正的胜负将在那里见分晓。
……
唐家别院,“静心室”内。
苏文渊盘膝而坐,双目紧闭。
他的面前,悬浮着三样东西。
一件是那支古朴的、被简随云下了三重封印的大儒文宝——“山河笔”。
一件是那枚充满了神秘星辰纹路的“青铜残片”。
还有一件,则是他自己在那场《侠客行》诗会之后,于文胆之旁,初步凝聚成型的一道仗剑而立的白衣侠客虚影——诗魂。
他正在进行考前,最后的……备战。
他没有再去研读任何经义文章。
到了这个时候,临阵磨枪早已无用。
他要做的,是进一步地熟悉自己所拥有的……力量。
首先是“山河笔”。
他将自己那股,融合了“浩然正气”与“气血之力”的独特力量,缓缓地注入笔中。
“嗡——!”
山河笔发出一声轻微的嗡鸣。笔杆上那些铭刻着的山川日月图样,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淡淡的青色光晕。
苏文渊能清晰地感觉到,笔身上那第一重封印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松动!
一股厚重、苍茫、仿佛承载了整个天地重量的“山河”之意,从笔中渗透出来,与他自身的气息交相辉映。
他知道以自己目前正心境的修为,想要解开这第一重封印,还不够。
仅仅是这一丝泄露出来的“山河之意”,便足以让他的浩然正气变得更加的凝练、更加的厚重!
“好宝贝!”
苏文渊心中赞叹。不愧是大儒文宝,仅仅是佩戴在身上便有如此神效。若是将来能真正解开封印……
他不敢想象。
接着,是那枚“青铜残片”。
这几日,只要一有空闲,他便会拿出此物仔细地研究。
他发现,这枚残片极其的古怪。
它,不导文气,不通灵气,亦不蕴含任何血气。仿佛就是一块普通的青铜。
但每当他在夜深人静之,将自己的心神沉入其中时。
总能在那片无尽的黑暗之中,“看”到……一些极其模糊的、一闪而过的……画面。
有时是浩瀚无垠的星空,是无数巨大得难以想象的星辰,在缓缓运转。
有时是宏伟到了极点,仿佛能贯穿天地的……巨大门户。
有时甚至是一些他完全无法理解的,由无数线条与符号,构筑而成的……立体几何图形!
这些画面,虽然模糊却仿佛蕴含着某种,超越了这个世界认知范畴的……至高法则!
虽然现在还无法理解,更无法运用。
但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
这枚残片将是他未来安身立命的……最大依仗!
最后,是那道仗剑而立的“诗魂”。
所谓“诗魂”,乃是儒道修士一种极其难得的机缘。
当一名儒生,其创作出的诗词、文章,能引动天地共鸣,并与历史上某位先贤的某段心境,达成深度“共情”之时,便有机会引来一丝那位先贤残留于天地间的精神烙印,与自身的文胆相结合,凝聚成“诗魂”或“文魂”。
这道由《侠客行》凝聚而成的诗魂,其根源便是记忆宫殿中,那位“诗仙”李太白仗剑天涯时的那份不羁与豪情。
它静静地悬浮在苏文渊的“文胆”之旁。
苏文渊发现,他不仅可以在战斗中,借用这“诗魂”中的“剑意”来增强自己书法的杀伐之气。
他甚至可以在日常修行中,通过观想这道“诗魂”来……磨砺自己的心性!
让自己的“道心”变得更加的洒脱,更加的坚韧,更加的……一往无前!
“儒道,武道,诗魂,心眼……”
苏文渊缓缓地睁开眼,眼中一片清明。
他口中的“心眼”,是他突破正心境后出现的,也是他独有的能力。
那是记忆宫殿与他前世灵魂,在穿越时空时发生异变,从而诞生的一种特殊天赋。它让他在凝聚浩然正气之后,可以比任何儒修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比如……人心的善恶,气息的流转。
他知道自己虽然修为境界尚浅。
但所拥有的底牌,其数量之多,其质量之高,早已远远地超出了任何同龄人,甚至是那些成名已久的前辈!
他所欠缺的,只是……时间。
以及一个能让他将这些底牌,都一一展现出来的……舞台。
而四日之后,那场万众瞩目的州试便是他……最好的舞台!
……
就在苏文渊,进行着最后备战的同时。
唐家,这座庞大的商业机器也在为他进行着最后的保驾护航。
观澜阁内。
唐万金正听着唐月瑶,汇报着最新的进展。
“爹爹,”唐月瑶的声音,清脆而又干练,“按照苏公子的计划,第一步‘舆论造势’,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
“《北安新声》如今已经加印了三次,共计十万份!不仅传遍了整个州城,甚至已经开始向北安州下辖的各个县城流传而去!”
“苏公子名字,如今在北方士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唐万金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其他方面呢?”
“其他方面……”唐月瑶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苏公子,真的是算无遗策。”
“自从那日,他与郑家麒麟儿‘论道’,并提出‘道无高下,经权相辅’的观点之后。郑家大儒便再无任何动作。整个州城都进入了一种‘公平论道’的氛围之中。我们通过买通在州衙内部的人传回消息,此次州试,郑家不会再有任何场外的小动作了。”
“不过……”唐月瑶补充道,“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按照您的吩咐,动用了一些关系。”
“负责此次州试所有考具,如‘阵盘’、‘检测器具’等维护与校准的,都是与我唐家有着数十年合作关系的‘鲁班阁’。我已经请他们的阁主亲自出面,确保所有的考具都处于最公正、最标准的状态,不会给任何人,留下可以做手脚的空子。”
她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巧妙地表达了唐家的态度——我们对郑家大儒的气度深信不疑,又毫不掩饰地亮出了唐家的底牌——然而并非毫无防备,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以防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
唐万金微微颔首,表示认可,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赞许之意,轻声说道:“月瑶,你真的长大了。”他心里很清楚,经过那次生死攸关的劫难,再加上结识了苏文渊这样的天之骄子,他的女儿无论是心性还是手段,都已经开始真正地向着一个合格的家主逐步蜕变。
唐万金稍稍沉默片刻,然后开口问道:“那么,苏公子那边可有什么新的安排?”
唐月瑶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了。这几日,苏公子一直都待在‘静心室’内,闭门不出,似乎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州试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唐万金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接着说道:“如此甚好,我们就不要去打扰苏公子了。以他的能力,想必定能在州试中大放异彩,我们只需静静期待州试的到来即可。”